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课件.ppt
《第六章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传染病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的护理技术2、了解幼儿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和非传染性常见疾病及其预防3、通过本章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幼儿患病现象4、通过对常用护理技术的训练,能灵活处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第一节 传染病基础知识,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由于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集体生活中,儿童接触密切,容易发生传染病,且可造成流行。因此,预防和管理传染病,是集体儿童机构中的一项重要的保健工作。,二、传染病的特性,(一)有病原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2、。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二)有传染性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三)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人体的免疫状态因病而异,个体之间也有差别。如麻疹、水痘等,一次得病后几乎不再感染,称为持久免疫。流行性感冒痊愈后,经一段时间后可再度感染。,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环节,(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被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二)传播途
3、径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或携带者咳嗽、喷嚏,使病原体随同飞沫被喷到周围的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种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而形成新的传染,这种传播称为空气飞沫传播。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传播:病原体污染了食物或饮水,经口进入易感者体内,形成新的传染。常见的有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3、虫媒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昆虫(如蚊、白蛉、蚤、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入易感者体内,造成感染。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发病率与该媒介昆虫增多的季节有关。经虫媒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蚊流
4、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白蛉白蛉热;蚤鼠疫;虱斑疹伤寒。,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病原体随同病人或携带者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排出以后,污染周围的日常用品,如衣被、毛巾、玩具、食具等,在这些杂物上的病原体再通过人的手或其他方式传播到易感者的口鼻或皮肤上,而使之受染。 因为手经常和食物、饮水、口鼻接触,又常被带有病原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所污染,所以手传播传染病的作用很大。肠道传染病经手传播尤为普遍。,5、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是由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或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如输血员带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时,输血可传播乙型传染性肝炎。药物或疫苗注射时不换针头、注射器亦可传播乙型传染性肝炎。,6、
5、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三)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四、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一)控制传染源1、早发现病人2、早隔离病人3、对传染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二)切断传播途径,1、经常性预防措施(1)物理消毒法机械法:通过对房间的通风换气、衣物的洗涤等方法,排除全部或部分病原体,但不能有效的杀灭之。煮沸法:将被消毒的物品全部浸入水中煮沸,一般的病菌在煮沸1-2分钟后即可被杀死。甲型或乙型肝炎病毒需15- 30分钟。,日晒
6、法: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消毒灭菌 。(2)化学消毒法2、发现传染病患者后应采取的措施立即隔离病人和进行消毒,(三)保护易感者,保护易感者最主要的措施是积极采用预防接种的方法,提高儿童的免疫能力。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指将特定的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该病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预防该种传染病的目的。,1、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制品。2、计划免疫(1)基础免疫:一般6个月以上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疫苗,在短期内接种到小儿体内,使他们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这种初
7、次接种叫基础免疫。,由于疫苗种类不同,完成基础免疫所接种的次数也有所区别,一般,活疫(菌)苗,因免疫效果好,只需接种一次就可达到基础免疫的效果。死疫(菌)苗,因免疫效果较差,必须接种几次才能达到基础免疫的效果。,(2)加强免疫:经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经一段时间后,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若重复接种一次,就可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一、水痘(一)病因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冬春两季多发。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浆液中。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
8、经衣物、用具等传染。,(二)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一面部一躯干一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出诊期间皮肤瘙痒。,(三)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因皮肤瘙痒,小儿常抓破皮肤可造成化脓性皮肤病。可用炉甘石擦剂擦在皮肤上止痒。给小儿勤剪指甲,以免搔伤皮肤。(四)预防保持小儿活动室、睡眠室空气流通。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避免让幼儿接触病人。发现病儿应及时隔离、治疗。接触者检疫21天。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二、流行性腮腺炎(一)病因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
9、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二)症状发病急,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起病12 天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 12 天后对侧肿胀。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约45天消肿。,(三)护理病儿宜卧床休息;多用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吃酸辣的食物;可服用板兰根治疗,腮腺肿痛时,可冷敷,或以中草药外敷(如青黛散、紫金锭等)。(四)预防隔离病儿,至腮腺完全消肿。接触者检疫观察约3周,可服板兰根冲剂预防。可注射腮腺炎疫苗。,三、风疹、麻疹和幼儿急诊(一)风疹(二)麻疹(三
10、)幼儿急诊,四、手足口病(一)病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二)症状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三)护理多喂白开水,清淡饮食,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让患儿多休
11、息,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小时,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喂喝白开水或蔬菜水果汁,是有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素排出。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以免着凉。,(四)预防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五、猩红热(一)病因猩红热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传播
12、细菌;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少数可由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玩具、书等传播。,(二)症状起病急,可有发热、咽痛、呕吐等症状,于发病后12天出皮疹。皮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 皮疹细密,压之褪色。在肘弯、腋窝、大腿根等皮肤有皱处,皮疹十分密集,呈现一条条红线,伴有痒感。两颊发红,但口唇周围明显苍白。于发病后23天后舌乳头肿大突出,很像杨梅,故称为“杨梅舌”。,(三)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家庭里有儿童患猩红热时,要采取隔离消毒措施,经常开窗通风,餐具应和其他家庭成员分开隔离,且餐具、玩具等用热肥皂水清洗消毒。咽痛者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有条件可在家中使用凉雾加湿器,以补充空气中的
13、水分,有助于舒缓喉咙疼痛。可用湿毛巾来缓解孩子脖子周围的腺体肿大。当皮疹发痒时,应注意剪短孩子的指甲,以避免皮肤过度的抓伤和感染。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四)预防本病流行时,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此外,在检疫期间发现有咽炎、扁桃体炎,尽早用抗菌素治疗。儿童机构发生猩红热患者时,应严密观察接触者包括儿童及工作人员)7天。认真进行晨间检查,有条件可做咽拭子培养。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与隔离治疗。,六、百日咳(一)病因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潜伏期末12天,至发病后6周内都有传染性,以病初13周为最强。咳嗽时病原菌随飞沫传播。百日咳
14、杆菌离开人体后生存力不强。,(二)症状发病初期似感冒,数日后咳嗽加重,两周后出现典型的阵发性咳嗽,变现为咳声短促,连咳十多声无吸气间隙,面红耳赤、涕泪交流、舌向外伸、最后咳出大量粘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如此一日发作几次乃至30-40次,尤以夜间明显。,(三)护理实行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当,注意避免诱发患儿痉咳的因素,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剂。同时保证睡眠,可服用异丙嗪(非那根)每次1m/kg、苯巴比妥等,适当应用镇静剂减少患儿因恐惧、忧虑、烦躁而诱发的痉咳。,七、流脑和乙脑(一)流脑病因、症状、护理、
15、预防(二)乙脑病因、症状、护理、预防,八、病毒性肝炎(一)病因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肝脏,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炎病毒有多种,其中以甲型、乙型最为常见。,(二)症状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以后,经过约一个月的潜伏期发病,有黄疸型肝炎和无黄疸型肝炎之分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经过约26个月的潜伏期发病,多为无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较少。,(三)护理急性肝炎需要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有轻微活动,但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饮食上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糖的量,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脂肪。,(四)预防病儿要隔离。病儿的食具、水杯、牙刷等要专用,并坚持每日煮沸消毒;衣服、被褥常晒(
16、暴晒46小时);便盆用消毒液浸泡;玩具用消毒液搽试。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护理患儿后,需要用肥皂净手。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接种。,九、细菌性痢疾(一)病因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菌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经口传染。好发于夏秋季。(二)症状发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有种排不尽大便的感觉)。大便内有黏液和脓血,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三)护理病人应给予胃肠道隔离,直至症状消失。病人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有体液丢失现象者,可给予口服补液。如因呕吐等原因无法口服者,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者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以保持
17、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腹部保暖。,(四)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首先,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 然后,切断传播途径,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消灭苍蝇;最后,保护易感者,口服痢疾活菌苗。,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病,一、与营养有关的疾病(一)佝偻病三岁以下小儿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症。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产生骨骼畸形。1、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1)接触日光不足(2)摄入不足(3)生长发育过快(4)疾病影响2、临床表现佝偻病大都出现于4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初期症状较轻,只是精神欠佳,容易患感冒,头部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婴幼儿 常见 传染病 预防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