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控制硕士班讲座课件.ppt
《仪表控制硕士班讲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表控制硕士班讲座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电站数字仪表控制系统和先进主控制室,目录1、核电站的数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现状2、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3、人因工程设计(HFE)4、主控室人机接口5、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框架结构6、先进主控制室7、核电厂数字仪表控制系统采用的主要标准,1 、核电站的数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现状,目前世界上控制仪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 各工业领域中采用的仪表(包括变送器、控制仪表、显示仪表、电工仪表等)已逐步地计算机化和智能化,纯模拟量的控制和显示仪表全部被数字化和智能化仪表所替代将可指日可待。 数字化分布仪表控制系统已广泛用于火力发电厂,我国电力部门已明文规定3
2、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必须采用分布式仪表控制系统。,1 、核电站的数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现状,世界核电站的控制仪表系统可概括地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采用常规的模拟控制仪表系统,这是目前大多数核电站的情况; 第二层次是模拟和数字混合的控制仪表系统,即1E级的保护系统仍采用常规的控制和仪表技术,非1E级采用全数字化的控制仪表系统; 第三层次采用全部数字化的控制和仪表系统,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核电站采用这种最先进的控制仪表技术,这些核电站计有法国的N4型1450MWe核电站,美国西屋公司提供技术的SizewellB,Temelin units 1&2,GE公司的ABWR,ABBCE的System 80
3、等。我国连云港核电站也采用了西门子Teleperm分布仪表控制系统,数字化分布式仪表控制系统在核电中的应用是核电新技术的重要分支,是核电发展的必然趋势。,1 、核电站的数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现状,1 、核电站的数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现状,对硬件平台的注意项:1) AC160是西屋公司“Common Q”产品的一部分,适用于所有堆型的1E级安全设施。2) AC450属于控制平台。3) Ovation平台用于电厂计算机、控制和替代后的WDPF。4) MP200是Materpiece 200平台,由AC450取代。5) Eagle是西屋第一个数字1E级安全平台,由AC160取代。,1 、核电站的数字
4、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现状,1 、核电站的数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现状,注:Ovation在保护系统中的应用许可证申请正在进行。准备用于KEWAUNEE(美国),RINGHALS(瑞典)。1996年,日本的K6&K7(ABWR)已采用全计算机化的I&C系统,2 、 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 提高仪表精度,增加堆芯安全裕量。 数字技术的应用,容易实现指导运行和诊断事故的专家系统,采用先进的人机界面,增加操纵人员判断和操作正确性以及处理事故的能力。容易实现核电核中采用的纵深防御的安全策略。,2 、 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与可操作性扩大了反
5、应堆自动控制的范围,增强了负荷自动跟踪能力,由于参与保护和控制的过程参数的一致性,提高了电厂的运行裕度。实现核电站的自动启停。,2 、 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高可维修性与可靠性 容易实现全程自动试验,满足定期试验要求。自诊断可以在数秒内把设备故障定位到可更换组件。可采用标准部件进行模块化维修,减少了备品备件的数量,同时备品备件容易从市场上获得。维修旁路,允许在线修理而不降低电厂的整体自动化水平,可避免由维修而导致停堆。具有内置故障测试设备,可使安全壳内设备数量减至最少以减少维修人员所受辐照量。安全网络与大容量信息主干网隔离,以及抗电磁干扰设计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2 、
6、 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可扩充性硬件功能模块可以按要求方便地增加或修改。高速公路多路传输数据通信技术允许将来改变 和增加接口。容易实现功能扩展和设备升级。提高经济性减少电缆的敷设用量,减少常规仪表,节省建 筑用房,减少备品备件数量。提高反应堆保护系统的运行裕量,在线和定 期试验能力,缩短试验时间,提高了可用率。 采用分散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价格/性能比。,2 、 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2 、 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 提高仪表精度,增加堆芯安全裕量。 数字技术的应用,容易实现指导运行和诊断事故的专家系统,采用先进的人机界面,
7、增加操纵人员判断和操作正确性以及处理事故的能力。容易实现核电核中采用的纵深防御的安全策略。,2 、 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与可操作性扩大了反应堆自动控制的范围,增强了负荷自动跟踪能力,由于参与保护和控制的过程参数的一致性,提高了电厂的运行裕度。实现核电站的自动启停。,2 、 数字化分布式仪控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高可维修性与可靠性 容易实现全程自动试验,满足定期试验要求。自诊断可以在数秒内把设备故障定位到可更换组件。可采用标准部件进行模块化维修,减少了备品备件的数量,同时备品备件容易从市场上获得。维修旁路,允许在线修理而不降低电厂的整体自动化水平,可避免由维
8、修而导致停堆。具有内置故障测试设备,可使安全壳内设备数量减至最少以减少维修人员所受辐照量。安全网络与大容量信息主干网隔离,以及抗电磁干扰设计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3 、人因工程设计(HFE),人因工程设计(HFE)包括十二项主要内容1.人因工程计划管理2. 运行经验审评3. 功能需求分析和功能分配4. 任务分析5.人员配备6.人因可靠性分析7.人机系统接口设计8. 运行程序开发研究9.培训计划开发研究10.人因VV11.设计执行12 人行为监测,3 、人因工程设计(HFE),3 、人因工程设计(HFE),1). 人因工程设计(HFE)涉及十三技术工种:技术项目管理系统工程: 核工程IC工
9、程土木工程人因工程电厂操纵员计算机系统工程电厂运行规程开发人员培训系统安全工程维修/检查工程可靠性/可用性工程,3 、人因工程设计(HFE),2) 人因工程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文件 l 运行经验审评文件 l 任务分析文件 l 功能需求文件 l 人因系统接口设计导则文件 l 设计技术规范书文件 l 仪表和控制结构图 l 方块图 l 仪表清单 l 系统技术规范书文件,3 、人因工程设计(HFE),3)确认(Verification)类型 l 设计评审 l 独立评审/独立验算 (alternative calculations) l 试验4)运行经验评审,3 、人因工程设计(HFE),5)功能需求分析和
10、分配 l 功能需求分析:确定为满足电厂安全目的必须执行的功能,即为防止或减缓假想事故的后果,这些后果可能对公众健康和安全产生不适当的风险。 l 6个关键安全功能: 反应性控制(次临界) 堆芯冷却 RCS完整性 热阱 安全壳完整性 放射性排放控制,3 、人因工程设计(HFE),5)功能需求分析和分配 l功能分配:电厂控制要求分析和控制功能分配给: (1) 人(即手动控制) (2) 系统部件(即自动控制和非能动,自控制现象) (3)人和系统部件的组合(即,共享的控制和带手动后备的自动系统),3 、人因工程设计(HFE),6)任务分析 (1)任务分析目的: l提供人因(机)系统接口设计 决策的依据之
11、一 l使行为要求和人能力相匹配 l为运行程序开发提供输入 l为电厂人员配置、培训和通讯要求提供输入,3 、人因工程设计(HFE),6)任务分析(2)任务分析包括: l全范围的运行模式包括起动、正常运行、不正 常和应急运行、瞬态工况、低功率和停闭工况。 l 操纵员动作:关键手动动作或高风险任务。 l应急响应导则中全范围的活动。 l 维修、试验、检查和监视(MTIS)(分析MTIS为确定一子组“高风险”的系统/结构/设备SSC)。,3 、人因工程设计(HFE),6)任务分析(3)任务顺序分析(OSA):NUREG-0711:l 电厂从换料后到100%功率的升温和启动l 紧急停堆、紧急停机和安全注射
12、l 自然循环冷却(蒸汽发生器启动给水)l 丧失反应堆或二次侧冷却剂l LOCA事故后冷却和卸压l 在停闭时丧失正常余热排出系统(RNS)l 自动降压系统(ADS)手动驱动 通过PMS, 多样驱动系统(DAS)的手动紧急停堆l 在Mode l时ADS阀门试验,3 、人因工程设计(HFE),6)任务分析(3)任务顺序分析(OSA):连云港 l 正常运行阶段NS1:从冷停堆状态到功率运行状态的电厂启动阶段冷停堆状态以及从冷停堆转变到中间冷停堆状态;中间冷停堆状态以及从中间冷停堆状态转变到热冷停堆状态;热停堆状态以及从热停堆状态转变到可监视的最低功率水平;可监视的最低功率水平;从可监视的最低功率水平到
13、功率水平。,3 、人因工程设计(HFE),6)任务分析(3)任务顺序分析(OSA):连云港 l正常运行阶段NS2:计划停堆。 l正常运行阶段NS3:保证换料阶段安全运行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控制和监视。 l正常运行阶段NS4:控制设备多种故障,不能由控制室操纵员自动控制电厂。 l预期的运行事件阶段AS1:在预期的运行事件情况下保证安全运行。,3 、人因工程设计(HFE),6)任务分析(3)任务顺序分析(OSA):连云港 l 事故分析阶段1E1:反应性正速率增加。 l 事故分析阶段1E2:热量排出系统故障。 l 事故分析阶段1E3:主系统热量排出系 统 到最终热阱故障。 l事故分析阶段1E4:主冷却
14、剂泄漏。 l事故分析阶段1E5:一次侧向二次侧系统泄漏。 l 事故分析阶段1E6:主蒸汽管道泄漏。,3 、人因工程设计(HFE),6)任务分析(4) 任务分析的具体内容: l 确定各阶段的运行任务 l 确定MCR控制和监测的主要功能 监测功能:功能、监测的参数和状态 控制功能:控制目的、控制对象,3 、人因工程设计(HFE),7)人员配备人员水平:操作、维修、工程、仪控、辐射防护、保卫、化学等人员。8)人因可靠性分析(HRA)和人因工程的综合,3 、人因工程设计(HFE),9人机系统接口(HIS)设计(Human system interface Design)人机接口设施包括: l 大屏幕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表 控制 硕士班 讲座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