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形成的条件课件.ppt
《人类文明形成的条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文明形成的条件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参考书目,课程内容,概论(生命与生命科学;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生命科学对人类未来进化和文明发展的影响)。3h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与远古人同行。3h细胞的生命活动、生命的分子机制、基因与遗传变异。2h生物技术, 制造新人类。2h从克隆人之争看生命伦理学。2h人体生命的发育、生命的历程 ;。2h生命的主宰(脑与神经、精神活动)。2h论坛:世界面临的改变、生的追求、人类的理性。2h,教 学 方 案,课时分配:总学时:18h授课方式:讲授、电影、讨论等。考试方式:递交一篇论文。时 间:本学期第3-11周,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方面,最终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以生物学为核心的生命科学,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正在产生和
2、即将产生的影响和特殊作用.同时也要明确无论何时科学都不是万能的, 生命科学解决不了, 甚至是由于生命科学的辉煌成就所必然带来的一些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通过介绍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提高对生命科学和自我的认识。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对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思考,在生命科学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幸福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概 论,生命与生命科学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生命与生命科学(Life Science),生物大世界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层次源远流长的生物学现代生命科学,生物大世界,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物种约有500万5000万种自从生命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在地球
3、上生活过的生物(包括已灭绝的物种),很可能达到10亿种左右。到目前为止,被研究并定名的只不过150万种,其中动物100多万种、植物40 多万种、微生物10多万种。也就是说,地球上现存的绝大多数物种,还有待人类去发现、鉴定和定名。地球上每个生物物种都具有很多个体。,生物大世界,物种(species)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学机制:种间竞争、捕食、病菌及病害流行。物理学机制:地质的变化、气候变迁和灾变事件。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约1000倍。,生物多样性或称生命多样性,来源: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几个原因 * 对食物、能源和其他
4、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 人类对待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无知与冷漠 * 短视行为,不考虑长期影响 * 空气、水、土壤污染 * 缺乏对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利益的鉴别 * 不能防止过度利用资源,不能适当管理资源 * 人类移民、旅行、国际贸易的增加 * 过度捕杀及过度捕捞 * 收集珍稀蝴蝶、鸟类物种做标本,生物大世界,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日,1993年生物多样性条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正式开始实行.180个国家是这项条约的缔约国. 如果想知道哪个国家是不是加入了这项条约,请访问http:/www.biodiv.org,生物大世界,生命的特征,遵从相同的
5、构成法则进化原理。都由作为生命物质基础的蛋白质和核酸构成,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都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两种最基本的生命过程。都表现出一些相同的复杂生命现象应激性反应和运动。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突变(变异)其他一些深层次的共同特征同一套遗传密码储存能量的物质都是ATP碳水化合物分解释放能量的步骤基本相同,等等。,生命体的共同基本特征:,生命的定义,生理学家把生命定义为:“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生长、生殖和应激性等功能的系统。”生物化学家的定义是:“生命是含有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核酸和调节代谢的生物酶的系统。”遗传学家的定义却是:“生命是通过基因的复制和突变以及通过
6、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系统。”生物热力学家则认为:“生命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不断增加其内部有序性的一种开放系统。”,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层次,电子和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源远流长的生物学,埃及、亚述、巴比伦、中国和印度有关生物的最早记载都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了一个动物分类系统,认识到生物结构与功能都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13世纪起,已经分别开始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研究。德国博物学家马格努斯(A.Magnus)。16世纪,开始探索生物分类方法,法国博物学家贝龙(P. Belon)比利时医生、解剖学家维萨里(A.
7、Vesalius),开创了近代人体解剖学研究。,1719世纪,生物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英国医生、实验生理学家哈维(W.Harvey)发现动物体内的血液是循环运动的,发表心血运动论并开创了实验生理学研究。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Hooke)于1665年出版了显微图谱一书。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观察到了原生动物、细菌和动物的精子。这一时期确立了以解剖结构为依据的新的分类原理。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van Linne)制订了一种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双名命名法,即至今还在使用的双名法成为现代分类学的奠基人。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G.Cuvier),
8、开创了比较解剖学研究。居维叶还著有骨化石,奠定了古生物学的基础。,源远流长的生物学,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Schleiden)著名论文论植物的发生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著名论文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进化论的提出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 巨著物种起源遗传定律的发现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G.Mendel)划时代论文植物杂交实验,源远流长的生物学,19世纪,孟德尔遗传法则: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现代生命科学,20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两个重要阶段。1900-1952实验生物学
9、阶段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T.H.Morgan)和布里奇斯(C.B.Bridges)著名论文:”果蝇连锁遗传”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53-2000分子生物学发展主流阶段7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生命科学这一名词DNA双螺旋结构196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生物学中心法则三联体遗传密码,20世纪生命科学,三联体遗传密码,生物学中心法则,20世纪生命科学,现代生命科学,DNA双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J.Wa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Crick),根据英国晶体衍射学家威尔金斯(M.Wilkins)对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X射线衍射资
10、料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0世纪生命科学,现代生命科学,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60年代:1965年9月15日报道, 我国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获得成功。这是在控索生命起源过程中的一次突破。它突破了一般有机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界限,带来了人工合成生命的曙光;它更有力地打破了生命神秘论,揭示了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70年代:70年代初,随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展和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建立,分子生物学进入了技术化时代,出现了基因重组技术,从而开创了基因工程这一生物技术的新领域。,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 胰岛素,80年代:PCR技术发明,用这种方法可以扩增试管中的任
11、何特异性DNA序列。 90年代:克隆动物掀起热潮。 胚胎学上,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手段,从一个细胞获得遗传上相同的细胞群或个体群,这些细胞叫克隆细胞,个体群称为克隆动物。,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被称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敲门砖”。“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后基因组计划”的全面展开将进入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活动本质的辉煌时代. 目前正迅速发展的生物信息学,被称为“21世纪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推动力”。尤应指出,建立在生物信息基础上的生物工程制药产业,在21世纪将逐步成为最为重要的新兴产业 .从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21世纪将取得不同程
12、度的重大进展.遗传信息的进化将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中心内容”的观点认为,随着人类基因组和许多模式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通过比较研究,人类将在基因组上读到生物进化的历史,使人类对生物进化的认识从表面深入到本质.研究发育生物学的时机已经成熟。在21世纪,遗传信息的进化研究成果,将成为解决发育问题的基础,发育问题这一难题可望获得突破性进展.在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趋势将不断加剧。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基因治疗技术等将对21世纪的产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21 世纪生命科学的世纪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 施忠道,现代生命科学,是生物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生物为研究对象和应用对象,既研究各种生
13、命活动的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和演化再深入到研究生命的现象和本质,体现多学科交叉和综合,涉及多领域的多个层面。是以基因理论为指导,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序列语言来描述生命的本质,以蛋白质行为来解释生命的过程,以细胞活动来演绎生命现象。,生命科学研究或正在研究着的主要课题,生物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这些化学物质在体内是如何相到转化并表现出生命特征的?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形形色色的细胞怎样完成多种多样的功能?基因作为遗传物质是怎样起作用的?什么机制促使细胞复制?一个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成由许多极其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
14、高度分化的多细胞生物的奇异过程中使用其遗传信息?多种类型细胞是怎样结合起来形成器官和组织?物种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因素引起进化?人类现在仍在进化吗?在一特定的生态小生境中物种之间的关系怎样?何种因素支配着此一生境中每一物种的数量?动物行为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记忆是怎样形成的?记忆存贮在什么地方?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学习和记忆?智力由何而来?除了在地球上,宇宙空间还有其它有智慧的生物吗?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等等。,生命科学:还有八大奥秘,作为生命基础的蛋白质的结构能确定吗? 能合成人工生命形式吗? 能否建立精确的细胞计算机模型? 能弄清基因如何决定哺乳动物发育的细节吗? 预防、诊断和治疗医学会发生变革吗
15、? 能否准确地再建人类种群史? 能否重构地球上生命的主要进化步骤? 社会将对遗传知识爆炸式增长作何反应?,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文明的涵义人类文明的形成人类文明的发展,文明的涵义,关于文明的涵义,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一般而言,对于文明,主要应从三个方面予以理解和把握。 第一个层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个层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 第三个层面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域或具有共同精神信仰的群体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这种意义上的文明是与野蛮、未开化、原始、兽性相对的,往往与文化、教育、艺术等的发达相联系,这种文明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优劣之别。有关
16、这方面的论述,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摩尔根的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的肯定上,即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期。恩格斯曾这样指出:“从铁矿的冶炼开始,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了文献记录即过渡到文明时代。“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第一层面,这种文明是社会进步状态意义上的文明。马克思曾把文化的发展、海上贸易的扩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劳动的分工和结合,等等,都视为文明的应有之义。恩格斯也曾把人类社会所出现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看作文明的内容。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指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社会形式同文明直接联系,三大奴役形式与三
17、大文明时期相适应。毛泽东在谈到旧中国的发展前途时也说过:“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里讲的文明表示人类社会物质、精神、制度不断发展、进步的状态。 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主要是这种意义上的文明,即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这种意义上的文明具有创造性、进步性和变化性三重特征。,第二层面,第三层面,毛泽东曾提出“世界文明”的概念,并把中国看作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实际上是把文明作为总体状态,视为社会形态在特定时期、地区的表现,是“一个民族应付他们环境的总成绩”。在“古希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
18、”、“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等用语中,文明既可以指特定历史阶段的某一社会,也可以指该社会的特定历史延续。既可以是地域性概念,也可以是跨地域、民族、国家的宗教概念。这个层面上的文明与文化是相通的,有时互为替代。,文明的发展动力和实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需要是人类的导师”。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生活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创造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实质和核心。人们的生活状况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改善的程度也成为衡量人类文明是否有发展及发展程度的根本标准。,文明的内容和基本结
19、构,生活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生活的含义美国学者德尼古莱:生存、尊重与自由基本人类生活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类的生活需要由高到低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所谓生活,指的是人类生存活动的过程和方式,指人类保证并不断改善自身生存状况、提高生存质量的过程和方式。,生活的基本内容人们的现实生活主要是由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构成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活动。 人们的政治生活是指人们的社会政治关系和社会政治交往活动。 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指人们的精神生产和精神活动。,文明的基本内容 物质文明指的是通过改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文明 形成 条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