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课件.ppt
《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课件.ppt(3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数字电路基础,数字集成电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逻辑函数的化简掌握与门、或门、与非门、异或门的逻辑功能、符号和逻辑表达式。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七段LED显示译码驱动器的功能。理解R-S触发器、掌握J-K触发器、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理解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寄存器的工作原理。,第一节 概述,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社会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信号,有的以电的形式出现,有的以声、光、磁、力等的形式出现。目前在信号处理方面以电信号的处理最为方便,技术上也最为成熟。研究电信号的产生与处理的技术就是电子技术。
2、电子技术分为两大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本章学习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电子技术研究的对象是载有信息的电信号,以下简称为信号。多种电信号,按其特点可以将这些信号分为两大类,即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是指:物理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和数值上都是连续的。把表示模拟量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并把工作在模拟信号下的电路称为模拟电路。声音、温度、速度等都是模拟量。图7-1就是模拟信号的例子。,图7-1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物理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和数值上都是不连续(或称为离散)的。把表示数字量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并把工作在数字信号下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数字式电子仪表、
3、自动生产线上产品数量的统计等都是数字信号。,图8-2 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特点是:突变和不连续。数字电路中的波形都是这类不连续的波形,通常将这类波形又统称为脉冲。,对于脉冲的波形而言,有脉冲的上升沿与脉冲的下降沿。脉冲波形由低电位跳变到高电位称为脉冲的上升沿;脉冲波形由高电位跳变到低电位称为脉冲的下降沿。对于脉冲的变化过程而言,有脉冲的正跳变与负跳变脉冲波形由低电位跳变到高电位的过程称为脉冲的正跳变;脉冲波形由高电位跳变到低电位的过程称为脉冲的负跳变。,描述脉冲的几个名词,脉冲的基本知识,脉冲的前沿与脉冲的后沿:脉冲出现称为脉冲的前沿;脉冲消失称为脉冲的后沿。对于脉冲的极性而言,有正脉冲与负脉
4、冲。如果脉冲出现时的电位比脉冲出现前后的电位值高,这样的脉冲称为正脉冲。如果脉冲出现时的电位比脉冲出现前后的电位值低,这样的脉冲称为负脉冲。电平:数字电路中电位的习惯叫法。高电位称为高电平,用UH表示;低电位称为低电平,用UL 表示。,脉冲的波形,广义上,一切非正弦的带有突变特点的电压或电流统称为脉冲。脉冲有许多种,常见的几种脉冲波形如图8-3所示。,图8-3 常见的几种脉冲波形,矩形脉冲的主要参数,在如图8-3(a)所示的波形中,脉冲的上升沿与下降沿都是陡直的,这样的脉冲称为理想的矩形脉冲。 理想的矩形脉冲可以用三个参数来描述: (1)脉冲的幅度:脉冲的底部到脉冲的顶部之间的变化量称为脉冲的
5、幅度,用Um表示。 (2)脉冲的宽度:从脉冲出现到脉冲消失所用的时间称为脉冲的宽度,用t w表示。 (3)脉冲的重复周期:在重复的周期信号中两个相邻脉冲对应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脉冲的重复周期,用T表示。,实际的矩形脉冲往往与理想的矩形脉冲不同,即脉冲的前沿与脉冲的后沿都不是陡直的,如图8-5所示。,图8-5实际矩形脉冲的主要参数,实际的矩形脉冲可以用如下的五个参数来描述,脉冲的幅度Um:脉冲的底部到脉冲的顶部之间的变化量。脉冲的宽度t w:从脉冲前沿的0.5Um到脉冲后沿的0.5Um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脉冲的宽度,又可以称为脉冲的持续时间。脉冲的重复周期T:在重复的周期信号中两个相邻脉冲对应
6、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脉冲的重复周期。脉冲的上升时间t r :指脉冲的上升沿从0.1Um上升到0.9Um所用的时间。脉冲的下降时间t f :指脉冲的下降沿从0.9Um下降到0.1Um所用的时间。,数制及转换,计数制有许多种,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六十进制等等。数字电路中经常使用的数是二进制数。常见的编码是8421BCD码。,十进制数,十进制数是最经常、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计数制,它有如下的特点:有十个有效的数码:09。按照“逢十进一、借一当十”的规则计数。同一个数码在不同的位置时代表的数值不同,即位权不同。例如,十进制数666三个数码都是6,但是最右边的数码6是个位数,表示6;中间的数码6是十
7、位数,表示60;最左边的数码6是百位数,表示600。 十进制数的位权从低位到高位分别为个位(100)、十位(101)、百位(102)对于第n位十进制数,位权为10n1。,二进制数,数字设备(例如计算机)中经常使用的是二进制数。二进制数有如下的特点:(1)有二个有效的数码:0、1。(2)按照“逢二进一、借一当二”的规则计数。(3)同一个数码在不同的位置时位权不同。例如,二进制数111三个数码都是1,但是最右边的数码1,表示1;中间的数码1,表示2;最左边的数码1,表示4。 二进制数的位权从低位到高位分别为 1(20)、2(21)、4(22)对于第n位二进制数,位权为2 n1。,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
8、之间的转换,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为二进制数,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为二进制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部分进行。 整数部分转换的方法是:除2取余。 步骤为:把给定的十进制数用短除的方法除以2,取出余数(0或1),一直到商0为止。,注意:读数的顺序,最先取出的余数为二进制数的最低位,最后取出的余数为二进制数的最高位。,小数部分转换的方法是:乘2取整。 把所给的小数乘以2,取出整数。,【例7-1】把十进制数(13.25)10转换成为二进制数 解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2 1 3 余数 0.25 整数,2 6 1 读 2 读,2 3 0 数 0.5 0 数,2 1 1 方 2 方,0 1 向 1.0 1 向,即
9、(13.25)10(1101.01)2,把二进制数转换成为十进制数,把二进制数转换成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按权展开,然后把数值相加。【例7-2】 把二进制数(101011)2转换成为十进制数解 首先把101011按权展开,然后相加即 (101011)2 125024123022121120 32821(43)10,常用的几种编码,不同的数码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可以表示不同的事务。表示不同的事务时,这些数码已经没有数量大小的含义,只是表示不同事务的代号而已,这些数码称为代码。 为便于记忆和处理,编制代码时遵循的一定规则,称为码制。 用4位二进制数码表示1位十进制数时,有多种码制。通常把这种
10、用二进制数码表示十进制数的方法称为二十进制编码,简称BCD码。 因为4位二进制数有16种状态,而十进制数只需要10种,从16种状态中选择10种,就有多种组合,这样就有多种编码,表8-1中列出了几种常见的BCD码。,表7-1 几种常见的BCD码,编码种类,将十进制数转换成8421码的方法是:将每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代码表示,按位转换。 例如(65)10(0110 0101)8421BCD 把8421码转换成十进制数是:将8421码每四位分为一组,每一组对应一位十进制数。 例如(10010010)8421BCD(92)10,十进制数与8421码之间的互相转换,逻辑代数是一种描述客观事物逻辑关系
11、的数学方法,是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于1847年首先提出来的,所以又称布尔代数。 由于逻辑代数中的变量和常量都只有“0”和“1”两个取值,又可以称为二值代数。 逻辑代数是研究数字电路的数学工具,是分析和设计逻辑电路的理论基础。 逻辑代数研究的内容是逻辑函数与逻辑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逻辑代数基础,逻辑代数中的几个问题,逻辑代数中的变量和常量 逻辑代数与普通代数相似,有变量也有常量。 变量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称为逻辑变量。每个逻辑变量的取值只有“0”和“1”两种。 逻辑代数中的常量,只有两个“0”和“1”。 与普通代数不同的是这里的“0”和“1”不再表示数
12、值的大小,而是代表两种不同的逻辑状态。 例如可以用“1”和“0”表示开关的“闭合”与“断开”;信号的“有”和“无”;“高电平”与“低电平”;“是”与“非”等。究竟代表什么意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脉冲信号的高、低电平可以用“1”和“0”来表示。 规定: 如果高电平用“1”表示,低电平用“0”表示,则称这种表示方法为正逻辑。 如果高电平用“0”表示,低电平用“1”表示,则称这种表示方法为负逻辑。 本书如果无特殊声明,均采用正逻辑,正逻辑和负逻辑的规定,基本逻辑关系,“与”逻辑 Y = AB或写成 YAB,图7-6 “与”逻辑,“或”逻辑 YAB,图7-7 “或”逻辑,“非”逻辑,图7-8 “非”
13、逻辑,表7-2 三种基本逻辑关系真值表,(a)“与”逻辑真值表 (b)“或”逻辑真值表(c)“非”逻辑真值表,“与非”逻辑表达式可以写成:Y=,“与非”逻辑的真值表(以二变量为例)如表7-3所示,,几种常用的逻辑运算,表7-3,图7-9 “与非”逻辑的逻辑符号,“或非”逻辑表达式可以写成: Y=,三变量“或非”逻辑真值表,表7-4,图7-10 “或非” 逻辑符号,“与或非”逻辑表达式Y=,图7-11 “与或非”逻辑的逻辑符号,四变量“与或非”逻辑真值表,“异或”逻辑的表达式可以写成:Y= A B,图7-12 “异或”逻辑的逻辑符号,在化简逻辑函数时,必须把“异或”逻辑表达式写成Y= 才能进行化
14、简。,Y=,表7-6“异或” 真值表,“异或”逻辑,“同或” 表达式:Y= AB,“同或”逻辑真值表,图7-13“同或”逻辑符号,Y=,同或是异或的反,基本公式,基本公式和常用定理,用简单的公式证明略为复杂的公式,A+AB=A,证明:,A+AB=A(1+B)=A1=A,应用举例:,公式证明,证明:,应用举例:,证明:,例: 反演定理,用真值表证明,即检验等式两边函数的真值表是否一致,【例7-3】 用真值表证明公式(18) = 是否正确,由真值表可见,每一组变量的取值下,Y1与Y2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等式成立。,(2) A+ BA+B证明:A+ B(A+ )(A+B) (分配律) 1(A+B)
15、 (互补律) A+B 等式成立,(3) AB+A A证明:AB+A A(B+ ) (分配律) A1 (互补律) A 等式成立,(4) AB+ CBCAB+ C证明:AB+ CBCAB+ C(A+ )BCAB+ CABC+ BC AB(1+C)+ C(1+B) AB+ C 等式成立,(5) 证明: (A+ ) ( +B ) (反演律) A +AB+ + B (分配律) AB+ (互补律) 等式成立,逻辑代数中的基本规则,逻辑代数中有三个基本规则,充分应用这些规则,可以扩大公式的应用范围,还可以减少一些公式的证明。,代入规则: 任何一个含有变量A的等式,若将所有出现A的位置都用另一个逻辑等式代替,
16、则该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则称为代入规则。 因为变量A只有“0”和“1”两种取值,将A0和A=1代入等式,等式一定成立。而对于任何一个逻辑等式也和逻辑变量一样,也只有“0”和“1”两种取值,因此用它取代等式中的A时,等式自然会成立。因此代入规则不需证明,即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对于任何一个逻辑表达式Y,如果将式中的所有“”换成“”,“”换成“”;“0”换成“1”,“1” 换成“0”;“原变量”换成“反变量”, “反变量” 换成“原变量”;就可以得到原逻辑式Y的“非”,即 ,这个规则称为反演规则。 反演规则用于求一个已知逻辑表达式的“非”,即已知Y求 。注意:反演运算前后,函数式中运算的优先顺序(先
17、“与”后“或”)应该保持不变。不是一个变量上的“非”号应该保持不变。,反演规则,【例7-4】 已知逻辑表达式 Y= +CD 求 解 根据反演规则直接写出 (A+B)( + )注意:为了保证运算前后的优先顺序不变,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加括号 。,【例7-5】 已知Y= 求,解 根据反演规则直接写出 = 上面两个非号应保持不变。,对于任何一个逻辑表达式Y,如果把Y中的所有的“”换成“”,“”换成“”;“0”换成“1”,“1” 换成“0”,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逻辑表达式Y。Y与Y互为对偶式。当某个逻辑恒等式成立时,则它的对偶式也成立,这个规则称为对偶规则。 应用对偶规则可以减少公式的证明范围。在【例7-3
18、】中我们证明了公式(18)是成立的,公式(8)就是公式(18)的对偶式,根据对偶规则公式(8)也成立。,注意:对偶前后运算的优先顺序保持不变。原变量和反变量不互换,多个变量上的非号不变。,【例7-6】 已知YAB+ BC 求其对偶式Y解 根据对偶规则直接写出Y(A+B)(B+C),对偶规则,逻辑函数的概念,如果将逻辑变量作为输入 ,将运算结果作为输出,那么当输入变量的取值确定之后,输出的值便被惟一的确定下来。这种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就称为逻辑函数关系,简称为逻辑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Y= F(A,B,C,D) 。这里的A、B、C、D为逻辑变量,Y为逻辑函数,F为某种对应的逻辑关系。,逻辑函数化
19、简,任何一件具有因果关系的事情都可以用一个逻辑函数来表示。 例如:在举重比赛中有三个裁判员,规定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裁判员认为成功,试举成功;否则试举失败。 将三个裁判员作为三个输入变量,分别用A、B、C来表示,并且 “1”表示该裁判员认为成功,“0”表示该裁判员认为不成功。Y作为输出的逻辑函数,Y=1表示试举成功,Y=0表示试举失败。则Y与A、B、C之间的逻辑关系式就可以表示为 Y=F(A、B、C)。,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任何一个逻辑函数都可以有真值表、逻辑函数式、逻辑图和卡诺图四种表示方法。,真值表是一个表格,是表示逻辑函数的一种方法。 对于一个确定的逻辑函数,它的真值表是惟一的。,具体方
20、法是:将输入变量所有的取值组合列在表的左边,分别求出对应的输出的值(即函数值),填在对应的位置上就可以得到该逻辑关系的真值表。,设A、B、C为输入变量,F为输出变量。将输入、输出的所有可能状态一一对应地列出,将“举重裁判”的逻辑关系列出真值表。如表7-10所示。,表7-10“举重裁判”逻辑关系真值表,用真值表表示逻辑函数的优点是: 可以直观、明了地反映出函数值与变量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真值表比较容易。 用真值表表示逻辑函数缺点是: 由于一个变量有二种取值,二个变量有224种取值组合,n个变量有2 n种取值组合。因此变量多时真值表太庞大,麻烦。一般情况下多于四变量时不用真值表表
21、示逻辑函数; 不能直接用于化简。,逻辑函数式是将逻辑变量用与、或、非等运算符号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表示逻辑函数的一种方法。简称为表达式。 例如前面讲的三种基本逻辑关系的表达式。,再例如“举重裁判”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Y= BC+A C+AB +ABC,上式:每一项中变量之间为逻辑乘,所以每一项称为一个乘积项。而表达式四项之间为“或”的逻辑关系,上式称为“与或”表达式。,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函数式表示法的优点是: 简单、容易记忆; 不受变量个数的限制; 可以直接用公式法化简逻辑函数。 逻辑函数式表示法的缺点是:不能直观地反映出输出函数与输入变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逻辑图是用逻辑符号表
22、示逻辑函数的一种方法。 每一个逻辑符号就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图。为了画出表示“举重裁判”的逻辑图只要用逻辑符号来代替式(8-1)中的运算符号既可以得到如图7-14所示的逻辑图。,图7-14 “举重裁判”逻辑图,逻辑图表示法,用逻辑图表示逻辑函数的优点是:最接近工程实际,图中每一个逻辑符号通常都有相应的门电路与之对应。它的缺点是:不能用于化简;不能直观的反映出输出函数与输入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每一种表示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表示逻辑函数时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要扬长避短。,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用逻辑函数式表示逻辑函数时,逻辑函数有两种标准形式,其一为最小项之和的形式;其二为最大项之积的形式。,最小
23、项与最小项之和的形式,在n个变量的逻辑函数中,如果m是包含n个变量的乘积项,而且这n个变量均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在m中出现且仅出现一次,则称m为该组变量的最小项。,例如:Y(A,B,C) C BC中,第二项为最小项,第一项中由于没有出现变量A,所以不是最小项,,而n个变量有2 n个最小项。,在逻辑函数的真值表中,输入变量的每一组取值组合都是一个最小项。,为了使用方便,需要将最小项进行编号,记作m i。方法是:将变量取值组合对应的十进制数作为最小项的编号。,二变量的最小项为m 0 m 3;三变量为m 0 m 7;四变量为m 0 m 15。,最小项有如下性质:在输入变量的任何取值组合下,必有一个
24、且仅有一个最小项的值为1。全体最小项之和为1。任意两个最小项的乘积为0。具有相邻性的两个最小项之和,可以合并成一个乘积项,合并后可以消去一个取值互补的变量。留下取值不变的变量,如果一个逻辑函数式的每一项都是最小项,则这个逻辑函数式称为最小项表达式,否则不是最小项表达式。 任何一个逻辑函数都可以表示成最小项之和的标准形式。,【例7-10】 把逻辑函数 Y=A +BC+ABC 展开成最小项表达式解 利用基本公式A + =1;A1 = A及A + A = A可以将任意逻辑函数式展开成最小项表达式。Y = A (B+ ) + (A+ ) BC+ABC = AB + A +ABC+ BC +ABC =
25、ABC+AB +A + BC = m 7 + m 6 + m 4 + m 3= m ( 7, 6, 4, 3 ),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对于同一个逻辑函数,可以有多个不同的逻辑表达式,即逻辑函数的表达式不是唯一的。例如逻辑式 Y1= BC+ABC+BC,Y2= BC这两个表达式就是同一个逻辑函数。,逻辑函数化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公式化简法,另一种是卡诺图化简法。首先讨论第一种化简的方法公式化简法。,第二个表达式就是第一个表达式通过化简得到的。因此为了得到最简单的逻辑电路,就需要对逻辑函数式进行化简。这是使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如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所必需的步骤之一。 逻辑函数化简的方法有两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步 二进制 加法 计数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