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课件.ppt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液检查 临澧中医医院检验科 刘军,第四篇 实验诊断,血常规检查,即全血细胞分析,可以对感染、炎症、手术后、血液系统疾病、肝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标本采集与要求抗凝剂 :EDTA-K2静脉采血方法 :4小时内测定毛细血管采血方法 :半小时内测定手指血与静脉血有差异,条件允许尽可能静脉采血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似生理条件下采血,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实质上是指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包括血细胞计数与分类、血红蛋白测定及网织红细胞计数等众多分析项目,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最常用的仪器。,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
2、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根据其体积大小分配并存储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收集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表示在Y轴上,体积数据以飞升(fl)为单位,表示在X轴上。可将白细胞体积从30450fl分为256个通道,每个通道1.64fl,依据体积大小分别将其放在不同的通道中,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初步确认:第一群是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体积在3590fl之间;第二群是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核细胞,体积在90160fl,;第三群为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它分叶多,颗粒多,体积可大至160fl以上。,中间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小孔管。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小板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因此血小板计数
3、准确容易。当血细胞悬液中含有异常血细胞(如小红细胞)时,划分界限不清。为使血小板计数有较高的准确性,计算机对血小板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将血小板计数的上限阈值判定线放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分布图交叉部分的最低处计数 。,3.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细胞进行检测,以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白细胞直方图,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2、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增生症,红细胞直方图,不同类型贫血红细胞直方图,血小板直方图,各类血小板直方图,单核,淋巴,
4、嗜碱,中性,嗜酸,白细胞五分类散点图,SFL荧光强度(RNA ,DNA),SSC侧向散射光强度(细胞核的分叶情况、有无颗粒),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尿液分析的内容,尿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一、尿液的理学检查,包括对尿量、颜色、透明度、比密、气味、(酸碱度)、渗透量、电导率等物理指标进行分析检验。,二 尿液的常规化学检查,尿液干化学检验项目主要有:pH、比密、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白细胞(粒细胞酯酶);维生素C。,干化学检查和镜检,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文献证明,尿干化学检查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项目,不能取代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尿液干化学检查的所有内容
5、也都是过筛性检查内容,并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内容;而显微镜检查也不能取代化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干化学检查与湿化学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应用价值也有不同。,常见的几个问题,红细胞:干化学(+)镜检(-):可能由于尿液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或某些患者尿液中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干化学(-)镜检(+):可发生在尿中含大量维生素C或试带失效时。白细胞:干化学(+)镜检(-):可能为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过长或其他原因致使白细胞破坏。干化学(-)镜检(+):多发生在尿液中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时。,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尿液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也称作尿沉渣检查或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显微镜检查包括定
6、性检查、定量检查、红细胞形态分析等内容。常规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的内容是细胞、管型、结晶三大类成分。同时注意发现异常细胞和寄生虫。,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学比较,尿液细胞检查,1.红细胞,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淡黄色,直径大约78m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低渗透压尿中红细胞胀大,使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红细胞。高渗透压尿中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桑葚状。PH对红细胞的影响:酸性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体积变小。碱性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外层面积增加,细胞肿胀容易溶解破裂,边缘不规则。,血尿,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红细胞不超过100
7、万个,随机一次尿如果不离心浓缩,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离心浓缩后高倍镜视野下偶见。尿液离心沉淀后每个高倍镜视野可见12个红细胞,即为红细胞增多。尿液中镜下红细胞3/HPF,且肉眼不能看到尿液显血色,称为镜下血尿。1L尿液中含血量在1ml以上,肉眼能观察到尿呈红色,称为肉眼血尿。,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道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受肾小球基底膜挤压,因而其形态正常。来自肾小管的红细胞虽可受PH及渗透压变化的作用,但因时间短暂,变化轻微,故呈均一性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肾小球性血尿,即变形红细胞性血尿,其中的红细胞形态变化与肾小球基底膜病理性改
8、变对红细胞的挤压损伤,各段肾小管内不断变化的ph、渗透压、介质张力、代谢产物对红细胞作用有关。,临床意义,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见于暂时性血尿、泌尿系统自身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尿液蛋白质一般不增多。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常伴有尿蛋白增多及管型出现。,2.白细胞,尿中性粒细胞呈圆球形,直径1014m,较红细胞大,不染色时的细胞核较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无明显蜕变,常分散存在,外形完整。,在正常尿中可偶然见到12个白细胞/HPF,如果高倍视野见到5个白细胞或每小时尿白细胞4000个,称为镜下脓尿。如尿液含大量白细胞,成乳白色,含甚至出现凝块,称为肉
9、眼脓尿。闪光细胞(glitter cell):在低渗条件下有时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故称为闪光细胞。,白细胞检查,脓细胞:是由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性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形成,其外形多变,细胞质内充满颗粒,细胞核模糊不清,常聚集成团,边界不清。,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急性期,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也见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分泌物污染尿液。淋巴、单核细胞增多:见于肾移植术后、慢性炎症、新月形肾小球肾炎,应用抗生素、抗癌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
10、胞增多: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可见。,3.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约为白细胞的23倍,可分为小吞噬细胞和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多吞噬细菌等微小物体;大吞噬细胞来自单核细胞称为巨噬细胞,边缘不整齐,胞核呈肾性或类圆形,胞质丰富,胞质内含有大量被吞噬的物体,有时胞质能见到空泡及伸出的阿米巴样伪足。,临床意义,尿中吞噬细胞可见于泌尿系统急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且常伴白细胞增多,并伴有脓细胞和细菌。尿吞噬细胞的多少常与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4.上皮细胞,尿中上皮细胞来源于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可按组织学和形态学进行分类,对泌尿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常规 血细胞 分析 直方图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