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物料干燥课件.ppt
《第八章物料干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物料干燥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点:空气的焓湿图、干燥机理、干燥 曲线、干燥时间的计算;难点:空气的焓湿图、干燥机理;,第八章 物料干燥,去湿:除去物料中的水分和或其它溶剂(统称为湿分)的过程。,去湿的方法:,机械去湿法:即通过过滤、压榨、抽吸和离心分离等方法除去湿分。,物理化学去湿法:用吸湿性物料如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吸收水分。该法费用高,操作麻烦,只适用于小批量固体物料的去湿,或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水分。,热能去湿法:如蒸发、干燥等,第一节 概述,干燥过程的分类,按操作压力:常压干燥、真空干燥,按操作方式:连续式、间歇式,按传热方式: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和介电加热干燥,以及由其中两种或三种方式组成的联合干燥。,在工
2、业上应用最普遍的是对流干燥。通常使用的干燥介质是空气,被除去的湿分是水分。空气既是载热体又是载湿体。,物料的干燥过程是属于传热和传质相结合的过程。,干燥过程进行的条件:被干燥物料表面所产生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压力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压差越大,干燥过程进行越快。所以干燥介质须及时将汽化的水汽带走,以保持一定的汽化水的推动力。,1 水蒸气分压pv 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愈大,水分含量就愈高,根据气体分压定律,则有,2 湿度(humidity)H 又称为湿含量或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它以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绝对干空气的质量之比表示,使用符号,其单位为:k
3、g水气/kg干空气 。,第二节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一、湿空气的性质,常温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则有,在饱和状态时,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pv等于该空气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ps,则有,由于水的饱和蒸气压仅与温度有关,故湿空气的饱和湿度是温度和总压的函数,即,3 相对湿度 ,当pv=0时,=0,表示湿空气不含水分,即为绝干空气。,当pv=ps时,=1,表示湿空气为饱和空气。,在一定温度及总压下,湿空气的水汽分压pv 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pS 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用符号表示,即,相对湿度:可以说明湿空气偏离饱和空气的程度,能用于判定该湿空气能否
4、作为干燥介质,值与越小,则吸湿能力越大。,湿度:是湿空气含水量的绝对值,不能用于分辨湿空气的吸湿能力。,在一定总压和温度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关系,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关系,4 湿空气的比热CH,上式说明:湿空气的比热只是湿度的函数。,在常压下,将湿空气中1kg绝干空气及相应kg 水汽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比热,又称为湿热,用符号CH表示,单位是kJ/(绝干气oC),即,5 湿空气的焓 I,湿空气中1kg绝干空气的焓与相应水汽的焓之和,称为湿空气的焓,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kJ/kg干空气。,注:空气的焓是根据干空气及液态水在0 oC时焓为零作
5、基准而计算的,因此,对于温度为t 及湿度为的湿空气,其焓包括由0o C的水变为0o C的水汽所需的潜热及湿空气由0oC升温至t oC所需的显热之和,即,I=Ig+IvH,6 湿空气的比容vH,在湿空气中,1kg绝干气体积和相应的Hkg水气体积之和,称为湿空气的比容,亦称湿容积(humid volume),用符号vH表示,单位为:m3湿空气/kg绝干气。,7 露点 td,不饱和的空气在湿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该湿空气的露点(dew piont),用符号td表示。,当空气从露点继续冷却时,其中部分水蒸汽便会以露珠的形式凝结出来。空气的总压一定,露点时的饱和水蒸汽压ps,t
6、d 仅与空气的湿度Hs,td有关,即 ps,td=f(Hs,td) 或 td= (Hs,td) 湿度越大,td 越大。,在露点时,空气的湿度为饱和湿度,=1。,8 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w,干球温度t:空气的温度 湿球温度tw:不饱和空气的湿球温度tw低于干球温度t。,形成原理(如图所示):,对于某一定干球温度的湿空气,其相对湿度越低,湿球温度值越低。对于饱和湿空气而言,其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在稳定状态时,空气向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Q=S(t-tw),气膜中水气向空气的传递速率为:N=kH(Hs,tw-H)S,在稳定状态下,传热速率和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为:Q=Nrtw,湿球温度实际
7、上是湿纱布中水分的温度,而并不代表空气的真实温度,由于此温度由湿空气的温度、湿度所决定,故称其为湿空气的湿球温度,所以它是表明湿空气状态或性质的一种参数。,9 绝热饱和温度tas,绝热降温增湿过程及等焓过程,在空气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失去的是显热,而得到的是汽化水带来的潜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虽随过程的进行而变化,但其焓值不变。,绝热增湿过程进行到空气被水汽所饱和,则空气的温度不再下降,而等于循环水的温度,称此温度为该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用符号tas 表示,其对应的饱和湿度为as,此刻水的温度亦为tas。,塔顶和塔底处湿空气的焓分别为:,由于和as值与l相比皆为一很小的数值,故可视为CH 、CH
8、as不随湿度而变,即CH=CHas 。则有,湿空气在绝热增湿过程中为等焓过程,即:I1=I2,实验测定表明,对于在湍流状态下的空气水蒸气系统而言,a/kH CH , 同时 r0 rtw,故在一定温度t和湿度H下,有,强调:绝热饱和温度tas与湿球温度tw是两个完全不的概念。但是两者都是湿空气状态(t和H)的函数。特别是对空气水气系统,两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对其他系统而言,不存在此关系。,对空气水蒸气系统 ,干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或湿球温度)及露点之间的关系为:,对于不饱和湿空气: ttas(或tw)td,对于饱和的湿空气: t tas(或tw) td,在工程计算中,常用的是以湿空气的焓值I为
9、纵坐标,湿度H为横坐标的焓湿图,即I-H图。,图上共有五种线,图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温度t和湿度的湿空气状态。,等湿度线(等H 线):等焓线(等I 线):等温线(等t 线):等相对湿度线(等线)水蒸汽分压线:,二、湿空气的湿度图,1 等湿度线(等H线),2 等焓线(等I线),3 等温线(等t线),I=(1.88t+2490)H+1.01t,当空气的干球温度t不变时,I与H成直线关系,故在I-H图中对应不同的t,可作出许多等t线。 各种不同温度的等温线,其斜率为(1.88t+2492),故温度愈高,其斜率愈大。因此,这许多成直线的等t线并不是互相平行的。,一组与纵轴平行的直线。在同一条等H线上,湿
10、空气的露点td不变。,一组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在同一条等I线上,湿空气的温度t随湿度H的增大而下降,但其焓值不变。,4 等相对温度线(等线),当湿空气的湿度为一定值时,温度愈高,其相对湿度值愈低,即其作为干燥介质时,吸收水汽的能力愈强,故湿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必须经过预热器预热提高温度,目的除了提高湿空气的焓值使其作为载热体外,也是为了降低其相对湿度而作为载湿体。,5 水蒸汽分压线,该线表示空气的湿度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pv之间关系曲线。当湿空气的总压不变时,水蒸汽的分压pv随湿度而变化。水蒸汽分压标于右端纵轴上,其单位为kN/m2。,干球温度t、露点td、湿球温度tw(或绝热饱和温度tas)都
11、是由等t线确定的。,根据湿空气任意两个独立的参数,就可以在H-I图上确定该空气的状态点,然后查出空气的其他性质。,非独立的参数如:tdH,pH,tdp,twI,tasI等,它们均在同一等H线或等I线上。,湿焓图的说明与应用,通常根据下述已知条件之一来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已知条件是:,()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w;,()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和露点td ;,()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和相对湿度。,例: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m2 , 湿度为H=0.02 kg水/kg干空气,干球温度为70o C。试用I-H图求解: (a)水蒸汽分压p; (b)相对湿度 ; (c)热焓; (d)露点td
12、 ; (e)湿球温度tw ;,解 由已知条件:101.3kN/m2, H=0.02 kg水/kg干空气,t=20o C,在I-H图上定出湿空气的状态点点。 pv=3kN/m2 =10% I122kJ/kg干空气 td=24oC tw=33o C,1 间壁式加热和冷却,若空气的温度变化范围在露点以上,则空气中的含水量始终保持不变,且为不饱和状态,为等湿过程,过程线为垂直线。,三、湿空气的基本状态变化过程,2 间壁式冷却减湿,利用上述方法,如果将凝结出来的水分设法除去,再将所得的饱和空气加热,则不会恢复原来的状态,而空气的湿度小于原空气的湿度,即达到减湿的目的。,上述间壁式冷却过程当进行至露点,空
13、气即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冷却时,水蒸气就在冷却壁面上凝结出来,而且温度不断降低,但空气始终在饱和状态。,3 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若混合后的空气状态点落入超饱和区,例如图中3-4直线上的d点,则混合物将分成气态的饱和空气和液态的水两部分,前者的状态点为过d点的等温线与=1线的交点e。,设有状态不同的空气1和2,对应的干空气的量为G1和G2,对应的状态为(H1,I1),(H2,I2)。两空气混合后,由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可求得,4 绝热冷却增湿过程,绝热饱和过程的进行,其结果一方面表现为空气的冷却,另一方面表现为空气的增湿,故称为绝热冷却增湿过程。,空气和水直接接触时,空气的状态变化可视为空气和液态
14、水表面边界层内的饱和空气不断混合的过程。,若空气(以A点表示)与温度为tas的冷却水(其表面的饱和空气以B点表示)相接触,由于水温保持不变,B点的位置也固定不变,则空气的不断混合过程就表现为空气状态从A点不断向B点移动。,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干燥过程的计算中应通过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计算出湿物料中水分蒸发、空气用量和所需热量,再依此选择适宜型号的鼓风机、设计或选择换热器等。,一、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1 湿基含水量w,以湿物料为计算基准的物料中水分的质量分率或质量百分数。,不含水分的物料通常称为绝对干物料或称干料。以绝对干物料为基准的湿物料中含水量,称为干基含水量,亦即
15、湿物料中水分质量与绝对干料的质量之比,单位为kg水分/kg绝干料。,两种含水量之间的换算关系为,2 干基含水量:,L绝干空气的消耗量,kg绝干气/s;H1,H2分别为湿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湿度,kg水气/kg绝干气;X1,X2分别为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干基含水量,kg水气/kg绝干料;G1,G2分别为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流量,kg湿物料/s;G绝干物料的流量,kg绝干料/s。,通过物料衡算可确定将湿物料干燥到规定的含水量所蒸发的水分量、空气消耗量、干燥产品的流量。,二、物料衡算,1 水分蒸发量W,2 干空气消耗量 L,对上图所示的连续干燥器作水分的物料衡算,以1s为基准。,令l=L/W,称为比空气用
16、量,其意义是从湿物料中气化1kg水分所需的干空气量。,如果新鲜空气进入干燥器前先通过预热器加热,由于加热前后空气的湿度不变,以H0表示进入预热器时的空气湿度,则有,上式说明:比空气用量只与空气的最初和最终湿度有关,而与干燥过程所经历的途径无关。,3 干燥产品的流量G2,湿空气的消耗量为:,例:在一连续干燥器中,每小时处理湿物料1000kg,经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有10%降至2%(wb)。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湿度H1=0.008kg水/kg绝干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度为H2=0.05 kg水/kg绝干气,假设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水分蒸发量、空气消耗量以及干燥产品量。,进入干燥器的绝干物料为
17、G=G1(1-w1)=1000(1-0.1)=900kg绝干料/h,解:(1)水分蒸发量:将物料的湿基含水量换算为干基含水量,即,水分蒸发量为W=G(X1-X2)=900(0.111-0.0204)=81.5kg水/h,(2)空气消耗量,原湿空气的消耗量为:L=L(1+H1)=1940(1+0.008)=1960kg湿空气/h,(3)干燥产品量,单位空气消耗量(比空气用量)为:,Qp预热器的传热速率,kw;QD向干燥器中补充热量的速率,kw;QL干燥器的热损失速率,kw,通过干燥器的热量衡算可以确定物料干燥所消耗的热量或干燥器排出空气的状态(H2,t2,I2 )。,三、热量衡算,1 预热器的热
18、量衡算,2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3 干燥系统消耗的总热量,若忽略预热器的热损失,以1s为基准,则有,湿物料的焓,假设: (1)新鲜空气中水蒸气的焓等于离开干燥器时废空气中水蒸气的焓,即:Iv0=Iv2。 (2)进出干燥器的湿物料比热相等,即:Cm1=Cm2=Cm。,由于,由上式可以看出:向系统输入的热量用于:加热空气、加热物料、蒸发水分、热损失等四个方面。,4 干燥系统的热效率,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为:,定义:,若忽略湿物料中水分代入系统中的焓,则有,Qv=W(2490+1.88t2)-4.1871W,使离开干燥器的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加(注意吸湿性物料);,提高热空气进口温度(注意热敏性物料);
19、,废气回收,利用其预热冷空气或冷物料;,注意干燥设备和管路的保温隔热,减少干燥系统的热损失。,提高热效率的措施,例:某糖厂的回转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为4030kg/h(产品),湿糖含水量为1.27%,于310C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为360C ,含水量为0.18%,此时糖的比热为1.26kJ/kg绝干料0C 。干燥空气的初始状况为:干球温度200C ,湿球温度170C ,预热至970C后进入干燥室。空气自干燥室排出时,干球温度为400C ,湿球温度为320C ,试求: (1)蒸发的水分量;(2)新鲜空气用量;(3)预热器蒸气用量,加热蒸气压为200kPa(绝压);(4)干燥器的热损失,QD
20、=0;(5)热效率。,例题,解:,进入干燥器的绝干物料为G=G2(1-w2)=4030(1-0.18%)=4022.7kg绝干料/h,水分蒸发量为W=G(X1-X2)=4022.7(0.0129-0.0018)=44.6kg水/h,(1)水分蒸发量:将物料的湿基含水量换算为干基含水量,即,(2)新鲜空气用量:首先计算绝干空气消耗量。,绝干空气消耗量为:,新鲜空气消耗量为:L=L(1+H0)=2877.4(1+0.011)=2909kg新鲜空气/h,由图查得:当t0=200C,tw0=170C时,H0=0.011kg水/kg绝干料; 当t2=400C,tw2=320C时,H2=0.0265kg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物料 干燥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