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课件.ppt
《国际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法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法学,.,.,第一章 导论,国际法的概念及特征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编纂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及特征,一、国际法的概念1.概念 International law (or)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及特征,2.国际法概念的历史发展 市民法(jus civile)古罗马 万民法 (jus gentium) 近代国际法的前身,后称万国法。,.,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及特征,格老秀斯
2、(Grotius荷兰)【近代国际法奠基人】“万民法,是指其拘束力来自所有国家或许多国家的意志的法律”。近代国际法中,万民法西方翻译为万国法(law of nations)。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法学家 边沁(Bentham)正式使用“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这一概念。清末,国际法被介绍到中国,仍使用万国法的概念。 1864年丁韪良将美国国际法学家惠顿的国际法名著国际法原理译为中文,称万国公法。,.,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及特征,3 .国际法与国际私法国际法国际公法?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管辖权的选择国际私法冲突法 准据法的选择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3、古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乌尔比安 以法律调整公共关系还是私人关系作为标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大陆法系法律分类的基本标准,构成罗马法系的基础。,.,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及特征,二、国际法的特征1、主体主要为国家。2、制定主要体现为国家间的协议。3、对象国际关系(主要为国家间关系)。4、效力缺乏强制执行性,不同于国内法。因此有人认为国际法为“弱法”,甚至不是法!,.,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及特征,奥斯丁(John Austin)【英国实证主义法学派奠基人】 “国际法的规则与原则并不是由一个最高政治长官制定的,而且没有规定任何法律制裁来保证其规定的遵守,因此国际法不具有法律性质”。思考题:分析国际法的性
4、质国际法是不是法?,.,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及特征,三、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是法律的一个特殊体系。 1、法学理论分析对法、法律的反思及法律规则描述的解析 2、世界各国的国际法实践分析,.,第二节 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发展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古国际法15、16世纪之前近代国际法150020世纪初(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现代国际法20世纪初经过二战至今,.,第三节 国际法的主体,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国际法主体的两种迥然相异的观点:只有国家才是国际法唯一主体; 代表人物:安吉诺第(意大利)、施瓦曾伯格(英)、斯佩尔杜蒂(意大利)、平托(斯里兰卡)、王铁崖(中)、周鲠生(中)等。只有个人才是
5、国际法主体。代表人物:塞尔、狄骥(法)等。,.,第三节 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概念:国际法主体为,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具有独立进行国际求偿能力者。要件:1、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2、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能力;3、独立进行国际求偿的能力(诉讼程序能力)。,.,第三节 国际法的主体,二、现代国际法主体的类型(一)国家由居民、领土、政权、主权构成(二)争取解放(独立)的民族或民族解放运动组织(三)国际组织(四)个人个人是不是国际法的主体?,.,第四节 国际法的渊源,一、国际法渊源的概念法的渊源,指的是效力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效力通过何种
6、形式表现出来。国际法的渊源,指有效的国际法规范产生或形成的过程、程序或其表现的形式。,.,第四节 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卯)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第四节 国际法的渊源,二、国际法的具体渊源(一)条约(二)国际习惯(三)一般法律原则(四)确
7、定法律原则的补助资料(五)公允及善良原则(六)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决议(七)准条约、软法,.,第五节 国际法的编纂,编纂(codification),即国际法的法典化。通过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条文化和系统化,以消除其缺乏精确性的缺点。分类:形式上分类:全面法典化、个别法典化;依编纂者:官方编纂、非官方编纂;依编纂范围:全球性编纂、区域性编纂。理解:编纂严格意义上指现有国际法原则、规则、规章制度的明确化和系统化,不同于立法。国际法委员会简介:(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第六节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自然法学派:良知、理性、人类共同的法律意识。实在法学派:国
8、家意志折衷学派:格老秀斯学派将国际法分为,自然国际法和实在国际法新自然法学派:社会连带法学派、纯粹法学派新实在法学派:权力政治说、政策定向说我国国际法学界通说:各国协调意志,.,第七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 国内法优于国际法(一)一元论 论据: 国际法优于国内法(二)二元论 论据:(三)我国学者的普遍观点,.,第七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二、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一)从国际法方面看(二)从国内法方面看三、我国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一)条约(二)国际习惯,.,第二章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征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与强行法三、国际法
9、基本原则的发展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1、含义。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让予。主权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是国家所固有的,并非由国际法所赋予的。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只是对这一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2、主权的基本内容。主权作为国家的固有权利,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内的最高权、对外的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卫权。3、主权原则的含义。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所确立的重要原则,要求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要尊重对方的主权,尊重对方的国际
10、人格,不得有任何形式的侵犯。现代国际法确认上述内容为整个国际关系的基础和现代国际法的基础。4、主权原则的意义。是各国保护自己生存、反对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法律盾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5、互相尊重领土完整。领土完整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表现,国家之间相互尊重领土完整是尊重国家主权的最主要内容。在国际法上,领土完整表明了领土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内在特征,指国家领土不能被分裂、肢解和侵占的属性。领土完整是构成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是鉴别国家是否真正享有独立和主权的重要标准。6、尊重主权与尊重领土完整的关系。国家是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行使主权的,只有国家主权存在,才能保证国家领土不被侵犯,才能保证领土完
11、整。因此,尊重一国主权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基础,尊重一国的主权必然应该首先尊重一国的领土完整,领土完整构成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家主权的概念比领土完整的概念更广泛。,.,互不侵犯原则,1、含义。互不侵犯原则是指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其他方法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侵犯另一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2、侵略。1974年12月14日第二十九届联大通过了一项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将侵略定义为:“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互不
12、侵犯原则,注意领会互不侵犯原则不仅反对大小规模的武装进攻,也禁止进行武力威胁、禁止武装进攻的准备和进行战争的宣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规约第5条规定,凡计划准备发动或从事任何一种战争的行动都构成违反和平罪,是严重的国际罪行。这里指出的当然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同联合国宪章一样,禁止的是侵略战争,没有规定禁止一切战争,下列两类战争不在禁止之列:1、联合国按照宪章规定合法使用武力;2、在外国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为行使自决权,为取得被剥夺的权利、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民族独立解放战争,包括民族武装斗争和反对侵略的自卫战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1、含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从国家主权直接引申出来的,依此原则
13、,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对别国进行干涉,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内政与外交事务,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他国接受别国的意志、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内政及内政的范围A、内政就实质而言是国家在其管辖的领土上行使最高权力的表现。也就是说,凡是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事项,即本质上属于国家主权管辖的事项都是国家内政。B、内政包括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任何措施和行动,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3、干涉的含义及形式A、干涉指一国或数国为实现自己的意图,使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的手段,以直接或间接的、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干预另一国的内外事务,使被干预国按照干预
14、国的意图行事,以改变被干预国所执行的某种方针、政策或存在的情势。B、干涉有多种形式,可采取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各种手段,所以绝不能将非法使用武力理解为干涉的惟一方式。干涉也包括积极的干涉和消极的干涉。行为的干涉,属积极干涉,是最常见的,是直接进行干涉。不行为的干涉即消极干涉,是指打着不干涉的旗号而纵容别国侵略的情况。,.,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注意领会“内政”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上的概念,一个国家在本国境内的某些行为,也可能是违反国际法的,别国对此违法行为的干预并不构成对内政的干涉。比如一国在本国境内扣留外国外交代表作人质就不属内政的范围。再如某国在国内实施种族隔离,也不是内政,因为这是
15、被整个国际社会所禁止的犯罪行为。,.,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指各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侵害任何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得以任何与联合国宪章或其他国际法原则所不符的方式使用武力。不得使用武力原则首先禁止侵略行为。不得使用威胁和武力不仅包括禁止非法进行武装攻击,还包括禁止从事武力威胁和进行侵略战争的宣传。同时,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并不是禁止一切武力的使用,凡是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规则的武力使用是被允许的,包括国家对侵略行为进行的自卫行动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下的武力使用。,.,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注意领会1974年联大通过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中,非穷尽
16、地列举了7项侵略行为,包括:(1)武装部队侵入或攻击他国领土;由侵入或攻击造成的军事占领;使用武力吞并别国的任何领土;(2)以另一国的领土为对象使用任何武器;(3)封锁另一国的港口或海岸;(4)武装部队攻击他国的陆海空军、商船或民航机;(5)一国违反协定使用在别国驻扎的军队或违约延期驻扎;(6)提供领土由他国使用进行侵略行为;(7)以国家名义派遣武装团体、非正规军或雇佣军等。,.,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该定义同时规定一国违反联合国宪章首先使用武力,即构成侵略行为的明显证据。但联合国安理会可以根据情节及后果确定是否构成了侵略行为。该定义还规定,侵略战争是破坏国际和平的罪行,不得以任何理由为侵略行
17、为辩护,侵略行为引起国家责任。虽然联大决议本身一般没有拘束力,该定义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它对于相关国际法规则的形成、确认或判定具有重要的证据意义,因而对于各国的行为产生相当的影响。,.,法律幽默超级政治家,谁能把大象装进冰箱里呢?超级政治家能够办到。第一:抓一只猫,让猫在强烈的政治攻击下承认自己是大象。第二:公布计划:生产一种能装进大象的冰箱,动员国民捐款。实际上并不生产。第三:收买证人,证明大象已经被装进冰箱里。第四:利用媒体优势反复强调“猫是大象的祖先”这一理论,以防后患。,.,第三章 国际法主体,国家概述 主要介绍国家的概念、构成要素、分类、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主权的豁免。国际法
18、上的承认 了解承认的概念和性质、国家和政府的承认、民族解放组织的承认、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的承认。国际法上的继承了解国家、政府、国际组织的继承方式及后果。,.,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第一节 国家概述 一、国家的概念 1、定义 国际法上的国家是指定居在特定的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力之下的人的集合体。 “当人民在他们自己的主权政府下定居在一块土地之上时,一个真正意义的国家就存在了。” 奥本海国际法,.,第一节 国家概述,2、国家的构成要素1933年美洲国家间关于国家权利和义务的公约第一条。“国家与旧氏族组织相比,第一个不同点,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19、马恩选集一般认为,构成国家的四个要素为: 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 政权组织(政府);主权。,.,第一节 国家概述,二、国家的种类特殊主体:梵蒂冈,.,第一节 国家概述,三、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基本权利主要有:独立权、平等权、自保权、管辖权。1、独立权。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意志处理其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外力控制和干涉的权力。它包括: A.自主性,即国家行使主权完全自主; B.排他性,即国家在主权范围内处理本国事务不受外来干涉。,.,第一节 国家概述,2、平等权。指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的同其他国家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权利。它是主权在国家关系上的表现。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互不隶属、互不管辖。国家
20、不仅平等地参与国际法的制定,还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义务。3、自保权。指国家为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发展,进行国家建设和自卫的权利。它包括:A.国防权。是国家有权进行国防建设,防备可能来自外国的侵略的权利;B.自卫权。是当国家受到外国的武力攻击时,可以进行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联合国宪章第51条在确认自卫权的同时,对自卫权也作出如下限制:A.国家遭到实际武力攻击;B.自卫只能在安理会采取维护措施之前进行;C.将采取的自卫措施立即向安理会报告,并且不得影响安理会采取必要行动。,.,第一节 国家概述,4、管辖权。 指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件以及境外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具有的行使管辖的权利。它
21、包括: 领土管辖、国籍管辖、保护性管辖、普遍性管辖。(1)领土管辖 又称属地优越权,指国家对其领土及领土内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按照本国法律进行管辖的权利。其主要以领土作为管辖的对象和范围。,.,第一节 国家概述,注意领会:领土管辖是国家管辖权中最基本的管辖,在管辖冲突时具有优越权,但属地优越权并非绝对,它不适用于依法享有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也不适用境内的外国国家财产和国家行为。领土管辖权的行使还要受国际法的限制。例如,对外国人行使属地管辖权时,应尊重其国籍国的属人管辖权;在领海内行使管辖权时,应不干预外国船舶上的内部事务,并允许它们无害通过;利用边界河流时,应不损害邻国的利益和公共利益,对于
22、国际河流,负有开放流经其领土河段的条约义务;经允许入境的外国军用航空器和军用船舶不受属地管辖权的制约等等。,.,第一节 国家概述,(2)国籍管辖 又称属人管辖权,指国家有权对具有其国籍的人,无论他们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均具有管辖的权利。其主要以国籍作为管辖的标准,国家管辖在领土外的适用主要是针对具有其国籍的人或其他获得国籍的特定物。但国家对其在外国的本国人的管辖要受所在国的属地管辖限制。(3)保护性管辖 国家对于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行为进行的管辖,不论行为人的国籍,也不论行为发生在何地。其适用的范围一般是世界各国法律中公认的犯罪行为。,.,第一节 国家概述,(4)普遍性管辖 指对于国际法规定
23、的违反全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不论犯罪人的国籍,也不论行为发生在何地,各国普遍有权实行的管辖。行使这种管辖权的法律依据是国际条约。 目前,战争罪、破坏和平罪、违反人道罪、海盗罪等已被公认为国家普遍管辖权的对象。灭绝种族、贩卖毒品、贩卖奴隶、种族隔离、实施酷刑、航空器劫持等行为也已被有关的国际条约确定为缔约国合作惩治的罪行。,.,第一节 国家概述,(二)基本义务四、国家主权豁免1、国家主权豁免的概念 指国家的行为及其财产不受或免受他国管辖。与国家的管辖权一样,国家享有的这种非经自己同意,不受他国管辖的权利,同样被认为是国家主权的体现。 关于国家豁免问题的最早国内司法判例之一:1812年“交易号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