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课件.ppt
《第十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交通工程教研室陈大鹏,第一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城镇体系的概念与特征1、城镇体系的概念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2、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城镇体系由城镇、联系通道、联系流和联系区域等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当其中一个因素产生变化时,整个系统也产生变化。(2)等级层次性:系统由不同的等级层次的子系统构成。(3)动态性: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城镇体系必然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城镇体系规划也要阶段性地修订。,二、城镇体系的类型1、
2、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少的组合方式分(1)单中心体系类型:大部分区域如此(2)双中心体系类型: 山东:济南、青岛;辽宁:沈阳、大连。(3)多中心体系类型:如穗、 港、澳三个中心,2、 按区域的经济类型分(1)矿区型 (2)农业区型(3)流域型:长江中下游城镇体系(4)铁路公路沿线型:如陇海兰新城镇带3、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分(1)全国(2)省域 (3)市域 (4)县域,三、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和内容1、意义通过区域人口、产业和城镇的合理布局,协调体系内各城镇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方法,努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实现城镇
3、体系整体利益的不断增长。,2、任务建设部1994年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指出的任务是: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制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拟定各城镇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布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3、内容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条件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确定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
4、施。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要发展城镇的 建设。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四、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1、规划工作准备阶段2、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 3、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4、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5、规划讨论、征求意见阶段6、评审定案阶段7、上报审批及实施反馈阶段,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评价,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1、中心城市吸引力范围中心城市吸引力覆盖的范围才是一个完整的城镇体系。强中心:突破行政区,应做经济区的规划弱中心:强化中心或行政区划调整,2、区位与地理位置区位是经济概念,一般解释为“空间位置”,重点强调了和周边地区或城镇的相对位置,和单纯地提地
5、理位置有区别。,3、影响区位条件的要素(1)自然要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2)运输要素:公路、铁路、航运等水陆交通条件(3)吸引辐射影响因素:主要指中心城市、开发区,大型工矿基地,重要市场的影响。(4)边缘区位效应: 城市边缘城市 边界城市 地理单元边界,4、区位分析(1)通过客流、货流、金融流、信息流以及经济协作关系等调查,摸清区域内城镇之间,及以相邻区域和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其对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 (2)调查掌握区域内和周边地区规划期内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和主要城市发展规划的情况,分析其对区域城镇体系可能带来的影响。,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丘陵山区适宜建设用地少,城镇体系
6、不完整。平原低丘区城镇体系容易发育。2、水资源:重要的评价指标与制约条件3、矿产和森林资源工矿城市形成的前提4、旅游资源:旅游城镇建设的前提,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1、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1)划分城镇体系发展的阶段(2)主要城镇职能演变及其原因分析(3)发现历史发展阶段中的规律性的东西,2、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1)城镇体系的现状:数量与分布,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镇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心城市在区域内外的地位与作用,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等。(2)城镇体系的结构特色:职能结构、规模等级结构、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
7、情况。(3)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城镇建设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城镇生态环境,城镇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方面找出问题及其原因。,2、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近10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情况(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工业产值,工业结构,农业产值,农业结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城乡人口年纯收入,恩格尔系数,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在上层次区域中的排位。农业结构的分析,工业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乡镇工业小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情况。,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4、教育和科技情况5、生态环境条件(1)区域生态环
8、境(2)城镇环境污染状况,五、城镇发展的综合评价分层次,列指标,赋权重,打分后加权平均,第三节 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一、城镇发展战略1、指导城镇体系规划的区域发展战略一般都要依据区域的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国土规划以及新近的五年计划和十年远景规划等资料,研究提出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及其目标,并与当地计委,经济管理其他部门协商一致。,2、区域城镇发展战略(1)城镇发展战略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具体到一个区域则应有不同的,更加具体的城市发展战略,(2)城镇发展战略目标。城镇化水平目
9、标;城镇的经济发展目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动的目标;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城镇环境质量目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目标。,(3)城镇发展的战略阶段近、中、远期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案例三门峡市的发展战略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边陲,晋、陕、豫三省交界处,是随着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诞生的新兴城市,为了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并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的“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援华项目试点城市为契机,完成了三门峡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工作,1. 城市战略定位 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能源产业基地和旅游服务中心;河南省西部区域中
10、心城市,河南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基地;黄河金三角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 2. 空间发展战略 从三门峡城市定位出发,将三门峡的城市空间战略可概括为“东西对接、北连运城、强化中心”三大战略。 3. 城市形象战略 三门峡的城市形象定位为“黄河文化古邑,陇海产业新城,滨水宜居城市”,二、城镇化水平预测1、城镇化水平的定义城镇化水平一般理解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之内的非农人口、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居住一年以上)2、区域总人口的增长预测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自然增长按计生委控制指标,3、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预测通过典型调查可得到剩余劳动力入城的比例,速度4、区域城镇化
11、水平预测(1)时间序列趋势预测;(2)经济指标相关分析;(3)剩余劳动力转移法。,第四节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简单归纳为:三结构一网络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结构空间分布结构 区域基础设施网络,1、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的三个层面:(1)区域城镇体系总体职能 通过研究规划区域在大区域和全国的地位作用,区域城镇体系的发展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两方面来明确其职能。(2)从较大区域内划分出次一级的分区进行分析研究即划出职能不同的城市经济区,而分区中的中心城市职能决定了该分区城镇体系基本的职能。(3)具体研究每个城镇的职能类型与组合,2、城镇职能分类(1)具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凡是县城及
12、县以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属该类型。可分为全国的、大区域的、省域、地市级、县域中心的城市其综合职能和专门化职能可兼而有之服务职能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主体(2)某种或几种职能较突出的专业化城镇交通枢纽型;工业型; 旅游型商贸型;集贸型;农业服务型,3、规划城镇体系职能结构的基本方法(1)分析各城镇的现状职能类型组合(2)对主要城镇要进一步分析其职能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3)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还要分析其在高一层次区域,以至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4)规划期发展条件变化分析。(5)针对城镇体系现状职能结构的特点和问题,根据区内外劳动地域分工的原理和区域发展战略,建立起新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充分
13、展示各城镇的优势和特色。,中心城市的概念:是指在区域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起着经济活动枢纽作用的城市。中心城市的作用(P77):组织作用集聚作用辐射扩散作用传输作用,三、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1、城镇规模等级分类(1)特大城市100万人(2)大城市50万人(3)中等城市20万人(4)小城市20万人,2、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规划思路(1)自上而下的城镇总人口分配;(2)自下而上的城镇规划人口汇总;(3)数据调整平衡,确定等级规模规划方案。(4)分析论证,揭示规划实现后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的新特点,四、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1、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发展阶段(1)低水平均衡阶段(2)极核发展阶段
14、(3)集聚扩散阶段(4)高水平网络化阶段,2、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类型(1)大城市地区圈层型城镇主次分明,核心城市突出,起绝对主导地位。首位度高,城镇联系密切,但以向心联系为主,同级城镇间的横向联系弱。(2)多中心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点轴型(3)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分散型。(4)行政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均衡型。,3、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1)点极核发源(2)圈大城市圈层发展(1小时通勤交通)(3)区城镇密集区(4)带(线、轴)沿主要的交通线集中发展,案例庆阳市城镇体系规划,1. 城镇化水平预测(1)总人口预测2010年(近期):268.56万人2020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课件 第十 区域 城镇 体系 规划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