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课件.ppt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淋巴结分布示意图,1区:锁骨上淋巴结。下颈部、锁骨上与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自环状软骨下缘至锁骨、胸骨柄上缘。气管中线是1L与1R的分界线。2-4区:上纵隔淋巴结。2R.上气管旁2R淋巴结向气管左外侧缘延伸。自胸骨柄上界至无名静脉足侧与气管交汇处。2L.上气管旁,胸骨柄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2L淋巴结位于气管左侧缘的左侧。3A.血管前,这些淋巴结同2区淋巴结一样不靠近气管,位于血管前方。3P.椎前淋巴结,位于食管之后椎体之前。4R.下气管旁,自无名静脉与气管交界区至奇静脉下界。4R淋巴结自右侧至气管左侧缘。4L.下气管旁,自主动脉弓上缘至左侧主肺动脉上缘。5-6区:主动脉淋
2、巴结。5区:主动脉下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不是位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主干之间,而是位于主肺动脉窗肺动脉韧带外侧。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前方与外侧。7-9区:下纵隔淋巴结。7区:隆突下淋巴结。8区:隆突以下食管旁淋巴结。9区: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区。10-14区:肺门、肺叶及其主要分支淋巴结,属于N1淋巴结。10区:肺门淋巴结,包括临近主支气管与肺门血管淋巴结。在右侧自奇静脉下缘至叶间区域,左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间区域。,PET显示第八区淋巴结FDG摄取,对应的CT图像淋巴结未见增大(蓝箭),由于PET对非增大淋巴结转移的摄取特异性高于增大淋巴结。,9区.肺韧带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
3、位于肺韧带内,包括下肺静脉后壁及下方淋巴结。肺韧带是纵隔胸膜在肺门部反折向下延伸所致。,临床淋巴结分区,10区.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巴结及纵隔胸膜反折,在右侧临近中间段支气管。10-14区淋巴结不位于纵隔内,因此均为N1期淋巴结。 在肺癌中,如10-14区有淋巴结转移属N1,如1-9区淋巴结有转移属N2,当有对侧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为N3淋巴结。,肺癌淋巴结转移频度、分布及特点,为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依据。,文献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韩立波李进东胡永校等报道 3689组淋巴结N1转移率234,N2转移率165。Tis期肺癌无淋巴结转移;T1期以后各期肺癌N1、N2均可见转移;除T1期鳞
4、癌不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除亦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外,其余类型肺癌均应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除。 结论:淋巴结转移腺癌比鳞癌活跃,小细胞肺癌最活跃,且随着T分期增加而增加;肺癌可跨区域纵隔转移;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2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淋巴结转移频度与T分期直线相关。肺下叶癌较肺上叶癌更容易转移至纵隔。肺上叶癌较肺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转移。,跳跃式纵隔转移。,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称为跳跃组;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称为非跳跃组。文献报道王思愚吴一龙等 将纵隔淋巴结分为3个区域,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在跳跃组中,有49例(92.5%)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限于1个区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肺癌 淋巴结 转移 规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