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培训 统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统计局培训 统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局培训 统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1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计基础知识,主讲教师:黄婧,第一章 总论,本章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统计的涵义 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三、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统计有官方统计、民间统计、个人统计统计数据可以反映横断面的现象:如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中男占51.5%,女占48.5%统计数据反映 比较发展趋势:2005年与2000年相比,GDP增加多少统计数据预测未来:预计2014年得GDP能达到多少统计一词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涵义,从动态的角度讲指统计工作,从静态的角度讲指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又称统计实践,它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
2、搜集、整理和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想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要产生变化举例,总体和总体单位举例,例1、要研究全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状况:统计总体就是全国的所有国有企业。它们的共同属性就是企业的经济类型属于国有经济类型,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权属于
3、国家。总体单位是每一家国有企业。例2、对宁波地区交通事故进行调查: 统计总体是宁波地区发生的所有交通事故。 总体单位是每一起交通事故。,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产生变化第一种情况:研究所有的工业企业总体:所有的工业企业总体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所有企业,一个企业,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第二种情况:研究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总体:该企业所有的职工总体单位:该企业里的每一位职工,该企业所有职工集合,一个职工,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或者其具体数值的一个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劳动产生率;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等。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
4、特征的名称。 按照性质不同,标志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 例如:姓名、性别、所有制类型、所属行业、技术等级等等。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 例如:工龄、工资水平、总资产、设备使用年限、工人人数等等。,指标和标志举例,小星星文具厂共有职工200人,具体数据如:对于每位职工来说,他都有自己的六个属性,即工号,姓名,性别,文化,年龄,工资。这就是标志。有品质和数量标志。具体的取值就是标志值。平均年龄为28,平均工资为1678元,这就是指标,是针对整个表格统计出来的。,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2、标志可以
5、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指标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2、指标与数量标志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省人口是指标(各县人口相加),县人口是标志,县人口是指标,镇人口是标志,变异与变量,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的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如某公司的”职工工资”这个标志大家就存在不同.不变标志与变异标志不变标志:总体中所有总体单位有完全相同的表现标志,如某县国有的企业有10个,该企业的性质是“国有”这个标志就相同.变异标志:职工工资,企业产值等.,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
6、异标志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如某厂的工人数、设备数为100等。按照变量值的连续性,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数。如:人的身高、体重、工资、年龄。离散变量:两个变量值之间只能取有限个变量值。如全国人口数,工人数,企业个数。,上述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总体单位,总体,标志,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变量,变量值,指标,三、统计的任务与过程,统计的任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部门的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统计的工作过程: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7、统计的认识过程: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结合,第二章 统计调查,本章要掌握的内容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 二、统计调查的方案 三、统计调查的方式 四、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五、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指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客观事物具体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统计调查的目的就是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基本要求。,统计调查的种类,根据被调查研究总体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根据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
8、调查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 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普查就是一种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也是全面调查。 例如:要了解全国钢铁具体产量,就要对所有的钢铁企业进行调查。 例如:要知道全国确切的人口数,就要对全国所有的人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研究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 例如: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只抽取一部分产品进行检验,这就是一种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的数量变化,要随着被调查研
9、究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 例如:对一家企业来说,企业的工人出勤情况、工厂的产品生产情况等必须进行连续不断的调查登记,对它们进行调查就要采用连续调查。 非连续调查是指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进行登记的一种调查。 例如:对一家企业来说,企业的工人人数、生产设备拥有量等,在短时间不发生变化,因此无须进行连续登记,只须在发生变化时进行登记,对它们进行调查则应采用非连续调查。,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调查是按照国家同意规定表式要求,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方式。 例如: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农业统计报表制度等。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 例如
10、残疾人状况调查,长虹电视机质量问题调查等。 专门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二、统计调查的方案,WHY: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WHO: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WHAT: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WHEN: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HOW:确定调查地点、时间及组织计划等。举例,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目的是任何一项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无论做什么,首先都确定个目的。确定调查目的,也就是明确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了明确的调查目的,才能有的放矢,确定向谁调查,调查什么,采取什么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查等等一系列。例如:调查目的是检查啤酒酒瓶的质量(抗冲击性、耐内压力等等),就要对啤酒酒瓶进行抽检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例如:人口普查,调查对象是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人。 例如:调查目的是为了取得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则调查对象是所有的乡镇企业。,调查单位,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报告单位又称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例如: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查, 调查单位:每一家国有企业; 报告单位:每一家国
12、有企业。 例如:对国有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调查 调查单位:每一台国有企业未安装设备 报告单位:每一家国有企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指对调查单位所要调查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调查单位的各个标志的名称。是在调查过程中提出的要求获得答案的问题。在统计中,调查项目表现为被调查研究事物的各种标志,它完全由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性质所决定。 例如:在人口普查中,每个人均具有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婚姻状况等等性质,它们都是调查项目。 例如:在调查企业基本情况时,每家企业均具有企业代码、企业详细名称、企业类别、经济类型、法人代表、从业人数等等性质,它们都是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表是指把诸多的调查项目按一
13、定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成的表格。如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表一般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 单一表:每一个调查单位填写一份,可以容纳较多项目。 一览表:把许多调查单位填列在一张表上,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的情况。 例如: 全国人口普查表就是一览表 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表就是单一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如果调查的是时期现象,调查时间则为起讫时间。 如果调查的是时点现象,调查时间则为标准时间。调查时限: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期限。 例如:调查全国国有企业1999年生产经营情况,这份年报表规定在2000年1月31日完成。 调查时间:1999年12月 调查时限:1个月 例如:19
14、9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为7月1日零时,并要求在1月10日结束调查。 调查时间:1990年7月1日零时 调查时限:10天,三、统计调查 的方式,1、定期统计报表 定期统计报表是我国统计调查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下而上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 优点和不足,普查,普查是为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例如:全国人口普查;全国物资库存普查等。 例如:全国农业耕地普查;全国工业普查。普查具有的特点 在组织普查工作时,要遵守的几点注意,普查的特点,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普查是全面
15、调查。普查的资料很详尽,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时间,从而不可能经常进行。,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所要调查的对象总体中选取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这些重点单位是指它们的某一主要标志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的单位。重点调查的例子 重点调查的特点,重点调查的例子,例如:要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只要对全国几个重点钢铁企业(鞍钢、宝钢、首钢、武钢等)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就可以获得满足调查任务要求的必要资料。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量占全部钢铁企业总产量的绝大比重。例如:要调查煤炭需求的基本情况,只要对主要的煤炭使用单位需求情况进行
16、调查,而不需要对所有使用煤炭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的特点,重点调查是范围较小的全面调查,它反映事物总体的基本情况,即一般情况。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有主观性。重点单位具有代表性,但不能推算总体。,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取得的样本资料推算总体参数的调查方法。 所谓随机原则就是同等可能性原则,也就是说,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确定,单位中选或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了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的种类,抽样调查的种类(第七章中详细介绍),简单随机抽样 系
17、统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多阶抽样比例抽样,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或者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这是一种从点到面,从个体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例如:总结经验,开交流会或座谈会。,四、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初级资料访问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法(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次级资料访问方法:文案调查,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搜集,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企业内部报表,五、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统计调查误差
18、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如在记录或者计算时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即使指标之间的差别。如抽样调查产生的误差。控制误差的途径,第三章 统计整理,本章重点掌握内容有: 一、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二、统计分组 三、次数分布 四、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和质量控制 五、统计表,一、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化
19、,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统计整理分为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三个步骤。,二、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理解该概念注意三点: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统计分组应该有分组标志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统计分组的作用,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与规律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互斥性原则分组的方法: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品质标
20、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变量)分组,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例如:人口以文化程度分组。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例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统计分组体系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简单分组:只按一个标志分组。 例如:人口以性别分组;教师以工龄分组;人口按国籍分组,社会产品按其经济用途分组(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等等都是简单分组。,平行分组,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图3-1工业企业分组体系图平行分组的特点:每个分组固定一个标志差异,各组独立是平行并列的关系,统计分组体系复合分组,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按两个或更多标志重叠起来分组。即先按一个标志分成不同的
21、组,然后把分成的组再按另一个标志分成更小的组,以此类推。 例如:工业企业按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大小两个标志分为以下不同的组:括号中的内容都是重叠的 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集体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其他类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统计工作中常用的分组,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分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按单位隶属关系分组按地区分组,三、次数分布,次数分布是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一标志分组后再按一定顺序进行归并排列,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变量分布、次数分布或统计分布。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分组和次数举例说明,次数分布的例子,例如:对某班学生的某门课程成
22、绩进行调查,并分组、汇总形成统计分布,就可以知道成绩分布的较确切的情况。,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各组所占的单位数(次数),分配数列的分类,分配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为: 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 数列。 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 数列。 变量数列又分为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分配数列的编制,分配数列的编制过程: 1、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序列化 2、分组 3、编成分配数列,变量数列的编制,单项式分配数列的编制组距式分配数列的编制,变量分组的方法,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每一个离散型变量值作为一组的分组方式,适用于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的情况。举例说明。组距式分组:
23、把整个变量值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变量值则按大小确定其所归并的区间的分组方式,适用于连续型变量和变量值变动很大的离散型变量。举例说明。,单项式分配数列的编制例子,例如:第一步:序列化(略) 第二步:单项式分组,按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分为5组,分别为2、3、4、5、6。 第三步:编制分配数列,组距式分配数列的编制例子,例如:按照学生成绩分成5组编制分配数列,累计频数数列和累计频率数列,向上累计:是指将各组频数(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进行累计(相加),考察的是标志值较小的现象的次数分配情况或这些数值以下所有数所占的比重。举例说明 向下累计:它是指将各组频数(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进行累
24、计(相加),考察的是标志值较大的现象的次数分配情况或这些数值以上所有数所占的比重。举例说明,向上累计的例子,例如:企业工人按计划完成百分比的情况:向上累计频数(率)数列,向下累计的例子,例如:编制向下累计频数(率)数列,几个基本概念,组距:分组区间的距离。 例如:5002000的组距为1500;1020的组距为10。组数:将某一变量数列划分为多少组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等距6070 7080 8090 90100,异距6070 7080 80100 100130,几个基本概念,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 上限:每组的终点数值。下限:每组的起点数值。 例如:5002000一组中,下限500,上
25、限为2000。 组限的不同描述方式。 组中值:它是指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假设组距内的标志值是均匀分布的,则:组中值=(上限+下限)/2 =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几个基本概念,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如前面表中成绩60分以下的学生为3人,这3就是频数。频率:是将各组的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得到的比重或者比率。,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例如;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局培训 统计基础知识ppt课件 统计局 培训 统计 基础知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