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基础知识课件.ppt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基础知识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 制冷与空调热工知识,1.1.1 温度 温度在宏观上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在微观上标志物质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当温度计与物体之间不再有热量传递,或者说达到热平衡时,温度计的指示值不再变化,此时温度计的指示值就是被测物体的温度。 温度计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液体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比色高温度计。,2. 温标 测量温度的标尺称为温标,工程上常用的温标又可以分为3种:热力学温标、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 (1)热力学温标。又称开尔文温标或绝对温标,符号为T,单位为K;热力学温标是在一个标准
2、大气压下定义纯水的冰点温度为273.16K,沸点温度为373.16K,其间分为100等份,每等份称为绝对温度1度(1K)。,(2)摄氏温标。又叫国际温标,符号为t,单位为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纯水的冰点温度定为0C,沸点温度定为100C,其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叫1C。若温度低于0C时,应在温度数字前面加“(”号。 (3)华氏温标。其符号本书用表示,单位为F。华氏温标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纯水的冰点温度定为32F,沸点温度定为212F,其间分成180等份,每一等份就叫1F。 (4)3种温标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3种温标的换算关系:t = T(273.16 T ( 273(C) =
3、 9/5t +32(F)T = t +273.16 t + 273(K),图1.1 3种温标的关系,1.1.2 压力 工程上常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法定单位是Pa(帕)。大气压力是指地球表面的空气对地面的压力;在工程上为使用方便和计算方便,把一个大气压按0.98105Pa来计算,称为一个工程大气压,即1个工程大气压为0.98105Pa。除了法定单位外,还有几种常见的非法定单位,此处不加阐述。,压力有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度之分。绝对压力是指被测流体的实际压力,用P绝表示;当绝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用B表示)时,压力计的示数叫做表压力,用P表表示;而系统抽真空时压力计的示数叫
4、做真空度,用P真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P绝= P表+ B, P真= B -P绝,1.1.3 湿度和露点 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两部分组成的。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达到最大值,这种空气就叫做饱和空气。当空气未达到饱和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多少用湿度来表示,湿度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露点来表示。,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单位为kg/m3。而相对湿度是指在某一温度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质量与同一温度下空气中的饱和水蒸气质量之百分比。在实际中直接测空气所含水分质量较困难,由于空气中水分产生的压力在100以下时与空气中含水量成正比,
5、从而可用空气中水蒸气产生的压力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低),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大(小),因此,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温度以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是:,相对湿度可用由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组成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其中一支温度计叫干球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温度;另一支叫湿球温度计,其下端包着棉纱且浸在水中。由于水分的蒸发,湿球温度总是低于干球温度。如图1.2所示。 空气相对湿度越小,水越容易蒸发,干、湿球温差越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越大,干、湿球温差就越小。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如表1.1所示。,图1.2 湿球温度
6、测试,表1.1 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2. 含湿量与露点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使用绝对湿度,而使用“含湿量”这一概念。1kg干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叫做空气的含湿量,其单位是g/kg。在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空气中水蒸气刚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或湿空气开始结露时的温度叫露点。在空调技术中,常利用冷却方式使空气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以便水蒸气从空气中析出凝结成水,从而达到干燥空气的目的。空气的含湿量大,它的露点温度就高,物体表面也就容易结露。,1.1.4 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 液体沸腾时维持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或称为在某一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而与饱和温度相对应的某一压力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压力。饱和温度
7、和饱和压力都是随着相应的压力和温度的增大而升高,一定的饱和温度对应着一定的饱和压力。如在一个大气压(约0.1MPa)下水的饱和温度为100;水在100时的饱和压力为一个大气压,而在0.048MPa的绝对压力下,水的饱和温度为80,即80时水的饱和压力为0.048MPa。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对制冷系统有重要的意义。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在(与蒸发器内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温度下进行吸热、沸腾;而在冷凝器中,制冷剂蒸气的冷凝温度即是所处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在整个凝结过程中,尽管蒸气还是不断受到冷却,但饱和温度始终维持不变(因冷凝器内压力不变)。,1.1.5 临界压力与临界温度当饱和气体的温度不变,压力升高
8、,比容值减小,随着压力的不断升高,气态的比容值逐渐接近液态的比容;当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气态和液态之间就没有明显的区别了,这种状态叫做临界状态。此时所对应的压力和温度分别叫做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气态,无论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它液化。因此,对于制冷剂来说,为了使制冷剂在常温下能够液化,其临界温度应较高一些。,1.1.6 物态变化1. 物质的状态 在自然中,物质的状态通常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的条件下,这3种物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此转化过程叫做相变。物态变化与热量转移如图1.3所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融解(熔解),融解过程要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会放出
9、热量。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要吸收热量;而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要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图1.3 物态变化与热量转移,2. 汽化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它可以在任何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强烈汽化,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在一定的压强下,某种液体只有一个与压强相对应的确定沸点,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因此,在制冷设备中常用调节制冷剂的沸腾压强来控制制冷温度。在相同的压强下,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沸点。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
10、沸点是100C;氟里昂12(R12)的沸点是-29.8C,在制冷行业中,习惯上把沸腾称为蒸发,同时把沸腾器、沸腾温度和沸腾压强分别叫做蒸发器、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3. 液化 气体液化的方法是将气体的温度降到临界温度以下,并且增大压力。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如果某种气态物质的温度超过它的临界温度,无论怎样增大压力,都不能使它液化。 如果蒸气跟产生这种蒸气的液体处于平衡状态,这种蒸气叫做饱和蒸气。饱和蒸气的温度、压力分别叫饱和温度、饱和压力。一定的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气压是一定的。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饱和气压及饱和蒸气的密度一般会随着增大(或降低)。而在空气含湿量不
11、变的情况下,将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未饱和蒸气也就变成饱和蒸气。因此,在制冷装置中常利用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一一对应的特性,通过调节压力来调节温度。,1.1.7 过热度与过冷度 在压力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对饱和蒸气进行加热,当温度超过饱和温度时,蒸气的比容将会增大,这种情况叫做过热,超过的温度叫过热度。同样地,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对饱和液体进行进一步的冷却,饱和液体的温度将会低于饱和温度,这种情况叫做过冷,温度差值即叫做过冷度。过热度与过冷度都是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相比较而得来的。 电冰箱中为了限制节流气化,从冷凝器出来的液态制冷剂应进一步降温,使其过冷;而为了防止液击,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
12、前,应吸热升温,使其成为过热蒸气。因此常常将毛细管和压缩机低压回气管套在一起,使低压回气管中的低温低压干饱和蒸气状态的制冷剂与毛细管中的高压常温饱和状态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一方面降低了节流前制冷剂的温度,使之变成比饱和温度低的过冷液,另一方面又让蒸发器流出来的低温低压干饱和蒸气吸收热量,变成为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气,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制冷量。,1.1.8 热量热量是能量变化的一种量度,表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所转移的热能。热量有显热和潜热两种形式。,显热 显热是指物质在只改变温度而不改变其状态的过程中所转移的热量,如水的温度从20C升至80C,这时水吸收的热量为显热。,2. 潜热 潜热是
13、指物质在只改变状态(如熔解、液化等),而不改变温度的过程中所转移的热量。如将100C的水变为100C的水蒸气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依据物态变化,潜热可分为汽化潜热、液化潜热、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等。,在实际应用中,潜热与显热的关系如图1.4所示。 图1.4 显热与潜热的关系,3. 潜热与显热的关系,热量的法定单位是J(焦),非法定单位是cal(卡)。英美等国家常用Btu和MBH作为热量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J=0.2388cal, 1cal=4.1868J, 1Btu=252cal,1MBH=103Btu,1.1.9 焓与熵1. 焓 热能是物质分子所具有的动能与位能的总和,而物质分子在各种状态
14、下都在不停的运动,所以物质总是含有一定的热量,只是所处状态不同时,所含热量不同而已。1kg的物质在某一状态时,所含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焓。符号为H,单位为kJ/kg。制冷工质在系统中流动时,其内能和外功总是同时出现的,因此焓可以转化成热力计算。,焓的物理意义是指以特定温度作为起点的物质所含的热量。例如,通常把水在压力为101325Pa,温度为0C时的焓定义为零。把0C的R12和R134a液态制冷剂的焓值规定为200kJ/kg。焓随制冷剂的状态、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当对制冷剂加热或做功时,焓就增大,反之,制冷剂被冷却或蒸气膨胀向外做功时,焓就减小。,2. 熵 熵和焓一样,也是描述物质状态
15、的参数,它是从外界加进1kg物质(系统内)的热量Q与加热时该物质的绝对温度T(K)之比,用S表示,其关系式为:S = Q/T(kJ/kg)熵值也是复合状态参数,它只与状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在一定的状态下,制冷剂的熵值是确定的。熵不需要计算绝对值。由于绝对温度T永远是正值,故热量的变化Q与熵的变化S符号相同。工质吸热,Q为正值,工质的熵值必然增加,S也为正值。反之工质放热(被冷却)Q为负值,工质的熵减少,S也为负值。因此,根据制冷过程中熵的变化,就可判断出工质与外界之间热流的方向。,1.1.10 制冷量 电冰箱或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从密闭空间或区域移走的热量叫制冷量,因此制冷量的单位
16、是瓦(W,1W=1J/s)或千瓦(kW)。空调器铭牌上所标的制冷量,叫名义制冷量,它是在规定的标准工况下所测得的制冷量。不同国家所规定的空调标准工况不一样。我国房间空调器的标准测试工况为:室内侧,干球温度27.0C,湿球温度19.5C;室外侧,干球温度35C,湿球温度24C。外国空调器测试的标准工况与我国的不同。因此,名义制冷量相同的空调器,其实际制冷能力未必完全相同。,1.1.11 能效比 在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其运行时所消耗的功率之比叫效能比,也叫性能系数。能效比是反映压缩机能耗的一项重要指标。,1.2 制冷与空调基本原理1.2.1 制冷方法 根据制冷产生的环境温度的不同,制冷技术大致可分为普
17、通制冷(环境温度到(153.15C)、深度制冷((153.15C到(253.15C)、低温和超低温制冷((253.15C到接近绝对零度,即(273.15C)3种。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属普通制冷。制冷的方法很多,所获得的低温温度范围也不同。普通制冷常用的制冷方法有相变、节流、膨胀、涡管、电热制冷等。,相变制冷 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如熔解、汽化和升华等,都要吸收热量,因此都有制冷作用。利用相变制冷,系统所能达到的温度取决于物质相变的温度,而系统所获得的制冷量,取决于该物质的相变潜热。为了连续获得一定的制冷量,使系统保持所要求的低温,就必须不断补充相变物质。而相变物质的补充方式有单向和循环两种方
18、式,固体熔解和升华属单向制冷,液体汽化可实现循环制冷,因为汽化后的相变物质可采用一定方法使之重新液化,供循环使用。由于汽化、液化的潜热很大,因而制冷能力很强。,目前,广泛采用的相变循环制冷方式有下面两种: (1)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将蒸发器出来的蒸气冷却加压后,重新冷凝为液体,然后再蒸发,如此不断循环,这就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电冰箱和家用空调器采用这种制冷方式。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原理如图1.5所示。将制冷用的工质充灌在一个密封的系统内,液态工质经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在蒸发器中等压汽化吸热,变为低温、低压蒸气,然后经过压缩机绝热压缩成高温高压蒸气,最后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并再进入节流装置,从而完成一
19、个制冷循环。,图1.5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2)吸收式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利用热源所提供的热能,使工质产生循环,其工作原理如图1.6所示。它用吸收器和发生器等部件代替压缩机,并采用两种工质,低沸点的工质称制冷剂,高沸点工质称吸收剂,而其他部件的作用和原理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基本相同。,图1.6 吸收式压缩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存在两个循环回路,它的工作过程为:液态制冷剂经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在蒸发器中等压蒸发吸热,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气后进入吸收器,被吸收剂强烈吸收,形成高浓度的制冷剂溶液,并放出溶解热。制冷剂溶液由泵送入发生器中,被热源加热升温,产生高压制冷剂蒸气,送到冷凝器中冷凝成
20、液态制冷剂,而发生器中剩下的稀溶液经减压后又回到吸收器中。,2. 节流制冷 一定压力的流体在管内流动过程中,若管子的某一部分的横截面积突然缩小,则流体会由于局部的作用而降压,这种现象称为节流,节流后流体温度会降低。因此,节流后的低温气体可以作为制冷源,而且节流降温还可能使气体液化。,3. 膨胀制冷 高压气体绝缘膨胀一方面可以降低温度,产生制冷作用;另一方面膨胀过程还会对外做功,回收能量,提高制冷装置的效率。气体在节流与膨胀过程都有降温制冷作用,但气体绝热节流制冷的初温必须低于转换温度,而气体绝热膨胀后温度总是降低的。因此实际应用中常根据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制冷方式。例如,在高温高压或高温中压时,通
21、常选用绝热膨胀制冷;而在温度较低时,采用节流制冷效果较好;至于气体液化,往往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组成气体液化系统。,1.2.2 电冰箱的基本工作原理1. 制冷循环过程 电冰箱一般常使用R12作制冷剂,并广泛采用蒸气压缩制冷方式,它的制冷循环包括节流、蒸发、压缩和冷凝4个过程。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是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4个必不可少的基本部件,如图1.7所示。,图1.7 蒸气压缩制冷系统,1. 除露管 2. 干燥过滤器 3. 冷凝器4. 蒸发器 5. 毛细管 6. 回气管 7. 压缩机 8. 排气管,(1)蒸发过程。蒸发过程是在蒸发器中进行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时吸收热量,使其周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冷 空调 技术 基础知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