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师)课件.ppt
《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师)课件.ppt(1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3,1,儿童行为矫正 理论与实践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胡荣华,2022/12/3,2,一、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2022/12/3,3,(一)问题行为,1. 问题行为的含义心理学家将需要矫正的行为,统称为问题行为。所谓问题行为,就是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2022/12/3,4,(一)问题行为,2. 问题行为的特征(1)是异常行为异常行为是指个体的某项行为异于常态,即偏离年龄和教育水平相近的人的平均值。偏离表现为过渡、不足或不适当。,2022/12/3,5,(一)问题行为,正常和异常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级,多数儿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异常表现。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分:测量并与平均数对比,差值超过某个临界值,就算异常行为。到底超出多少时是标准,不同的心理学者之间有不同的观点:有80%的;有90%的;有95%的。一般倾向于90%。,2022/12/3,6,(一)问题行为,也有人认为行为是否正常,主要依赖个体的主观判断,而不是客观标准。如优生和差生迟到。主观判断易受文化价值观影响,如对同性恋的看法。,2022/12/3,7,(一)问题行为,(2)是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不是所有的异常行为是问题行为。有害:对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生活、学习、生活造成困扰或危害。有时是否有害不太容易界定。,2022/12/3,8,(一)问题行为,3.
3、 问题行为的类型林正文、伍新春、吕静等人的观点:行为不足:是指行为发生次数太少或强度太弱;行为过度:是指行为发生次数太多或者强度太大;行为不当:是指所表现的行为与所处的情境不相匹配(不该做的做了,该做的不做)。,2022/12/3,9,杨晓玲的观点: 暴怒发作行为 攻击行为 自伤行为 社会退缩行为 顽固性习惯 多动行为 遗尿 儿童恐惧行为 强迫行为 生活自理能力,2022/12/3,10,Schaefer 与 Millman (1988)的观点: 不成熟的行为:好动、冲动、注意力低、小丑行为、白日梦、肮脏邋遢、不善于利用时间、自私、过渡依赖 缺乏安全感的行为:焦虑、害怕、自卑、忧郁、过渡敏感、
4、完美主义 不良习惯:吮吸手指、咬指甲、尿床、大便失禁、睡眠困难、拒绝睡觉、睡不稳、梦魇、觉醒困扰、失眠、进食问题、口吃、抽搐 与友伴有关的问题:攻击、手足相嫉、坏朋友、残酷、社交孤立 反社会行为:不服从、火爆脾气、不诚实(偷窃、说谎、欺骗)、说脏话、玩火、破坏性、逃家、逃学 其他问题:药物滥用、烟、酒、大麻、吸入性药品、各类药物、过度自慰、性游戏、性别角色偏差、未婚先孕、缺乏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不良,2022/12/3,11,(一)问题行为,4. 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1)生理因素不良的生理条件主要来自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源于先天的基因遗传,也可能源于母亲孕产期的不良因素,或后天的创伤与
5、疾病)。a.遗传:如精神病家族史b.孕期不良因素(特别是三个月内):母亲酗酒、病毒性感冒、营养不良、病毒感染,2022/12/3,12,(一)问题行为,c.产程中的不良因素:早产导致体重过轻,大脑发育未全,难产,生产过程中的窒息,产程过长,使用产钳等;剖腹产容易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d.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大脑外伤、病毒性脑炎、营养不良等,2022/12/3,13,(一)问题行为,(2)家庭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结构、父母婚姻状况、教养方式、特殊家庭事件等。,2022/12/3,14,2岁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抽动症,一名天津市某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父亲,总结生活经验,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经受严峻的
6、生存考验,与妻子商量之后,决定让保姆每天把孩子送到离家500米远的一个建筑工地,接受噪音和混乱环境的锻炼,让孩子每天听两个小时的打桩、搬运、吵闹的噪音。孩子仅接受了20天熏陶后,就出现了挤眉弄眼和耸鼻子之类的抽动现象,到医院就医,得知是惊吓、混乱导致了儿童出现抽动症。,2022/12/3,15,(一)问题行为,(3)学校及社会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等。社会所主导的价值观。电视、电影、追星、网络等。,2022/12/3,16,(二)行为矫正,1. 行为矫正的含义 是指依据学习原理(行为学习理论或认知学习理论)分析与矫正问题行为,从而引起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得到矫正,良性行为得到建立或增强)的
7、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2022/12/3,17,(二)行为矫正,2. 行为矫正的应用(1)应用的领域a. 教育方面b. 临床心理方面c. 医药和保健方面(行为医学)d. 行为团体心理学方面(心理咨询机构)e. 工业、商业和人事管理方面f. 运动心理方面,2022/12/3,18,(二)行为矫正,(2)应用的原则a. 防止滥用b. 避免误用c. 防止损害儿童心理健康d. 遵循道德准则,2022/12/3,19,二、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2022/12/3,20,(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2)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2022/12
8、/3,21,(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条件反射之前: NS(铃声)无唾液分泌 UCS(牛肉)UCR(唾液分泌)条件反射之中: CS(铃声)+ UCS(牛肉)UCR(唾液分泌)条件反射之后: CS(铃声)CR(唾液分泌),2022/12/3,22,揖驴的故事,明朝有位徐文长,他的叔叔每次来到他家里,都会指责他行为放荡不羁,多次后,他的心理非常不舒服。于是他溜到屋后,对着叔叔骑来的驴子作一个揖,然后重重地鞭打它一顿,如此连续几次,驴子一见作揖,就惊跳起来。待他叔叔临走,骑上驴子,徐文长很恭敬地对他叔叔深深一揖,那只笨驴以为又要挨打,忽然暴跳起来,把叔叔摔了下来。,2022/12
9、/3,23,2022/12/3,24,(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定律(1)习得律: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2)消退律: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最终消失。,2022/12/3,25,(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3)泛化律: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与新刺激和原来刺激的相似程度成正比。(4)分化律: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
10、条件刺激和与之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条件作用过程。,2022/12/3,26,(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3. 经典条件反射的应用研究(1)华生的恐惧情绪形成实验,2022/12/3,27,约翰布鲁德斯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婴幼儿心理教养。,2022/12/3,28,(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华生和其学生雷纳(Rayner)1920年对一个约1岁大的小男孩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个原本十分喜爱小白兔的男孩后来见了小白兔就大哭,并扩展到看见任何白色的玩具动物都害怕。他们
11、的做法是:在小白兔出现的时候,发出一个足以令小男孩恐惧的巨大声响。,2022/12/3,29,(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琼斯的恐惧情绪消除实验1924年,琼斯(Jones)利用经典性条件情绪反应原理,从事了一项反条件情绪反应实验。实验对象是一个惧怕小动物的34个月大的男孩。其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喜欢的食物高兴白兔 惧怕白兔 +喜欢的食物 高兴白兔 高兴,2022/12/3,30,B.F.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Hamilton University 获文学学士 Harvard University获硕士、博士学
12、位(1930,1931),(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2022/12/3,31,1923:Edward died suddenlyBegan tutoring the son of professor, Arthur Percy SaundersMet Robert Frost decision to be a writer,1922:Moved to Clinton and studied at Hamilton College (1922-1925),2022/12/3,32,(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1. 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斯金纳箱是斯金纳在 “桑代克迷笼”的
13、基础上经过改进而设计的一种实验装置。 实验结论,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影响着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2022/12/3,33,经典实验,2022/12/3,34,Skinner Box,OPERANT,C O N D I T I O N I N G,2022/12/3,35,(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2. 强化理论:强化是指在条件作用中,凡是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反应概率的一切刺激和事件都是强化。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2022/12/3,36,(三)认知行为学习理论,1.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理论: 理论概要:艾里斯认为,行为者的情绪困扰是由个人的不合
14、理信念所引起,所以要教导行为者学习“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以消除行为者的情绪困扰。该理论又叫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建立的相应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中,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后果。,2022/12/3,37, 不合理信念的特点: 绝对化要求:就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定会产生或必定不会产生的信念。 过分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以一当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的过分概括化;对他人的过分概括化。 过分夸大化:这是一种消极的想法,即认为某一事情的发生会十分可怕,非常糟糕,是灾难性的。这种
15、想法使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中不能自拔。,2022/12/3,38,(三)认知行为学习理论,2、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 理论概要:贝克是受过严格的精神动力疗法的训练。在长期观察抑郁症等情感失常者的行为表现后,深刻感到认知过程是这些病症的核心问题。因此,在他的认知治疗与情绪异常一书中指出,行为者的感情和行为大部分取决于行为者本人对周围世界的解释、想法和认知模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与行为反应。,2022/12/3,39,认知行为疗法的出发点是确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的原因。贝克论证说,抑郁症病人往往是由于错误地做出逻辑判断而产生抑郁,由于歪曲了事实的含义而自我谴责
16、。一件很小的事情,会被抑郁症病人看成是生活中已经完全绝望的表现。因此,抑郁症者对自己总是做出不合逻辑的推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的思想去解释所有的事件。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行为者不良的、歪曲的认知和观念。,2022/12/3,40,(四)社会学习理论,1. 观察学习的含义:观察学习,就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间接性)学习。由于观察学习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社会行为的习得和个体社会化的历程,因此这一理论也称社会学习理论。,2022/12/3,41,人物简介,班杜拉 (A.Bandura, 1925- )1925年生于加拿大1952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53
17、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至今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兴趣在于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2022/12/3,42,经典实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1968年),2022/12/3,43,(四)社会学习理论,2. 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1)榜样及其示范行为的特征:A. 榜样的特征:榜样受人尊敬、社会地位高、能力较强、拥有权力且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等时,更容易被观察者模仿学习。,2022/12/3,44,(四)社会学习理论,B. 示范行为的特征: 独特性与复杂性:独特而且简单易学的行为容易成为观察者学习的对象; 流行性:榜样的行为越流行越容易被模仿,如各种大众传媒中的榜样行为极易成为“
18、时尚”; 功能性:被奖励的榜样行为比被惩罚的榜样行为更容易被模仿。,2022/12/3,45,(四)社会学习理论,(2)观察者的特征:A. 观察者的信息加工能力与情绪唤醒水平:信息加工能力强、情绪唤醒水平高的个体,能从观察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模仿的质量也就越高。B. 知觉定势:观察者过去的知觉定势,会影响他们在观察中抽取什么特征,以及如何对所见所闻做出解释。,2022/12/3,46,(四)社会学习理论,C. 人格特征:缺乏自信、经验缺乏、低自尊、依赖性强的个体更容易模仿。D. 先前经验:一般而言,先前获得强化经验的行为在当前的观察学习情景中,将比较容易受到注意。由于不同观察者在上述因素方面存在
19、差异,因而会产生不同水平的观察模仿,如直接性模仿;抽象性模仿、创造性模仿等。,2022/12/3,47,(四)社会学习理论,(3)榜样与观察者的关系特征:榜样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观察者的模仿学习。,2022/12/3,48,三、强化,2022/12/3,49,(一)强化与强化物的含义及类型,1. 强化与强化物的含义所谓的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所谓强化物,就是指能起到强化作用的事件或刺激,也就说,它的出现可以提高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2022/12/3,50,2. 强化的类型,正强化与负强化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20、无条件强化与条件强化,2022/12/3,51,2. 强化的类型,(1)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又叫积极强化,阳性强化):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导致刺激的出现或刺激强度的增加,并且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概率的过程。如获得食物或加大奖励。负强化(又叫消极强化,阴性强化):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如回避电击或减轻惩罚。,2022/12/3,52,2. 强化的类型,(2)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连续强化:就是指当所需要的目标行为一旦发生,就给予强化的方法。也就是说,只要行为发生,就能获得强化。间歇强化:就是指一种偶然的(或间歇的
21、)而不是每一次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很多行为都是通过间歇强化获得的,因为有些行为不可能每次都获得强化(只有部分能被强化),如买彩票、赌博等。因此它又叫部分强化。,2022/12/3,53,2. 强化的类型,间歇强化与连续强化的比较:使用阶段上 克服餍足效果上操作的可行性上,2022/12/3,54,2. 强化的类型,(3)无条件强化与条件强化无条件强化:对食物、水、性等追求和对高温、严寒、疼痛等的逃避,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有机体的基本需求相关,因此称它为无条件强化,或原始强化。将食物、水、性等自然的积极刺激称为无条件强化物。将高温、严寒、疼痛等自然的消极刺激称为无条件惩罚物。
22、,2022/12/3,55,2. 强化的类型,条件性强化:分数、名次、称赞、金钱等中性刺激,由于和已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无条件强化物或已被条件化的强化物)的反复多次联系,也获得了强化的力量。人们把这种强化称为条件性强化,又称次级强化。它们的价值不是自然获得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分数、名次、称赞、金钱等刺激物叫条件性强化物。,2022/12/3,56,3. 强化物的类型,(1)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无条件强化物:就是本身就具有强化作用的自然物。包括食物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即拥有性强化物。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机体的基本需要(尤其是生理需要)有关。因此,又被称为“原级强化物”。,2022/12/3,57
23、,3. 强化物的类型,条件强化物:根据条件强化物的性质再进行分类,又可以分成两类:物类强化物和社会性强化物。物类强化物(也称为次级强化物)是指一些物品原初不具有强化的作用,通过和其他“原级强化物” 的联系而获得强化力量的刺激物。一般地,学校惯用的分数、奖状、毕业证书、奖金等都属于物类强化物。因为它们能换取赞赏、表扬、食物、衣服、娱乐品等。,2022/12/3,58,3. 强化物的类型,次级强化物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不容易受某一短缺状态的影响。即个体对强化物的需要程度较为一致,不为训练环境所左右;第二,由于其强化价值由原级强化物的强化价值累积而成(如钱可以买吃的,也可以买玩的和用的),因此其吸引
24、力比单独的原级强化物大得多。社会性强化物(也称为高级强化物)是指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关怀或赞美的动作、语言及表情,诸如微笑、感谢、拥抱、拍肩膀等。,2022/12/3,59,3. 强化物的类型,2、根据强化物的内容消费性强化物:就是指糖果、饼干、水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它们往往属于无条件强化物,其强化价值是不需要学习就有的。活动强化物:就是指人们喜欢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倾向于争取的各种权利,如打游戏、看电视、出外郊游、参加娱乐活动、获得自由空间等。,2022/12/3,60,最早系统研究活动强化物的是普雷马克(D.Premack,1965),他的研究结论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让孩子们从
25、两种活动中选择一种:其一是玩弹球游戏机;其二是吃糖果。当然一些孩子选择了前者,一些孩子选择了后者。有趣的是,对于更喜欢糖果的孩子,若将吃糖果作为强化物,便可以增加其玩弹球游戏机的频率;相反,对于更喜欢玩弹球游戏机的孩子,若以玩弹球游戏机作为强化物,便可提高其吃糖果的量。由此可见,比较喜欢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不太喜欢的活动。 这种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吃了这些蔬菜就让你吃肉”,“做完作业后,让你看一个小时的电视”等等,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 普雷马克原理应用的条件:低概率行为(目标行为)在先,高概率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为矫正 心理 辅导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