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课件.ppt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2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2,2.1.1统计调查的意义 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大量统计数据的过程。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与一般社会调查的主要区别(1)主要着眼于数字资料的收集;(2)不是收集个别单位的资料,而是收集大量单位的资料并能够据以汇总计算形成说明总体的综合数据。,2.1 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调查,3,对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准确(真实、客观)如实反映客观实际。真实性是统计的生命。,完整调查方案规定调查的单位要全、项目要全,不能遗漏。资料残缺不全,就不能正确、系统地反映现象总体的实质和规律性。,及时性在规定时间内尽快提供统计资料。过时的信息有如“雨后送伞”。,4,
2、2.1.2 统计调查方案,调查方案的内容,5,调查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回答“为什么调查?”调查之前必须明确,1.确定调查目的,6,调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单位:需要对之进行调查的单位。可以是调查对象的全部(全面调查),也可以是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非全面调查)回答“向谁调查?”,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存在不一致性,7,调查项目: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表:表现调查项目的表格或问卷 调查表单一表和一览表回答“调查什么?”,Q1 ,Q2 ,Q3 ,Q4 ,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8,4.确定调查方式方法5.确定调查时间 调查的标准时间资料所属时间 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3、(六)确定其它事项 调查组织机构 人员培训 试点 经费 .,9,2.1.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10,全面调查特点:资料齐全、能够满足各级政府领导管理需要;不存在代表性误差。 耗费大,易产生登记性误差。 收集重要的、基础性数据。非全面调查特点:耗费小(人财物时间),不易产生登记性误差, 存在代表性误差。 应用广泛。,11,1.普查 为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调查内容详细、提供重要国情国力资料、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提供抽样框 特别注意必须规定标准时间在规定时间内统一进行基本内容和指标解释统一并相对稳定,12,2.统计报表概念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
4、基本统计数据。特点全面性、稳定性、连续性、可比性曾经是我国数据收集的主要方式耗费大、数据质量差等等。,13,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主要目的: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内容: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
5、情况等。时间: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张高丽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依法科学创新开展经济普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电视电话会议(2013年)8月2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提高认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坚持依法、科学、求是、创新普查,摸清底数、搞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信息依据。,定期开展经济普查,是认识国情、摸清家底的重大举措,
6、是提高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利于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掌握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把握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6,3.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重点单位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 调查结果一般不宜用于推断总体 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的适用场合 客观存在重点单位,17,4.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经济性、时
7、效性、准确性,目的是推断总体的未知数字特征,应用最广泛的调查方式,可以计算和控制误差,18,收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19,2.1.4统计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数据的收集方法,20,2.2统计数据的整理,2.2.1统计数据整理的意义 将统计调查阶段所收集到的大量个体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加工处理,或对已经经过加工的次级资料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个体资料 综合资料 统计调查到统计分析的中间环节,21, 2.
8、2.2 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的概念和含义 按一定的标志把总体分成若干组 对总体分,对个体合, 突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抽象组内各单位差异 2.分组的原则 科学性 完备性 互斥性,22,关键:服从研究任务需要,反映总体本质特征,形式,按分组标志性质分,品质标志分组,数量标志分组,按分组标志个数分,简单分组,复合分组,3. 统计分组的种类,23,划分现象类型最基本的作用,研究总体结构,例: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例:中国农民家庭按收入分组的恩格尔系数(2009年),按收入分组(元)低收入户 中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中高收入户 高收入户恩格尔系数(%) 47
9、.00 45.88 43.70 40.54 34.76,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25,2.2.2分布数列统计分组整理的基本结果,1.分布数列的意义和构成意义构成要素各组名称或变量值 次数(频数或 频率),2.分布数列的种类,1.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构成要素各组名称各组次数频数(绝对次数)频率(相对次数,即比重),26,表2-1 我国三产业就业情况(2009),定类,27,2.变量数列,28,单项式数列一个变量值为一个组,适合于离散型变量且变动范围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课件 统计数据 收集 整理 显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