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示例课件.ppt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示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示例课件.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相关释义,一、何谓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也是检查考核职业卫生工作者综合技术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工业生产中的新
2、技术、新项目、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接触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据最新报道,全世界新化学品每年以2万种的速度猛增。面对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工业世界,职业卫生工作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认识。只有通过有害因素的识别,才能进一步对有害因素进行认识,也才能加强对有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所以,对职业卫生工作者来说,无论是从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还是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评价等工作都离不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因此,“识别”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可分
3、为:1 定性识别 是识别的基础,多用于全面识别。定量识别 进一步明确其危害程度,是风险评价的基础。,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义与分类,1. 职业病危害 occupational hazard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2. 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通常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一 按来源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
4、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射频辐射、激光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3)放射性同位素与电离辐射放射性同位素,如137Cs、85kr、60Co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4)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体等。,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5、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危害。注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二)按所致职业病种类的分类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生产性粉尘;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有毒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新的分类目录,2005年6月
6、卫生部发布了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 将其分为:粉尘因素放射性类需严格控制的化学性危害因素(高毒类)需控制的化学性危害因素(有接触限值)需加强个人防护的化学性危害因素(无接触限值)物理因素(不含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其他因素 如不良作业条件等,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文献检索、职业卫生学调查、类比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手段,识别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果对危害因素的识别不够准确,轻则可使评价报告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受到局限,重则可造成评价报告结论的严重失误。只有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或可
7、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与分布情况,及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方式、途径、程度等有了全面、准确、客观地辨识,才能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作出科学的评价。 由此可见,“识别”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2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是通过由因(危害因素)查果(病人)和以果(病人)找因(危害因素)的研究,探索病因。前者是借助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对有害因素的“定量”识别;后者是根据统计推断原理对未知危害因素的“定性”识别。,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
8、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通常可分为系统监测、抽样监测、定期定点监测和个体接触水平监测等几类。 鉴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且在同一工作场所中可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会随着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论进行何类监测,在现场监测工作之前都必须通过文献检索、工艺流程分析和职业卫生学调查等手段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出“定性”的识别,确定监测项目和拟定监测方案。显然,项目监测的过程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的过程。,健
9、康监护工作 健康监护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与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劳动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前提,通常需针对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决定检查项目。,5 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过程中除了要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支持外,还必须有职业接触史的支持。对患者职业接触史的判定过程,就是对患者职业活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识别的过程。 因此,从事职业病诊断工作也离不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6 职业卫生监督 职业卫生监督是国
10、家卫生行政监督的一部分,是保证职业卫生法规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监督检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状况,还是督促与指导用人单位做好职业卫生防护,首要问题就是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正确识别,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1 从因到果原理 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能量的转换,以及物料的泄漏等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工作场所异常气象条件,通风不良,劳动组织与管理失误等则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增高的间接原因。 职业病
11、危害因素产生并达到致病的浓度(或强度)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原因因素耦合在一起导致的。当缺少其中的必要因素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致病作用就会很大程度上减弱,或者消失。,2 类推原理 类推也称类比,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存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类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同类属性的推理过程。 类推方法可分为定量类推和定性类推两大类。 常用的类推方法有代替推算法、因素推算法、平衡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比例推算法和概率推算法等。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最常用到的是以同类或类似装置的职业卫生检测数据进行项目类比评价的方
12、法。也就是典型的代替推算法。,3 从量变到质变原理 许多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同样存在着典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氨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随浓度增高逐渐增大:当氨气浓度在9.8mg/m3以下时,对人体无刺激作用;当氨气浓度在140mg/m3时,人体感觉眼和呼吸道刺激反应;当氨气浓度在7,000mg/m3以上时,人体吸入可立即致死;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时,要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思维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害物存在与否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存在的量。因此在评价工作中,人们常常更多地关注工作场所有害物浓度(强度)是否超标,以及超标倍数等
13、。,五、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1 全面识别原则 一般来讲,某种工作场所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比较单纯的。而对于一个建设项目,特别是工艺复杂的建设项目,其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娴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职业卫生、卫生工程、卫生检验等,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工业技术常识。在识别过程中,首先应遵守全面识别的原则,从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工艺流程、流料流程、维修检修等多方面入手,逐一识别,分类列出,然后对因素的危害程度作出进一步的识别。不仅要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应分析开车、停车、检修及事故
14、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偶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2 主次分明原则 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遗漏。而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是为了去粗取精,抓住重点。在工作中,对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也是为了筛选重点,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危害因素。 此外,每一种危害因素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毒性、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浓度(强度)及接触机会等的不同,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相差甚远。因此,在识别过程中应做到主次分明,避免面面俱到,分散精力。,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定性识别后,通常还需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识别。通过现场采样分析,
15、进一步判断其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以此作为评价工作场所或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客观指标。 因此,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需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类比法、资料复用法、经验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和实测法等。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 类比法 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 优点
16、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后,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直观定性和定量描述。 缺点是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差别,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因此在进行类比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它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注意!,2 资料复用法 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已完成的同类建设项目,或从文献中检索到的同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定量和定性识别的方法。该法属于文献资料类比的范畴,具有简便易行等优点,但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控制。,经验法 经验法是
17、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义,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即“专家权重法”,4 检查表法 为了系统地识别工厂、车间、工段或装置、设备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内容,以提问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检查的方法叫检查表法。 它的应用可克服其它方法不系统、不全面、重
18、点不突出等缺点,作为一种定性识别的方法有着广泛的用途。 缺点是检查表的通用性差,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工艺的项目需要编制不同内容的检查表,且编制一张完整有效的检查表技术难度较大。 该法适用于对传统行业传统工艺项目的识别,并应结合经验法一同使用。,5 工程分析法 工程分析法是对识别对象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建设项目,找不到类比对象与类比资料时,利用工程分析法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最有说服力。,6 实测法 实测法是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的方法
19、。可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量识别;也可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性识别;可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同样也可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实测法所得结果客观真实,往往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论和卫生监督结论的重要依据。缺点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大、时间长,测定项目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漏。,7 理论推算法 理论推算法是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的方法。利用有害物扩散的物理化学原理,或噪声、电磁场等物理因素传播与叠加原理定量推算有害物存在浓度(强度)。如利用毒物扩散数学模型可预测与毒物散发源一定距离的某工作地点的毒物浓度
20、,可利用噪声叠加原理预测工房内增加噪声源后噪声强度的变化。 该方法是风险评价中最基础的方法。,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程序,所使用的原材料,生产环境与劳动组织,产品与副产品、中间产品,工艺流程与设备,维修与异常情况,八、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仅涉及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的识别。 事实上有些职业病发病原因并非正常工作状况所致,特别是许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都发生在非正常生产情况下。据调查资料揭示,我国近年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频发,究其原因,50以上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此外,还有很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在生产线(装置)异常开车、停车和设备维修等情况下。因此,特殊情
21、况下、特殊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十分重要的,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 定义: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2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密闭空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主要表现在缺氧窒息和急性职业中毒两方面。1) 缺氧窒息密闭空间在通风不良状况下,下列原因可能导致空气中氧气浓度下降:可能残留的化学物质或容器壁本身的氧化反应导致对空气中氧的消耗;微生物的作用导致空间内氧浓度降低;氮气吹扫置换后残留比例过大;劳动者在密闭空间中
22、从事电焊、动火等耗氧作业;工作人员置留时间过长,自身耗氧导致空间内氧浓度降低。,2) 急性职业中毒 密闭空间中有毒物质可由下列原因产生:盛装有毒物质的罐槽等容器未能彻底清洗,残留液体蒸发,或残留气体未被吹扫置换;密闭空间内残留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毒物的聚集;密闭空间内残留化学物质吸潮后产生有毒物质;密闭空间内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如硫化氢、氨气等有毒物质;密闭空间内进行电焊等维修作业产生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密闭空间内进行油漆作业产生大量的有机溶剂气体;周围比重较大的有毒气体向密闭空间内聚集。,3 识别要点1) 重点关注密闭空间通风换气问题 应对密闭空间有效容量大小、形状、进出口大小、自然
23、通风情况及有无机械通风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以判断该空间通风换气的能力。2) 全面分析有毒气体可能产生的原因 应从密闭空间建造材料、可能残留物、外来物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及微生物作用等多方面考虑,分析有毒化学物质产生和聚集的机理。如通风不良的化粪池、下水道集水井易导致硫化氢气体聚集;含砷矿渣遇水后产生砷化氢气体;容器内从事电焊维修导致氮氧化物聚集等。3) 注意密闭空间所处周围环境 如果密闭空间所处的周围环境有产生有害气体的条件,应考虑有害气体向密闭空间聚集的可能,特别是比重较大的硫化氢气体较易向低洼的密闭空间沉集。,二、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一)试生产阶段 在生产线(装置)试生
24、产或调试期间,往往存在特殊的职业病危害问题,许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就发生在此阶段。 试生产或调试期间职业病危害识别应充分考虑装置泄漏、仪表失灵、连锁装置异常、卫生防护设施运转不正常等异常情况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问题。应做好应急救援预案和个人防护。,(二)异常开车与停车 在生产线(装置)异常开车、停车,或紧急停车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生产工艺参数的波动,从而导致一些非正常生产情况下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应根据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工艺流程等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连续生产的化工企业,必须配备必要的泄险容器和设备。 对异常开车、停车,或紧急停车情况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应充分考虑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安全
25、处置能力和防护设施的承受能力问题,根据各种假设的异常情况逐项排查,全面识别。(三)设备事故 某些设备事故往往伴随有毒物质的异常泄漏与扩散,成为导致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重点予以辨识。通过查阅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找出设备事故的类型及可能导致的毒物泄漏与扩散情况,并用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如有毒气体半球扩散数学模型)等评估事故导致有毒物质泄漏影响的范围与现场浓度(即定量识别),为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依据。,三、维修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随着生产装置技术进步,自动化、密闭化程度的增高,很多生产装置在正常生产工况下职业病危害能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在设备装置维修时却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职业病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危害 因素 识别 示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