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孟子及其思想体系课件.ppt
《第六讲孟子及其思想体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孟子及其思想体系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讲 孟子及其思想体系,主讲人:张利军 2010-03-25,第六讲 孟子及其思想体系,一 孟子生平及孟子一书二 孟子的思想体系三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挥,一 孟子的生平及孟子一书,1、孟子的生平,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輿,战国时期邹人,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学说。孟子曾经一度为“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曾于齐梁间游说诸侯,但未见用。最后只好回到故乡与弟子们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关于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创建于齐权公(公元前374一前357年在位)时期,在齐威王(公元前356一前320年在位)时期,齐宣王(公元前319一前301年在位)时期,稷下学宫达到其鼎盛阶段。齐
2、湣王(公元前300一前285年在位)后期,因战乱稷下学宫衰落下去。齐襄王(公元前283一前265年在位)时期,稷下学宫得到中兴。齐王建(公元前264一前221年在位)时期,稷下学宫逐步消亡。,稷下学宫遗址及稷下学宫争鸣状摹画像,孟子所处的时代:“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尊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史记儒林传)“当是之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
3、,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之志:“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尽心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孟子一生之职志为继孔子之业。,2、孟子一书,孟子一书分为七篇,主要内容记载孟子与诸侯、时人、弟子的谈话,基本上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体系。同时孟子中也保存了被孟子视为“异端”的学说,如杨朱、许行、告子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4、赵岐孟子题辞云:“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问答,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云:“孟子十一篇。”,赵岐题辞云:“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人依放而讬也。”汉代流行的孟子比之今本孟子多出了四篇,自赵岐定外篇为赝品,只为孟子七篇作注后,赵注本独行,而外篇遂废。外篇佚文,见于法言盐铁论颜氏家训等书有若干条,对于了解孟子思想意义不大。,今存孟子七篇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孟子一书的要点略举如下:1)谈哲理,穷究心性,证成性善之旨。如告子上下篇,尽心上
5、篇。2)政治学说,发挥民本主义,排斥国家功利主义,提出一些经济设想。如梁惠王上下篇,滕文公上篇。3)一般的修养。提倡独立自尊的精神,排斥个人功利主义。滕文公、告子、尽心最多。,4)历史人物批评,借助古人言论行事,证成自己的学说。以万章篇最多。5)对于其它派别的争辩。主要是辟杨朱、墨家,对告子论性之辩难,对于许行、陈仲子之呵斥,对于法家政策的痛驳。6)记载孟子出、处、辞、受及日常行事等。读孟子大致有修养与学术研究两目的。,孟子一书古今重要的注解本:孟子注释书最古者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宋代孙奭作疏,孟子注疏,见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宋代朱熹孟子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中,中华书局出版“新编诸子
6、集成本”;清代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及“十三经清人注疏”本都收此书。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另外清崔述孟子事实录,崔东壁遗书中,上海古籍出版社。此为谨严的孟子小传。,二 孟子的思想体系,1、孟子的性善论:孟子所处的时代关于人性问题有三种意见:孟子告子上载:1)人性既不善也不恶。2)人性既可善又可恶。3)有些人的人性善,有些人的人性恶。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1)人性既不善也不恶。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驳之云:“水,信
7、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2)人性既可善又可恶。此说只是勉励人为善也。就性之体言之,则无所谓善恶;就人的行为言,则有善恶。3)善恶不过程度之差别,初非性质之异,所以不能有一界线,以别其孰为善,孰为恶。孟子对于人与禽兽之别的论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人心。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
8、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对性善说的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孟子 及其 思想体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