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 系 结石和感染课件.ppt
《胆 系 结石和感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 系 结石和感染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胆 系 结 石 和 感 染,2,一. 概述,胆道系统结石和感染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其中、结石和感染常互为因果。这类疾病是我国的常见急腹症原因之一,目前,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病有增高的趋势。,3,4,5,(一) 解剖生理概要,1. 解剖: 胆囊; 其体表投影在右侧腹 直肌外缘,与第9肋软骨 交界处,贴于肝脏脏面的 前缘。形状如梨形,长约 79Cm,宽约2.53.5Cm。,6,分为底、体、颈,颈部略为突出形成囊袋状,称为哈特曼氏袋,胆囊结石藏于此处。颈与胆总管之间为胆囊管,长约2.54Cm,直径0.3Cm,其内粘膜呈螺旋状,能节制胆汁的出入。,7,
2、胆管: 肝内胆管:肝内胆管起始于毛细胆管,逐渐汇合成区域胆管肝段胆管,左、右肝管,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左、右肝管分别引流左半肝和右半肝的胆汁。肝内胆管呈树枝状。 肝外胆管:左右肝管汇合处至胆囊管开口处是肝总管,开口以下为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8Cm,内径0.60.8Cm。其下端在十二指肠第二段内侧壁扩大形成胆总管,8,壶腹(泛特氏壶腹),然后进入十二指肠腔。 胆总管在壶腹部大约有70与主胰管汇合,形成共同开口,进入十二指肠。发生感染时,可互相影响。下端有胆总管口括约肌(Oddi),有控制胆汁、胰液排出的功能。,9,2. 生理: 胆汁的分泌及其成分, 分泌:胆汁由肝细胞分泌,正常成人每
3、天分泌胆汁6001000ml。平均800ml。胆汁的分泌是受神经、内分泌影响的。迷走N兴奋,胆汁分泌增加;交感N兴奋,胆汁分泌减少。 十二指肠粘膜受胃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刺激释放“促胰胆素”, 胆汁分泌增加,并使胆囊,10,收缩。胆汁的分泌压力约300mmH2O。胆管内压力如果接近300mmH2O,胆汁分泌减少,超过300mmH2O时,胆汁分泌停止。 成分:胆汁中97是水,其余含有胆盐、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酸及电解质。胆汁正常颜色呈黄绿色,是由于含有可溶性胆红素。,11, 胆囊胆道的生理: 浓缩和储藏胆汁:每日分泌的800ml左右胆汁,极少直接进入十二指肠,绝大部分储存在胆囊内,水电解质
4、被胆囊粘膜吸收,使其浓缩大约10倍。以备进食后排出胆汁。胆囊还具有缓冲胆道内压力的作用。 胆汁的排出:胆汁排出的过程是胆囊收缩、胆总管口括约肌松弛的一种协调运动。,12,(二) 胆结石的成分及分布特点:,1. 胆固醇结石:含胆固醇为主,色淡、灰黄,质硬、表面光滑,呈椭圆形或多面形、颗粒状,如石榴籽样。X线不显影。2. 胆红素结石:以胆红素为主要成分。棕红色或棕黑色,质软易碎,有的呈泥沙样或细砂粒,大小不等,X线不显影。3. 混合结石:以胆固醇、胆红素、,13,钙盐组成。可有不同形状、大小 不等,质硬,切面分层状。少数含钙量高者X线可显影。 分 布:结石可在胆道仍何部位。胆囊结石主要是胆固醇结石
5、或混合结石;胆管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14,15,二. 胆囊结石和胆囊炎,(一)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1. 理化因素改变: 胆固醇是不溶于水的,但在胆汁中,正常情况下,胆固醇不会发生沉淀。这是由于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形成稳定的胶态分子团,使相对高浓度的胆固醇包绕并在胆汁中均匀分布。胆盐与胆固醇的比例,16,需维持在20301,如果低于131胆固醇就会从胆汁中沉淀析出胆固醇结晶,逐渐聚合成结石。2. 代谢因素: 胆囊结石多见于有多次妊娠的妇女。在妊娠后期血中胆固醇浓度增高,使胆汁中胆固醇增高。生活水平提高,高脂肪饮食、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等都会使胆囊结石生成机会增多。,17,3. 核心作用: 胆汁中
6、的脱落细胞、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寄生虫卵可成为结石核心,聚集增大。4. 胆汁瘀滞: 胆汁瘀滞是结石形成的基本条件,没有胆汁瘀滞即不会形成较大的结石。实验观察发现,胆汁在胆囊中停滞时,胆盐和胆固醇的浓度虽没有改变,但胆汁中的胆固醇有,18,分层现象。胆汁长期瘀滞时,胆盐还会被吸收。因而胆固醇在瘀滞胆汁中容易沉积析出形成结石。,19,(二) 胆囊结石与胆囊炎的关系,胆囊炎的发生多因胆囊结石的存在。非结石性胆囊炎极少。结石可阻塞胆管或损害粘膜,在此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组织水肿,胆汁排出不畅,又有利于结石的形成,彼此互为因果关系。,20,胆囊结石胆囊炎 胆汁瘀滞,21,(三) 胆囊结石的并发症,1.
7、 结石发生嵌顿和梗阻胆囊积液继发感染胆囊炎胆囊积脓。 慢性梗阻胆囊积水。 较大的结石容易发生嵌顿梗阻。不太大的结石容易嵌于颈部或胆囊管,使胆汁排出受阻。如果是急性梗阻,胆囊体积可迅速增大,积液,22,甚多。如是慢性逐渐发生的梗阻,则胆囊内胆汁被浓缩吸收,其内充满无色液体。胆囊积液容易继发感染,甚至胆囊积脓。,23,24,2. 急性胆囊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 胆囊结石对粘膜造成机械性损害、梗阻,胆汁瘀滞,易导致细菌感染,产生急性胆囊炎的改变。病变开始时,局限在粘膜层,呈充血水肿,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进一步发展,炎症侵及胆囊壁全层,浆膜面有纤维素性或脓性渗出,为,25,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少数
8、病变严重,因胆囊急性炎症急剧发展,发生胆囊壁血运障碍、溃疡形成、坏死,为坏疽性胆囊炎,容易发生穿孔,并发胆汁性腹膜炎。,26,辅助诊断,坏疽性胆囊炎,穿孔性胆囊炎,超声,27,3. 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胆囊炎。 当急性胆囊炎缓解,进入慢性阶段。因结石存在,长期刺激,胆囊壁发生纤维性变增厚,功能减退,形成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又可急性发作,结石也因而逐渐增大。 长期反复炎症发生,最终胆囊壁发生严重的病理改变,粘膜,28,破坏,以纤维增生为主,壁增厚,失去舒缩功能、胆囊管闭塞,胆囊腔缩小,腔内被结石所填塞,形成萎缩性胆囊炎。,29,4. 胆囊周围炎症粘连、结石压迫胆肠瘘。 反复化脓炎症使周围发生粘连,
9、结石压迫形成胆肠瘘。5. 继发胆管结石和胆管炎。 较小的结石可随胆汁排泄进入胆总管而继发胆管结石和胆管炎。,30,6. 结石长期慢性刺激可发生癌变。 有一组病例统计,在1000例胆囊癌,73合并有胆囊结石。,31,(四) 临床表现,1. 特点: 多见于中年、肥胖女性。生活水平提高,男性也不少见。 大多有多次反复发生急性胆囊炎病史。 每次发病前常有一定诱因,如饮食不当、脂肪餐、精神刺激等。,32,2. 急性胆囊炎的表现: 症状: 腹痛,为右上腹肋缘下持续性腹痛并有阵发性绞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发烧,一般有中等度发烧,体温大多在39以 下,一般无寒战。当有严重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时,可有超过3
10、9以上高热和寒战出现。,33,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厌食。黄疸,一般无黄疸,仅有约13病人发生黄疸,为炎症波及到胆总管,或结石对胆总管产生压迫、粘连等情况时才出现黄疸,且程度较轻,34, 体征:右上腹肋缘下压痛,腹肌紧张; 体检时,右上腹较饱满,有不同程度的触痛和腹肌紧张。如果炎症波及到胆囊浆膜,则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发生穿孔时,可有右上腹或全腹膜炎。墨非氏征阳性。胆囊肿大,35,有时可摸到炎症肿大的胆囊、或被大网膜包裹形成的炎性包块。急性胆囊炎并有胆囊积液时,肿大的胆囊可在髂前上棘平面摸到胆囊底。 实验室检查: WBCDC增高。增高的程度提示有无并发症,当胆囊积脓、坏疽、穿孔时常超过2万以上。
11、,36,胆道特殊检查 - US,无创、安全、快速、简便、经济、准确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95%以上,37,胆囊结石,38,3.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表现: 症状:不典型。多数表现为慢性消化不良、 厌油、右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可有急性 胆囊炎发生。少数无症状或长期表现为慢 性消化不良。 体征:仅有右上腹胆囊区的深压痛。胆囊积水时可摸到光滑无触痛的胆囊。,39,(五) 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 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根据前述症状、体征、 大都可以作出临床诊断。进一步明确可行B超检查。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因症状、体征均不典型,很难与慢性消化不良、,40,胃病区别。确定诊断须经B超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石和感染课件 结石 感染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