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节柴胡汤类方课件.ppt
《四节柴胡汤类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节柴胡汤类方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柴胡汤类方,柴胡汤类方(6) 1、小柴胡汤 2、大柴胡汤 3、柴胡加芒硝汤 4、柴胡桂枝汤 5、柴胡桂枝干姜汤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少阳病概说 少阳病是邪入少阳经腑,胆火内郁,三焦失畅,枢机不利的病证,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细或沉紧等。其病性属热,为阳证。 少阳病的病位为足少阳胆经、胆腑和手少阳三焦。 少阳病的成因:一是本经受邪,多因素体虚弱,抗邪无力,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脉而成。二是邪从他经传来,如太阳病失治误治之后;厥阴病阳气恢复,脏邪还腑。,少阳病的主要证候特点: 1、容易经腑同病; 2、容易气郁,容易化火; 3、容易生痰、生饮、生
2、水; 4、容易并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及 心胆不宁的证候,少阳病的证候分类和治法: 1、少阳经证:邪入少阳,经气不利,正邪分争,可见耳聋、目赤、偏头痛、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等。 2、少阳腑证:胆火内郁,枢机不利,进而影响脾胃升降,可见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经腑同治,主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热郁胆腑的热实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大柴胡汤通下热实。 3、少阳兼证:兼太阳和解兼汗;兼阳明里实和解兼下;兼太阴脾虚和解兼温;兼心胆不宁和解兼镇心胆、宁神志。,【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
3、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主治】 少阳病证,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1、小柴胡汤,【词解】,往来寒热: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胸胁苦满: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嘿嘿:嘿通默。即表情沉默,不欲语言。,【提要】少阳病的证治。,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 目眩脉弦细,主证,正邪分争,互有胜负。,邪郁少阳,经气不舒。,邪郁少阳,情志不舒, 木不疏 土。,热郁则烦,胃失和降则喜呕。,【释义
4、】,胆火上炎。,热灼津伤。,邪热上扰。,胆火内郁,疏泄不利。,气血不足,抗邪乏力。,弦细,或然证,胸中烦而不呕 渴 腹中痛 胁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不渴,身有微热 咳,邪郁胸胁,未犯胃腑。,热邪伤津。,肝胆气郁,横逆犯脾。,少阳气机壅滞较甚。,三焦失职,水道不利。,表证未解。,肺寒气逆。,治法:和解少阳,以利枢机。,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三枚,疏利三焦,宣通内外,畅达气机。,和解疏郁,清热。清热除烦。,和胃降逆止呕。,益气补中,扶正祛邪。,煎服法: 去滓再煎,使诸药气味醇和,以利于和畅气机。,病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加减,胸中烦而不呕渴腹
5、中痛胁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不渴,身有微热咳,去参、夏之甘温助热, 加栝楼实清热润下。,去夏之温燥,加大栝楼根及人参用量益气生津。,去黄芩之苦寒伤中,加芍药缓急止痛。,去枣之壅滞,加牡蛎软坚散结。,去黄芩以防苦寒凝结, 加茯苓淡渗利水。,去参之壅补恋邪,加桂枝以解表。,去参枣之甘壅、姜之辛散, 加干姜、五味子温肺降气止咳。,【临床应用】 1、外感发热不退、无名热; 2、急性支气管炎、胆囊炎、肝炎、胰腺炎、 胃炎、结肠炎、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等感染 性疾病;,3、产后高热、产后癃闭、产后大便难、不孕证、盆腔炎、妊娠恶阻等妇科疾病; 4、其他:子时发热、眩晕症、小儿厌食症、百日咳、中耳炎、复发性口
6、腔溃疡、骨膜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胸腔积液、乳腺小叶增生等。,张琪教授应用本方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感冒,包括病毒性感冒、流感等,凡感冒表现恶寒发热(有的出现往来寒热,有的出现定时发热),胸满呕逆,胁肋满痛,或发热迁延不退,舌苔白,脉弦滑或弦数。此方可疏解外邪,清里热,扶正气,用之疗效均好。日久化热或热邪较甚者,于原方加生石膏、银花、连翘。张琪教授治此类病甚多,认为不必局限于往来寒热,只见发热恶寒,胸胁满,呕逆即可用之。,病例1:牟某,男,41岁,某机关干部,2004年2月8日初诊。发烧一月余不退,经哈市各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曾用罗红霉素及其它抗生素治疗无效,来门诊求治。体温一般38,有时可
7、达39左右,多在下午发作,发作时有轻微恶寒,咽部稍有不适,舌白苔,脉象浮小有数象。经市内各医院检查初疑为病毒性感冒,曾用各种极昂贵之抗生素治疗无效,疑为他种病,拟去外地检查治疗,病人甚为恐惧,经人介绍来中医试诊。考虑此病人为外感风寒,本可一汗而解,病患用大量抗生素治疗,邪不得外出,旷日持久,邪入之深,故不得外解,因而发热不退,外邪深居于半表半里,又从热化,必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处方:柴胡30g,黄芩15g,半夏15g,太子参15g,银花30g,连翘20g,生石膏50g,甘草15g,薄荷10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 2月12日复诊:服上方4剂,服药经过:在服2剂药时发热一次,达38后
8、汗出即解,迄今连续四天未见发热,现体温36.5,饭后有时可达36.8左右,全身稍感不适,舌象薄苔,脉象弦滑。继以柴胡桂枝汤加清热之品以除余邪。处方:柴胡20g,桂枝15g,白芍15g,半夏15g,太子参15g,生石膏50g,黄芩15g,双花30g,连翘20g,生草15g,生姜15g,大枣3枚。 病人后又来复诊,自述服上方3剂全身异常舒适,之后未出现发热而愈。,病例2:肖某,女,16岁,学生,2002年6月14日初诊。 外院会诊:发烧20余日不退,体温在38-39左右,经医院检查白细胞数分类正常,心肺肝脾经B超、心电、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血沉正常,怀疑红斑狼疮,亦未确诊。曾用多种抗生素如头孢类
9、等,均未收效,发热时起时伏,迁延不退。6月14日家属要求请中医会诊,当时症状发热不退,两颧红,胸满,烦躁不安,恶心不欲食,便秘尿赤,舌苔白腻,脉象弦数。考虑病者20余天发热不退,时起时伏,经医院系统检查均无结果,根据胸满、呕恶、舌苔白腻、脉象弦数,当属感受外邪,迁延不解,邪入之深,痰湿内蕴化热,应予疏解外邪、化痰浊、清热之剂,小柴胡汤加味主治。处方:柴胡20g,半夏15g,黄芩15g,太子参15g,常山15g,草果仁15g,生石膏50g,甘草15g,生姜15g,大枣3枚。水煎服。 6月17日复诊:服上方3剂,体温下降至36.7,连续3天未再上升,病人呕恶止,有食欲,能进少量食物,大便已行,舌苔
10、渐化转薄,脉象滑不数,此外邪已除,湿浊见化,以上方去石膏,加陈皮15g,后经复诊已痊愈。,按:此病例为外邪深入夹内蕴痰湿热邪,用小柴胡汤以疏解外邪,加草果仁、常山合半夏以化痰浊,石膏以清热邪,外邪除痰浊化,则发热退,诸症痊愈。此方采用小柴胡汤合达原饮意,达原饮为吴又可治疗邪伏膜原之有效方剂,张琪教授用与小柴胡汤合用治外邪夹痰浊者,收效明显,辨证着眼在舌苔厚腻,戴麟郊有五兼十夹之论,颇为精辟,凡夹痰浊者必用草果仁,痰浊化热又须用石膏,石膏不仅清热,尤善有解肌之功,与柴胡合用更能增强解肌除外邪之效。张老多年治疗外感病有内热,验其舌燥脉数,发热不退者,重用石膏,稍加解表之药,均收效明显,尤以柴胡与石
11、膏合用,服药后汗出即愈,但注意素有脾胃寒湿者不可用,用后容易出现泄泻。,【原文】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提要】少阳兼表的证治。,【词解】心下支结:即自觉心下有物支撑结聚。,【主治】 少阳兼表证,2、柴胡桂枝汤,【释义】,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太阳表证已轻,邪入少阳尚浅,病机:邪入少阳,表证未解。,治法:和解少阳,兼以解表。,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 各半桂枝汤,和解少阳, 以利枢机。,解肌祛邪, 调和营卫。,【临床应用】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肺炎、胸膜炎等。,2.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结肠炎、胆囊炎、肝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柴胡 汤类方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