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化课件.ppt
《第六章城市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城市化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城市化的含义1、概念:学术界对城市化的定义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解释。从四个方面去理解(1)人口学意义上的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2)地理学意义上的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变化,即地域中城市性因素逐渐扩大的过程;(3)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化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的过程和结果;(4)社会学对城市化的研究,不仅仅从人口角度、经济角度和地域角度,而是从城市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探讨人口集中、地域转化的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城市化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四个方面。即人口集中、地域转化、产业转型、生产方式变革(城市化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关系、生活方式由农村
2、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自然历史过程。),2、城市化的起点,(1)认为自从产生了城市就开始了城市化;(2)认为城市化是近、现代城市的成长过程,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城市化是指城市从数量、规模、形态、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人口集中、地域转化、产业转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这种变化是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开始的。,3、城市化的前提,第一前提: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前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 将城市化过程分为两种,1、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过
3、程)2、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二、城市化类型,三、城市化的指标与测度,1、主要指标法:(简单明晰,通用性强而且可以进行城市化水平的比较研究) 是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的水平。 (1)人口比例指标;(在表现城市成长状态方面更典型、更深刻、更便于统计)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常用测度指标是说明城市化速度及水平的一个最基本指标。(70%以上为城市化高度发达;达到40%以上为中等;20%以下低水平。) (2)土地使用状况指标 土地使用状况指标从土地性质和地域范围上测度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指标。测度方法主要是
4、统计一定时间内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的比率。城市化水平与这一比率成正比。2、复合指标法 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的方法。 复合指标法是测度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演变的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选取的指标多,因此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且针 对性强,与具体城市结合紧密,有利于进行深入研究。但它主要针对具体的城市地域,通用性差,无法进行比较分析。 用该指标法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主要有城市生长力系数法、查英测量法、城市度法、城市魅力度法、城市民力度法,(1)城市成长力系数法。-日本采用的一种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指标:(总人口、地方财政年度支出额、
5、制造业从业人数、商业从业人数、工业产口生产额、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宅建筑面积、储蓄额、电话普及率) 计算方法: A、针对某城市10个指标计算两个时间增减值 B、以这10项分指标的全国平均值为100将各项分指标增减值标准化。 C、计算这10项标准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该城市的成长系数。(2)查英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法。-印度学者查英创立: 确定区域的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一是人口比例; 二是人口密度; 三是人口规模; 四是城市之间的平均距离。城市化水平与前三项成正比,与第四项成反比,四个指标的总和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四、城市化的特点1、世界性 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
6、变化。其中之一便是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增加,由1950年的28.4%上升到1980年的39.7%,到今天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世界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2、不平衡性3、阶段性 城市化过程大致要经历发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基本变化规律是:发生阶段城市化的速度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成熟阶段城市化速度又逐渐减慢,全过程呈“S”型曲线运动。,城市阶段性由城市文明的普及率决定的。城市文明的普及率,是指城市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数量及程度。城市文明普及率由城市化水平决定,但它并不与城市化水平同步,而是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即城市文明随
7、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加快,享受城市文明的人口数多于城市人口数。,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具有如下特点: 1)城市化的前提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城市化的原动力是工业化 3)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系。 4) 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受殖民主义影响大,形成明显的二元化社会经济结构(发达的城市社会与传统落后的乡村并存)(2)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经济动力不足。(过度城市化:巴西;滞后城市化:中、印)(3)人口众多,城市化压力大,五、城市化的动力,1、工业化与城市化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
8、阶段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成为吸引劳动力主要产业部门。工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有了更高的生活性服务的要求。第三产业是工业发达的产物,工业现代化程度越高,第三产业越活跃。第三产业在城市中发展具有的优势,在占用城市土地、浪费资源方面较第二产业少第三产业发展可以在其他产业间隙中开设服务项目,需要人员多。3、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的人均占有量呈正相关系,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均GNP较高。(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一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城市化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