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课件.ppt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课件.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研究进展,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重要杀手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 WHO 1997年报告,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33.3%,尽管内、外、妇、儿、五官科、口腔科和眼科等所有的临床科室均可遇到感染性疾病,但WHO的统计资料显示,急性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是最常见且发生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呼吸科医师更有必要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呼吸科医师必须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生素,细 菌,人 体,RESISTANCE,PHARMACODYNAMICS,INFECTIO
2、N,IMMUNITY,SIDE EFFECTS,PHARMACOKINETICS,抗生素、细菌、人体,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患者,使用正确的抗菌药物,即采取临床抗生素使用的“R原则”(Right Time、Right Patients、Right Antibiotic),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和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延长就诊和住院时间,增加医药费用诱导细菌产酶,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
3、微生物学抗菌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给药方案,药效学时间/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抑菌剂组织渗透抗菌时效,临床效果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药产生,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PK/PD药代条件下的药效 PARAMETERS:PK:Cmax、AUC、T1/2 PD:MIC PK/PD:AUC/MIC Cmax/MIC TMIC,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抗生素PK/PD分类,第一大类: 时间依赖型杀菌作用特点:当抗生素浓度已在MIC之上,其抗菌活性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加强。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合, 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超过MIC时间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
4、要参数 -L Abx(P、Cef、氨曲、碳烯类),克林和大环(红、克),TMIC 模式图,TMIC大于给药间隔的40%,则可达到大于85%的临床疗效,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杀菌和弱-中等程度持续效应 杀菌和强持续效应 PK/PD参数 TMIC AUCMIC 抗菌药物 -内 酰胺类 阿奇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等老一代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伊曲康唑 万古霉素 氟康唑 注:PK=药代动力学 PD=药效学 T=时间 MIC=最低抑菌浓度 AUC=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总面积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177,泰能为具有高度活性的广谱抗菌药物,它亦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由于它的半衰期短(1h),一
5、日用1-2次是收不到预期疗效的。而应该是等距离给药,每6-8小时一次。 青霉素的半衰期仅0.5h,它的消除速度快,以6-8h投药一次等距离投药较妥。,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次。如头孢曲松 半衰期为8h,可以一日一次给药。如阿齐霉素 半衰期长达35-48h,一日一次,也有人主张可隔日一次。,特点: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提升而加强。细菌与超过MIC的抗生素接触,短期内即显示杀菌作用,并维持一段时间。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属于此型。体内外研究证明Cmax/MIC为10左右为最佳治疗参数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PAE(0.757.5hr)。,第二大类:浓度依赖性抗生
6、素,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如氨基糖苷类应一日一次给药如氟罗沙星半衰期9-13h,只需每日一次,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注意抗生素后效应(PAE)作用,抗生素后效应指当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在一定时间内,细菌仍能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这是一种非致死性损伤。原因: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结合(如-内酰胺类与PBPs的共价键结合,氨基糖苷类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促白细胞效应:抗生素使细菌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与杀伤。,影响PAE的因素(1),1. 同一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PAE值不同。如青霉素G对G+球菌的PAE为1-3h,而对G杆菌几乎无PAE或极短(1h)。,
7、影响PAE的因素(2),不同种抗生素对同一细菌的PAE值亦不同。 如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类对G+球菌的PAE较强; 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的PAE比G+球菌较强;亚胺培南对G杆菌的PAE亦明显;其余抗生素则弱。,有明显PAE者,以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再加上PAE的时间,而成最佳给药间隔;无明显PAE者,保证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即为给药间隔。,注意药物的组织渗透性: % tissue/serum,61%,40%,20%,Peritoneal dialysis fluid,94%,40%,30%,Muscle,104%,77%,Inflammatory bliste
8、r fluid,450%,11%17%,ELF,70%,10%,0%18%,CSF,60%,50%60%,7%13%,Bone,Linezolid,Teicoplanin,Vancomycin,Tissue,Concentra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 in respiratory fluids and tissues (Ratio ELF/serum %),Ampicillin3-10Piperacillin4-15Cefaclor8-10Cefuroxime18Cefotaxime25Ceftazidime20Cefepime95-100Imiepenem 70
9、Meropenem 30-40,Erythromycin5Minocin28-60TMP/SMX 100/13-18Amikin24 Gentamicin 27-40Netilmicin 14-20Isepamicin80Levofloxacin100Linezolid450Vancomycin15,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不合理用药表现(一),表现一:忽视鉴别诊断 对发热性疾病,仅简单地按细菌性疾病对待,匆忙启用抗菌药物,未能争取在投药前采取标本做细菌学检查,也未能认真鉴别有发热表现的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2796例,1990-1996),成人“未明热”病因分
10、析,老年病人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危 害,1.误、漏诊了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使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被贻误,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2.增加不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压力;增加二重感染及不良反应3.临床经验的积累被大打折扣,或被扭曲4. 增加医疗纠纷,表现二:病原学诊断明显滞后 于临床实际需要标本送检率低(8%-20%),重复送检率更低及时、规范收集标本者尚不普遍检验方法偏少先进技术引用不够,投入不足检出阳性率低,时效性差临床医师善于分析培养结果者尚少,血培养的基本要求,1.在发热时采血,一般地讲,发热越高,阳性率越高。2.一次血培养,应该包括3份血样(至少二份),各份间相
11、距15-30min。3.部分病人要连续采血二天。4.每份血标本,不少于5ml,最好是10ml。5.培养应该包括需氧培养与厌氧培养。,痰液培养标本有一定的特殊性,筛选痰液的标准 鳞状上皮细胞 25个/低倍视野 或两者之比为1:2.5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有临床意义痰细菌定量培养: 病原菌106cfu/ml,不同采取标本方法的痰细菌 定量培养标准有些差别,痰 106cfu/ml纤支镜 105cfu/ml支气管肺泡灌洗 104cfu/ml经防污染标本刷、 防污染支气管肺泡 103cfu/ml灌洗,有慢阻肺史者,危 害,1.影响了诊断质量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原学依据缺乏);2.经验性
12、治疗最终得不到病原学支持,助长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3.无法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评析;4. 无法监测耐药性情况的变动;5.无法完成必要的临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调查。,不合理用药表现(二),在“选药”方面的表现 表现之一:惯于选用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时如此,病原菌确定之后依然如此。,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舒巴坦、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及三、四代氟喹诺酮类等。,目前应用最多的广谱抗生素药,应用头孢吡肟的适应证(供参考),1.产AmpC酶菌所致的院内感染2.部分产ESBL菌所致的院内感染3.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13、病人的经验 性治疗4.如疑有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应与抗厌氧菌药合并应用注意:不推荐用于社区感染,应用亚胺培南的适应证,病原未确定前的严重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产ESBL菌株的感染注:不宜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适应证,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假单胞菌感染(包括腹、盆腔感染)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适应证,敏感G-杆菌(产-内酰胺酶者)所致呼吸道、腹、盆腔、尿路、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与败血症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危 害,1.菌群失调者增加;2.耐药率普遍上升;3.治疗失败者增多;4.用药花费增加。,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14、重症感染病人,在完成标本采集后,立即启用某种广谱抗菌药物,以覆盖可能的主要致病菌,早控制病情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与拯救成功率。一旦得到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应调整治疗方案,或换药以强化针对性,或调整剂量与给药方式以提高疗效。即降阶梯治疗(de escalation therapy,2001)。,表现之二 忽视特殊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并不能解决治疗问题,大环内酯类在抗感染方面独特优势,用于首选: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可用于弓形虫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对细菌生物膜有抑制与破坏作用。以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与阿齐霉素等尤佳,磺胺类药物的治疗地位,嗜麦芽窄
15、食单胞菌感染 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布鲁菌属感染 弧菌属感染卡他莫拉菌感染 李斯忒菌感染亲水气单胞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志贺菌感染 百日咳菌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流脑黄杆菌属感染 小肠耶尔森菌感染,表现之三:对特殊抗菌药物未采用“重点保护”或适当控制的措施,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 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与肠球菌感染的最后一张王牌。近年由于不合理应用,尽管耐万古霉素尚少,但对万古霉素处于“中介”状态者已有明显上升。上述两药不主张用于经验性治疗,更不主张用于预防感染。,利福平 对多种病原菌有杀灭作用,包括G+球菌与杆菌,G-球菌、杆菌以及衣原体、分支杆菌等均有抗菌活性由于病原菌对它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主要
16、用于治疗结核病,或与相关药物联用治疗某些其他感染不主张单用治疗非结核杆菌感染,甲硝唑与替硝唑 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近年使用频率上升,亦有不合理应用现象。一是很少有病原学支持,二是与其他抗厌氧菌药联合应用,如泰能、克林霉素等。,表现之四:未注意抗菌活性的差别,在同一类中,先选用活性强的,治疗失败后却换用活性弱的;或喜用活性弱的,而不优先选用抗菌活性强的。如磷霉素与-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为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广谱抗菌药。但前者的抗菌活性弱,只适用于轻、中度感染;若治疗较重感染,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有协同作用),适用于金葡菌(包括MRSA)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青霉素的抗
17、菌活性仍比耐酶青霉素强。 如氨苄西林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抗菌活性逊于青霉素。 一代头孢抗菌活性: 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可是目前应用头孢唑林者尚较少。,大环内酯类对多数G+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而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弱。阿齐霉素对流感杆菌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4倍以上。,表现之五: 未依药敏结果选药,药敏结果是选药的重要依据,尽管药敏与临床疗效之间的一致率仅是70%80%。如已检出病原菌,所选药物为敏感者可继续应用,也可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菌药;如已奏效可酌情减量,或改用口服;如临床未奏效,则依药敏结果换药。,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敏感:常规剂量其平均血药浓度已超过MIC5倍以上中介
18、:使用较大剂量后,其平均血药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MIC耐药:使用大剂量后,其平均血药浓度仍达不到抑杀该菌所需的MIC,如遇多种药物均敏感怎么选药,尽可能选:1. 抗菌谱窄的2. 感染局部浓度高的3. 治疗方案易于执行的4. 不良反应少的5. 利于遏制耐药性产生的6. 价格合理的7. 药供充足的,常见不合理选药表现,1.继续用已证实耐药的抗菌药2.未能及时换上最合适的敏感抗菌药 ,注意药代学特点、不良反应不够等3.误换可能诱导耐药性的药物 如已证实为产ESBLS菌株,却用头孢他定或头孢吡肟,如检出多重耐药株,应选用适当药物联合应用,剂量要足,并尽量避开用常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表现(三),“治疗
19、方案”不合理,表现之一 给药途径不尽合理,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是关系到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些药物既有口服制剂,又有注射剂。如头孢呋辛、头孢拉定、SMZ-TMP、甲硝唑、替硝唑、磷霉素,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部分大环内酯类等。轻、中度感染:口服或肌注病情较重者:应采用“序贯治疗”。即先用注射剂,后用口服剂,,提倡药物口服,必须注意几点,抗菌药物必须在溶解状态下才可能吸收;对不吸收或吸收极少的抗菌药物,只用于肠道术前准备(如氨基糖苷类的口服制剂)或某些肠道感染(咪康唑、万古霉素)的治疗;如用于治疗严重感染,仍宜静脉给药。,对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多西环素与含二价、三
20、价阳离子口服药(铝、钙、镁、铋、铁)等,使多西环素与其螯合,或使服药者胃内pH增加而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抗菌作用减弱;氟喹诺酮类亦有类似情况。,相反,某些口服药与抗菌药物合用却可使后者吸收增加。如环丙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与西咪替丁合用,使其浓度增加。如利福平与克拉霉素合用,利福平的血药浓度上升。,关于口服抗菌药物与食物,(一)与进餐无关的抗菌药物1. -内酰胺类:阿莫西林 头孢氨苄 头孢克洛2. 萘啶酸 环丙沙星 依诺沙星 诺氟沙星,(二)宜在餐前0.5-1.0h服用者,1. 青霉素V 氨苄西林 氟唑西林 氟氯西林2. 阿奇霉素 红霉素 罗红霉素3. 氯霉素 四环素4. 利福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合理 应用 细菌 耐药 研究进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