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衰竭课件.ppt
《儿童肝衰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肝衰竭课件.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辑版ppt,1,儿童急性肝衰竭,编辑版ppt,2,提 纲,肝功能衰竭的定义,编辑版ppt,3,肝脏生理功能,肝与糖代谢,2,肝与脂肪代谢,4,肝与蛋白质代谢,3,肝脏的胆汁分泌作用,1,编辑版ppt,4,肝脏生理功能,激素代谢,6,防御机能,8,解毒功能,7,维生素代谢,5,编辑版ppt,5,肝脏生理功能,制造凝血因子,10,肝脏的再生能力,12,热量的产生,11,调节血液循环量,9,编辑版ppt,6,肝衰竭简述,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编辑版ppt,7,肝衰竭,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
2、会,AASLD,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发布,2012年,2011年,2006年10月,2005年,急性肝衰竭处理,肝衰竭诊疗指南,急性肝衰竭指南更新,肝衰竭诊疗指南修订,编辑版ppt,8,编辑版ppt,9,编辑版ppt,10,编辑版ppt,11,编辑版ppt,12,疾病诊断(中日):重症肝炎 功能诊断(欧美):肝衰竭,编辑版ppt,13,肝衰竭的分类,编辑版ppt,14,急性肝衰竭,国内:急性起病, 2周内出现度及以上肝性脑病并有以下表现者: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明显,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3、%(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 肝脏进行性缩小。,编辑版ppt,15,急性肝衰竭,国际:无肝硬化的患者在发病26周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以及不同程度的神智障碍(肝性脑病),也包括可能发生肝硬化但在26周内被诊断的急性起病的Wilson病,垂直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此定义中的ALF包括我国指南分类的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且肝性脑病是诊断的必备条件。,编辑版ppt,16,定义适合儿童吗,编辑版ppt,17,不适合原因:1儿童ALF的脑病可能并不明显,部分婴儿和年龄较小的儿童甚至并不出现肝性脑病而直接进入终末期。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肝性脑病
4、的早期阶段很难诊断和评估。,编辑版ppt,18,编辑版ppt,19,儿童急性肝衰竭(重症肝炎、爆发性肝炎),国外:PALF原先无肝脏损害,8周内突发严重肝功能障碍,不出现肝性脑病而注射维生素K1,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PT20s或INR2.0;或肝性脑病合并凝血障碍,PT15s或INR1.5。 -Brandy R,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 6(10): 1140-45.国内:无已知慢性肝病的患儿出现严重急性肝功能受损的多系统紊乱,伴或不伴与肝细胞坏死有关的脑病。 -2009年中国儿科肝病学术会议共同点:不再将肝性脑病作为诊断必要条件。,编辑版ppt,20
5、,肝衰竭病因,肝衰竭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2,编辑版ppt,21,急性肝衰竭病因,我国:病毒(主要是HBV)最常见 ,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 。欧美:以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为主,其次酒精儿童: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编辑版ppt,22,对乙酰氨基酚,特应性药物反应,病毒,其他,未定,Gill RQ,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1, 33: 191.,编辑版ppt,23,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新生儿和婴儿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埃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遗传性酪氨酸血症新生儿血
6、色病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编辑版ppt,24,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青少年儿童肝炎病毒感染药物中毒: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抗癫痫药等代谢性疾病:肝豆其它原因:布加综合征等18%-47%的患者虽经各种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检查,病因仍无法明确。 -J Pediatr,2010,156(2):342.,编辑版ppt,25,文献-病因,解放军302医院120例儿童肝衰竭分析:婴儿组:CMV为主,40.6%病因不能明确。年长儿组:已知病因中以HBV、HAV感染为主,其它因素以肝豆为最常见。该研究临床与病理符合率88.9%。,编辑版ppt,26,发病机制,目前认为肝损伤导致肝衰竭发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
7、化学性损伤和免疫损伤两大类化学性损伤与在肝脏解毒的物质有毒性代谢产物相关,通过影响细胞膜、线粒体、胞内离子的稳定和各种降解酶类起作用。免疫性损伤和宿主自身免疫状态及其易感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巨噬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一氧化氮、补体等相关。,编辑版ppt,27,阻断恶性循环的治疗措施有待改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编辑版ppt,28,组织病理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重要价值,但因凝血功能低下风险大。肝衰竭发生时,肝脏组织学检查观察到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坏死的部位和范围因病因和病程不同而不同。按坏死的范围程度,可分为:大块坏死(坏死范围超过肝实质的2/3)亚大块坏死(约占肝
8、实质的1/2)融合性坏死(相邻成片的肝细胞坏死)桥接坏死(较广泛的融合性坏死并破坏肝实质结构),编辑版ppt,29,组织病理学表现,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可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塌陷或部分塌陷。,编辑版ppt,30,分期,亚急性肝衰竭( SALF ) 、慢加急性(亚急性) 肝衰竭( ACLF)可分为早、中、晚期:早期: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mol/L或每日上升17.1mol/L;有出血倾向明显,30%PTA40%(或1.5INR1.9);未出现肝性脑病或其他并发症。,编辑版ppt,31,分期,中期:
9、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 条之一者:出现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感染;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20%PTA30% (或1.9INR2.6);,编辑版ppt,32,分期,晚期: 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20% (或INR2.6);并出现以下四条之一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 度以上肝性脑病。,编辑版ppt,33,分期,肝衰竭前期:临床特征: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黄疸升高(血清总胆红素51mol/L,但 171mol/L),且每日上升17.1mol/L
10、;有出血倾向, 40%PTA50%(或1.5INR1.6);,编辑版ppt,34,肝衰竭诊断格式,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断,而是一种功能判断。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临床类型及分期。,编辑版ppt,35,肝衰竭诊断格式,例如:(1)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2)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 亚急性肝衰竭(中期)(3)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4) 亚急性肝衰竭(早期) 原因待查(入院诊断) 原因未明(出院诊断) (对可疑原因写出并打问号),编辑版ppt,36,疗效判断,主要指标是生存率(4、12、24和48周生存率)。次要指标包括:乏力、纳差、
11、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感染及腹水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血液生化学检查示TBil下降,PTA(INR)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改善。,编辑版ppt,37,疗效判断,治愈率或好转率临床治愈标准: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脏恢复正常大小;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PTA(INR)恢复正常。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常以临床治愈率作为判断标准。,编辑版ppt,38,疗效判断,治愈率或好转率临床好转标准: 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消失; 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TBil降至正常的5倍以下,PTA40%或INR
12、1.6 )。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以临床好转率作为判断标准。,编辑版ppt,39,PALF预后判断,预后取决于4个因素:白细胞总数:9109血胆红素13.8mg/dl年龄4符合一个,病死率76%;2个93%;4个100% -英国皇家医学院(小儿急救、钱素云),编辑版ppt,40,肝衰竭的治疗,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基础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模式,编辑版ppt,41,肝衰竭的治疗,一般支持治疗: (1)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2)加强病情监护; 完善PTA/INR、
13、血氨、血液生化,动脉血乳酸,内毒素,嗜肝病毒标志物,铜蓝蛋白,甲胎蛋白,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以及腹部B超(肝胆脾胰、腹水),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等相关检查。,编辑版ppt,42,凝血酶原时间PT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实验室报告PT有3种方式:秒、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T受组织凝血活酶来源不同(每个实验室所使用的凝血活酶都标有国际敏感指数ISI)、仪器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结果在实验室内部与实验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编辑版ppt,43,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
14、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INR=(病人PT/正常对照PT)ISI,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用药标准。,编辑版ppt,44,甲胎蛋白,是一种肿瘤标志物,主要反映肝脏细胞的增殖情况。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动态增高提示预后良好,下降提示预后不良。,编辑版ppt,45,肝衰竭的治疗,一般支持治疗:(3)推荐肠道内营养,包括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饮食,提供每公斤体质量35-40kcal总热量,肝性脑病患者需限制经肠道蛋白摄入,进食不足者,每日静脉补给足够的液体和维生素;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粘膜的完整性,增加肠道的血流量,促进肠道吸收功能,增加肠粘膜屏障功
15、能,改善肠道运动功能,从而减少细菌易位,改善内毒素血症,减轻肠胀气,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编辑版ppt,46,肝衰竭的治疗,(4)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并酌情补充凝血因子; (5)进行血气监测,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特别要注意纠正低钠、低氯、低镁、低钾血症;(6)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及肠道管理,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编辑版ppt,47,对于肝衰竭来说,通便的重要性可谓大矣!1、可以促进黄疸的排泄2、可以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减轻对肝细胞的额外打击。经常碰到肝衰患者腹胀,没有大便。成人经验:保持患者1天3-4次大便。倘若没有排便,予乳果糖或大黄,效果不佳则加量
16、并且灌肠。不要以为灌肠简单,经验是:管子插的尽量的深!,编辑版ppt,48,肝衰竭的治疗,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对HBV 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不论其检测出HBV DNA滴度高低,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建议立即使用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 ),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衰竭,目前尚未证明病毒性特异性治疗有效。 对确定或疑似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可使用阿昔洛韦治疗,并应考虑肝移植。,编辑版ppt,49,肝衰竭的治疗,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对于药物性肝衰竭,应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所致者, 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最好在肝衰
17、竭出现前( 48小时内)即用口服活性炭加NAC静脉点滴。确诊或疑似毒蕈中毒可应用水飞蓟素或青霉素G。,编辑版ppt,50,N-乙酰半胱氨酸(NAC),NAC:黏液溶解剂NAC作为一种巯基供给体,还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干扰自由基生成、清除已生成的自由基、调节细胞的代谢活性、预防DNA的损伤、调整基因的表达和信号转导系统、抗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抑制恶性肿瘤发展、抑制新生物的生成和转移等作用。对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心肌损伤、肺脏损伤、胃肠损伤、听力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临床和实验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编辑版ppt,51,肝衰竭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尚存在
18、不同意见,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其适应证。其它原因所致的肝衰竭前期或早期,若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者,可酌情使用。,编辑版ppt,52,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是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重肝。如果是药物,中毒等所致当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和临床特点是可以应用激素的,有介绍药物性肝功能衰竭用激素冲击治疗获得治愈的。二如果是嗜肝病毒所致重肝,目前国内外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持否定态度。,编辑版ppt,53,肾上腺皮质激素,成人经验?:鉴于众所周知的激素的副作用,若病情早期病程发展较缓和,无论是急重肝、亚急重肝,还是慢重肝都不要用激素,如果是急重肝,病情早期进展迅猛,为了抑制强烈的免疫
19、反应和炎症反应,制止其向中晚期肝功能衰竭转化,可用此疗法,一般使用甲强龙40mg/日,3-5天,若应用时际抓的准,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但凝血酶原时间超过30秒者,说明已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包括kupffer细胞等肝内免疫细胞也坏死,这时已由免疫反应过激到免疫低下,不能再用激素了。对于亚急性和慢重肝不管哪个阶段使用激素都属于禁忌。,编辑版ppt,54,肝衰竭的治疗,促肝细胞生长治疗: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前列腺素E1(PGE1)脂质体等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认。微生态调节治疗: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血症及肝性脑病的发
20、生。,编辑版ppt,55,促肝细胞生长素,本品系从新鲜乳猪肝脏中提取纯化制备而成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物质能改变其细胞膜离子转运机制调节细胞内cAMP的水平,促进肝细胞DNA合成,抑制TNF活性。能使肝摄取氨基酸的量增加,为修复肝细胞提供能源和原料,保护肝细胞。,编辑版ppt,56,乳果糖药理,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上述作用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编辑版ppt,57,拉克替醇药理,是由山梨醇和半乳糖构成的双糖衍生物,极少被胃肠道吸收。本品不被胃肠道内双糖酶水解,而以原形进入结肠。在
21、结肠内被肠内菌群(主要是类杆菌和乳酸杆菌)降解为短链有机酸(主要为乙酸、丙酸和丁酸),酸化结肠内容物,从而减少了结肠对氨的吸收。本品可转化为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结肠内渗透压升高,从而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和体积,产生轻泻作用。,编辑版ppt,58,乳果糖或拉克替醇,在肝性脑病(PSE)、肝昏迷和昏迷前期,上述作用促进肠道嗜酸菌(如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蛋白分解菌;促进肠内容物的酸化从而使氨转变为离子状态;降低结肠pH值并发挥渗透效应导泻;刺激细菌利用氨进行蛋白合成,改善氮代谢 。,编辑版ppt,59,肝衰竭的治疗-防治并发症,Hepatic encephalopathy (肝性脑病)Cerebra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衰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