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企业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课件.ppt
《药品生产企业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品生产企业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内容,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的控制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控制,相关法规要求,GMP (2010年修订版)中国药典2010版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0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版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0版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应用范围,药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及制剂都必须遵守法规要求药品生产及销售都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微生物质量的标准可能会因地域及应用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各国药典中都有相应微生物试验的详细要求。,原则,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验方法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试验室规范要求进 行试验 (实验
2、室控制系统GMP实施指南),2010版GMP,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九条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百三十三条,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菌种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设备、文件、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等,人员,人员资质培训要求,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具有良好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的要求。既要最大可能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又要 防止检验过程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合适的规划及活动区域的合理区分将提 高微生物实验室操作的可靠性。,实验室的布局,检验洁净区菌种处理、微生物鉴别、阳性对照实验室(P2实验室)培养室实验结果观察区培养基及实验用具准备(包括灭菌)区样品接收和
3、储藏区标准菌株储藏区污染物处理区文档处理区等辅助区域,实验室的运行,人流物流水系统洁净装修实验室管理:环境监测、清洁消毒、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总结,设备,实验室应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应的的仪器设备。完成相应的检定,校准,验证,确认。形成相应的操作,维护和保养的标准操 作规程。使用要有记录。,设备,无菌隔离器(如使用)、生物安全柜 实验室用层流台 培养箱 蒸汽灭菌柜、干热灭菌柜空调高效过滤器其他灭菌消毒方式,设备,重要的仪器设备,应由专人负责 对于培养箱、冰箱、高压灭菌锅对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和记录(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自动记录装置),如果发生偏差,应评估对
4、以前的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设备,容易污染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如水浴锅、 培养箱、冰箱和生物安全柜等应定期进 行清洁和消毒。 对试验需用的无菌器具应有明确标识, 实施正确的清洗、灭菌措施,并形成相 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直接影响微生物试验结果。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贮藏条件和质 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的储藏质量控制实验,菌种,微生物实验过程中,实验菌株可能是最敏感 的,因为它们的生物活性和特性依赖于合适的 试验操作和贮藏条件。 实验室菌种的处理和保藏的程序应标准化,使 尽可能减少菌种污染和生长特性的改变。按
5、统 一操作程序制备菌株是微生物试验结果一致性 的重要保证。 试验菌种应是从国家菌种中心获得的标准菌 种,经过实验室复活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 后保存。,菌种保藏机构 中国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CCCCM),成立于1979年。下设7个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及有关专业实验室,共12个单位实行统一领导,按专业分工管理。,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GMC)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
6、心(CICC)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ACC)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用生物技术研究所,四川抗生素研究所华北制药厂抗生素研究所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FCC)中国林业科学院专利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武汉大学,国外的菌种保藏机构,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WFCC)美国标准菌种收藏所(ATCC)美国农业部北部地区研究实验室(NRRL)英国 国立标准菌种收藏所(NCTC)英国 国际真菌研究所(CMI)荷兰真菌中心保藏所(CBS)日本微生物菌种保藏联合会(JFCC),菌种,标准菌株的复活培养物的制备工作菌株的传
7、代次数菌种的管理文件及记录,菌种的管理,1、使用菌种的单位,应具备从事微生物工作 的条件和设备。 菌种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具有微生物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并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2、实验室必须建立菌种保存和使用文件化的程序管理制度; 包括:每支菌种标注名称、标准号、接种日期、传代次数、进出、收集、贮藏、保存、确认试验以及销毁的记录、标准菌种的申购记录、从标准菌株到工作菌株操作记录,如菌种定期转种传代,鉴定(纯度、特性)、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菌种保存的位置和条件及其它需要的程序。,3、菌种应冷藏或冷冻保存,保存菌种的冰箱不得放置食品和易挥发性药品,放置菌种应有专用的冰箱,应上锁管理。 4、由
8、专人按操作规程和有关要求定期进行传代,并定期对保存的菌种进行检查,一般每年12次,(或定期更换冻干菌种)。发现菌种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一旦发现菌种污染和变异现象,应立即报告、研究处理。尤其长期保存时。,5、 菌种的来源、接收、传代、分离、复壮、使用和鉴定等均应做好详细记录。 6、菌种不得随意带出实验室,外单位索取、购买应有证明和登记登记,并包装严密。菌种处理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灭菌处理应有详细记录。,文件,文件应当充分表明实验是在实验室按可 控的检查法进行的,文件,人员培训和资格确认设备验收;验证;检定(或校准期间核查)和维修设备使用中的运行状态(设备的关键参数)培养基制备、储存和质量控制
9、检验规程中的关键步骤数据记录与结果计算的确认质量责任人对实验报告的评估数据偏离的调查,文件,每一个进行检验的实验室必须建立并遵 守质量保证(QA)的政策和程序,用所 建立的QA政策和程序来监测和评价整个 检验过程。 所有QA活动都必须文件化。,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实验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标准操作规程应指出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应包含所有关键的实验细节,以便确认数据的完整性。,实验记录,正确的试验研究和实验记录是微生物试验成功的关键。要使实验结果可信最基本的原则是试验应按SOP规定的内容进行操作;如正确的试验操作、完整的实验记录,以便确认数据的完整性。,结果的判断,微
10、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影响结果观察的条件和因素不符合要求和规定的原因调查异常结果的分析重新抽样复检,微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药品微生物检验较为特殊,因是活微生物,受到外界影响因素较,因此检验结果分析比较困难,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2、实验人员在样品处理过程或其它操作步骤可能受微生物污染。 3、微生物在样品或环境中分布不均匀等。,异常结果分析,以上原因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差大和重现性差,因此,在试验时应尽最大程度的避免外来的污染。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应立即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组织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分析内容包括: 实验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品 生产 企业 微生物 实验室 质量 控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