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中秋月》赏析课件.ppt
《苏轼《中秋月》赏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中秋月》赏析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轼中秋月鉴赏,讲解人:九年级*班xxx,目录框架,1,2,3,苏轼简介,中秋月诗词鉴赏,拓展阅读训练,作者简介,生平简况,人生观和创作道 路,思想个性和文学主张,诗词赏析,2022/12/4,大文豪苏轼的创作,2022/12/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19岁时与弟苏辙于嘉祐二年(1057)三月,同科进士及第。因为与改革派的矛盾,仕途颇为曲折。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晚年更被贬至琼州(今海南)。政治上,苏轼也许是个失败者,但他的人格是端正伟大的。,苏轼的生平简况,2022/12/4,苏轼的思想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既矛盾又统一,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
2、精神。,苏轼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枯木怪石图,2022/12/4,儒道禅的融合,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 1.儒家君子固穷的坚毅精神; 2.老庄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3.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苏轼的思想个性,2022/12/4,1.思想内容上,提出“达意”说。 2.语言形式上,讲究“辞达”,重视文采。 3.文章风格上,主张崇尚自然,摆脱束缚。,苏 轼 的 文 学 主 张,2022/12/4,苏 轼 的 诗 歌,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达2700多首,内容题材多样,无论是表现自我、反映现实、歌颂山河,还是品评艺术、描写风俗,都是佳作纷陈。 苏轼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从自
3、然中体悟人生哲理,如这首中秋月等。,2022/12/4,苏轼中秋月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2022/12/4,写作背景,苏轼在写这首诗时,任徐州知州。之前36岁的苏轼因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被贬出京,经历过官场的黑暗和排挤,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这首诗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场景,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2022/12/4,字词解释暮云:傍晚、晚上的云。银汉:即银河。古时候又称天河、星河、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的亮带。溢:满,盈。像水从器皿中漫出来。形容月光如水。玉盘:冰清玉洁的月亮。,2022
4、/12/4,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诗词译文,2022/12/4,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2022/12/4,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秋月 苏轼 赏析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