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大纲,脊柱良性肿瘤脊柱原发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性肿瘤脊柱肿瘤的鉴别诊断,概述,脊柱常见良性肿瘤:巨细胞瘤、血管瘤、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骨样骨瘤脊柱常见恶性肿瘤:转移瘤、脊索瘤、骨髓瘤、淋巴瘤脊柱常见肿瘤样病变:嗜酸性肉芽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脊柱肿瘤发生节段-Wistein统计,颈椎 7.3%胸椎 40.2%腰椎 22%骶椎 30.5%,肿瘤在脊柱的分布-Wistein统计,椎体/附件约2:1椎体良性/恶性约1:3 多为恶性附件良性/恶性约2:1 多为良性,脊柱肿瘤的年龄特点,10-20岁:骨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肉瘤、骨样骨瘤、 动脉
2、瘤样骨囊肿10-30岁: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20-40岁:巨细胞瘤30-60岁:脊索瘤、淋巴瘤50-70岁:骨髓瘤转移瘤:40岁血管瘤:任何年龄均可,40岁最多见,脊柱肿瘤的部位特点,骨巨细胞瘤多始于椎体,向椎弓、关节突等处发展,累及椎体多 骨软骨瘤常发生于脊柱后柱结构,横突及棘突最常见骨样骨瘤通常位于椎体后半部,尤多见于椎板,峡部及关节突。血管瘤常累及椎体,少数累及椎弓,也可原发于椎弓成骨细胞瘤好发于椎体后部的附件,椎弓部易先受累转移瘤位于椎体中线一侧,常累及椎弓和椎板脊索瘤 好发于脊柱的两端近中线部位(骶尾部及上颈部)骨髓瘤 累及椎体,早期多不累及附件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先侵及椎体后部结构
3、,多不累及附件,脊柱肿瘤的检查方法,常规X线平片:优点:简便,价廉,观察全面缺点:重叠,密度分辨率低,早期或小病变易遗漏,CT检查,优点: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易发现微小病变;三维重建技术直观显示病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临床医师认同度高缺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价格相对较高,MRI检查,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易 发现骨髓早期改变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率不如CT敏感,脊柱良性肿瘤,骨巨细胞瘤,可能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用大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包块,刮除术后复发率高,骨巨细胞瘤CT表现,病变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可侵及邻近椎体,无成骨现象正常骨分界
4、清晰有或无硬化带,有或无分房结构突破皮质+软组织肿块侵袭性多房+骨壳完整+边缘硬化非侵袭性,骨巨细胞瘤MRI表现,MRI上显示等、低信号的病灶,脊柱血管瘤,比较常见的椎体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以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多见病理学表现为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扩张的血窦,是错构瘤的一种,脊柱血管瘤X线表现,腰2椎体血管瘤,椎体横行骨小梁吸收纵行骨小梁增厚呈栅栏状,蜂窝状,皂泡状,脊柱血管瘤CT表现,胸12椎体血管瘤,椎体呈圆点状、花纹状改变病灶呈低密度溶骨区,境界清晰增厚的骨小梁呈多数圆点状高密度,骨皮质完整周围无软组织肿块,脊柱血管瘤MRI表现,增粗的骨小梁T1WI,T2WI均呈低信号,成骨细胞瘤,4
5、1%50%发生在脊柱病变多位于脊柱的后方,尤以椎弓根最先受累病变早期表现为局部疼痛,根性放射痛,夜间疼痛,但不加重,成骨细胞瘤CT表现,脊椎附件膨胀性病灶病灶易累及软组织约50%有钙化,骨化病灶周围骨增生不甚明显,成骨细胞瘤MRI表现,T2WI不均匀混杂高信号,动脉瘤样骨囊肿,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匀泡沫状透亮区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颈6囊状骨性破化区,动脉瘤样骨囊肿CT表现,颈6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变粗,内有骨性分隔,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表现,病灶具有多信号特征膨胀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柱 肿瘤 影像 诊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