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doc
《乡镇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镇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 乡镇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篇1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选调生到村任职要求,立足本村发展实际,特以“基层党组织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为题,围绕本村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开展入户走访、征求意见、实地调研,并撰写本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一定建议对策,具体内容如下。一、基本情况_村地处_市_区河东片区,浅丘地貌,交通便捷,幅员面积5。62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694户20_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有中共党员82名。近年来,_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一产奠基、二产增效、三产融合,盘活“僵尸”集体经济,成功打造“_荷乡”“稻田艺术”研学旅游路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2、流转土地近2000亩,其中自主经营荷藕、冬桃、金槐等500余亩,合作社下属餐饮店一家,20_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_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二、主要工作成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一)坚持党建引领促“_之变”。20_年,村建制调整改革后,新班子面对产业发展残局、资产闲置、群众期盼等巨大压力,坚持积极规划、走出去、引进来、谋出路,因地制宜整合闲置资源,盘活“僵尸”经济,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20_年,村集体通过举办“荷花节”收
3、取门票、观光车票、开办餐饮店、种植高粱、菜藕等年收入达106。5万元,带动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增收36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带动村民务工增收90。4万元。产业发展经过“一落一起”后,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一负一正”、群众信访和幸福指数“一降一升”、产业业态“由单到多”、组织力“由弱变强”。(二)坚持党建引领造“_之美”。村党总支围绕_“农旅兴区、工业强区”发展主线,积极创建片区经济中心村和“水稻+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村集体自主经营荷藕150余亩。荷花观赏季后,将菜藕加工包装成系列产品,在荷塘养殖鱼、虾、蟹等,供游客垂钓。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既可以搞种养殖,到村合作社加工、包装、销售农副
4、产品,也可以在合作社务工,还有的办起农家乐、民宿接待八方来客,整村产业形态更加多元化,造就产业之美;为丰富产业业态,发展延时经济,种植反季节果蔬作物冬桃和金槐350亩,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实现四季之美;为提升村民幸福感,全覆盖绿化、亮化“柏马环线”村道6。8公里,创建“最美村道”,通过举办全市乡村旅游文化节、文化三下乡、“藕遇”主题摄影、歌舞比赛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孝老敬老等评选活动,推动乡村治理向上向好发展,突出治理之美。(三)坚持党建引领圆“_之梦”。打造形成柏马旅游环线,展现荷花、稻田、生态之美,发展自然生态研学;打造不同主题、不同季节的农家幸福田园,发展农事体验研学;盘活老村委
5、会、农户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恢复成老盐井工业基地、清代古建筑景点及现代园艺、竹编技术体验中心,发展民俗传承研学;打造形成“春有耕种、夏可赏荷、秋来采收、冬尝美食”的美丽乡村,并辐射带动周边镇村进行全域研学。三、发展面临问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但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也面临矛盾问题多、村组干部信心不足、攻坚难度大等现实问题。(一)干事创业信心不足。农村实现“一肩挑”后,基层党组织“领头羊”任务成指数增长、“三务”缠身、分身乏术,投入到经济发展的精力不足。同时,村组干部大多认为发展农业风险高,如果产业发展成功,受益者是村民,如果经营失
6、败,就会背负“骂名”,进而产生不敢闯、不敢创、不敢干的消极思想。(二)粗放型管理收益难达预期。村组干部发展产业大多按“老办法”“老黄历”,市场营销意识薄弱,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处于无人监管、无专业人员指导状态,导致农副产品质量不高、产量低下、进入市场困难,进而影响注册商标、树立品牌的积极性。比如本村菜藕收成后大多在乡村集市零售或在县城农贸市场批发,米槐茶销售渠道只有通过专场产销会或接待使用,无法达到预期收益。(三)要素保障不足持续发展困难。发展面临的人才、资金、土地等关键问题愈来愈突出,生产技术落后、土地使用限制、资金*单一、劳动力缺失成了限制发展的主要问题。_村农副产品主要为350亩冬桃、
7、金槐,产业特点是收益周期长、管理费用高、丰产风险大,每年土地流转、人工管理费高达35万元。近三年,_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高但收益较低,发展产业、包装加工、扩大规模再生产的产业链所需资金难以为继。四、主要对策建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坚持“党建+经济”两手抓、两手硬。(一)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聚民心、定调子、谋出路。一是发挥党组织核心力。产业振兴必须配强班子,只有选好“火车头”,才能不断转观念、求突破、出成效,常职干部要扬长避短、精诚合作、相互补台,全身心投入事务工作和经济发展。二是要有敢于拼搏的
8、奋斗精神。村干部要坚持不懈组织动员群众,真正融入到农户心中,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基础后,要立说立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冲锋。三是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未来发展定位、思路、路径要与时俱进,综合自身区位优势、产业特点、文化内涵,调整优化全村产业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条件成熟一点,往前发展一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二)用好用活项目资金,聚资源、打基础、惠民生。一是项目奠基的“输血”模式。积极申请上级财政支持,不断改善本村基础设施,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种养循环和产业链再造,促进三产整合发展。注重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
9、通、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二是长短结合的“造血”模式。在立足本村长期发展产业特点基础上,同步发展一些短期经济作物或者通过二次流转土地引进业主合作共建,获得“短、平、快”收益。积极动员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力等方式入股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村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有效解决发展产业所需的资金、土地等问题,缓解财政压力。三是发展共享的“溢血”模式。积极探索利益共享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村民享受发展红利,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乡村振兴,最终使集体经济发展与广大群众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强大的产业发展合力。(三)充分重视培养人才,聚智慧、解难
10、题、促发展。一是对外引进“实力股”。把具有管理经验、资金技术、眼界开阔的优秀农民工、农业种养殖大户作为引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头号仓库”。注重做好外出农民工基础信息台账和日常管理,号召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家乡产业发展,为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带来智慧、资金支持。二是对内培养“潜力股”。把培养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留得住的农村人才队伍作为产业振兴的“头号任务”。抓住年轻人群体,有条件的可以作为村级后备力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经理人进行培养。鼓励支持年轻人发展农业产业,参加乡村振兴各类培训,通过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先进经验,开拓发展理念,更好动员带动全村产业发展。三是对上争取“资源股”。把争取挂靠项
11、目资金、引进高端人才作为助力发展的“头号选择”。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充分借助联系本村的领导干部、企业、单位等力量,争取项目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理念,协调解决产业链提升面临土地、资质、营销等难题,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乡镇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篇2一、基本情况和背景介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客观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转型升级的繁重任务、生态治理的巨大压力,_镇党委、政府坚持以_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建设_X都市圈魅力中心镇”的
12、奋斗目标,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平安等各项工作,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凝聚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结合_学习教育,我深入全镇15个村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翻看台账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查找亟待解决的难题,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注入动力活力。二、好的方面_镇是县城所在地,土地面积100。4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委会,总人口15。4万人,耕地面积_X
13、余亩,山地面积_X亩,林地面积_亩。20_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_万元,其中,有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0万以上,特别是_村年收入达78万,其他10个村年收入均在6万元以上。从收入*看,有7个村依靠自有资产租赁收取租金收入,1个村依靠光伏发电产业取得收入,其他7个村由镇政府划拨资产获取收益。三、存在差距从调研情况看,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感,过度依赖政策性补助,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部分农村群众对集体经济认同感不够,认为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参与支持的热
14、情不高。导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资源资金支撑,_镇下辖15个村委会,在县城规划区内的村委会8个,规划区外的7个,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资源缺乏,水面、林地面积不广。15个村虽然都有集体经济收入,但村小组有收入的不多,其中,经济效益较好的村组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离中心城区较远的村组效益不明显。集体经济较弱的村日常运作都依赖于转移支付,根本无可用财力发展集体经济。一些村也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想法,但一提到资金,就望洋兴叹,不了了之。3、发展模式单一。从我镇情况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每年相对稳定收入主要就是租赁收入这一块。集体
15、经济较强的8个村当中有6个村是通过集体资产租赁取得的,占到总数的75%,真正依靠发展产业和其它渠道获取收入的村委会不多。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自身出发找差距和不足。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导致思想解放不能及时跟上新形势,缺乏创新思维,对经济规律研究不深,解决经济问题办法不多。二是工作上进取意识不强。由于生育二孩,为了顾及家庭,对工作上的要求有所降低,科学谋划和指导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群众观念不牢。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不深入,平常下村只注重自己要开展的工作,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四、改进措施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深处充分认清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加强对相
16、关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力度,使广大群众全面了解并理解国家的政策措施,引导群众支持、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抓好党员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二是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优化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国家正式干部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进一步落实干部干事创业容错机制,打消干部
17、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增强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解决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三是盘活村级集体资产。通过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塘、水库、门面、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采取对外招标承包、租赁、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等方式提高利用率,实现稳定、可持续性收入*。四是加大政府政策扶持。镇政府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通过“五个一批”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即对无资源、无资金且在县城规划区内的一些村,通过下放镇级资产使用权解决一批;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的通过支持发展产业带动一批;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一批;有改造村委会大楼项目的通过搬迁到
18、交通干道沿线,形成集体资产租赁解决一批;通过提供社会服务解决一批。乡镇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篇3今年9月下旬10月下旬,我有幸去_、_、_、_、_、_6县区的一些乡镇、农林、企业,就我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与基层干部和群众就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1、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首先稳定粮食生产,全市完成了18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4。7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12。08万亩。农机装备总动力30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65%左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0。9万亩
19、,总产265。5万吨。农业生产正在向质量、绿色、科技兴农转变,农业经济向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业多点并重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现有各类农作物46种,大力发展以山地苹果、大漠蔬菜、羊子、马铃薯四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肉牛、奶牛、红枣、核桃等特色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20_年,全市山地苹果1105。45万亩,产量45万吨;蔬菜57。9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2。6万亩,总产116。29万吨;马铃薯252。8万亩,总产60。9万吨,面积居全国第三位;羊子养殖888。25万只,占全省的52%,羊肉产量占全省70%,成为全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区域特色产业规
20、模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43万亩,小杂粮播种面积318万亩,总产42。9万吨;红枣面积201。2万亩;生猪生产逐步恢复,存栏量96。69万头。2、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了产业化水平。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体系更加完善,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20_年底,全市拥有各级龙头企业317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户,省级71户,市级191户,县级51户,产值75。82亿元。全市农民合作社10808个,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543个,省级百强合作社28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51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0个。家庭农场3188个,居全省首位,其中省级
21、230个,市级579个。家庭农场场均经营面积200亩左右,是一般农户的10-15倍,收入在10万元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91个,各类产业化组织以订单、合同、合作等方式辐射带动农户40。13万户,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3、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创建。全市目前建成农业园区237个,占地110万亩。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22个。建成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
22、71个。4、推进农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制订修订省级农产品地方标准42项,认证良好农业规范194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产品74个,地理标志产品36个,创建全国有机示范县2个,省级安全县1个,成为全国唯一整市推进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市,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2%以上。融合推出“榆林尚农”市级公用品牌,发展榆林山地苹果等7个产业品牌和米脂小米等20个县域品牌,建设榆林农产品网上交易中心,布局建设13个品牌形象店,初步形成“电商+店商”营销体系。5、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开展产业扶贫。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序推进。全市1560万亩承包耕地,61万户承包
23、户完成确权登记颁证,放活了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_区赵家峁等村的“三变”改革,为西部贫困地区闯出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全市2911个行政村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69万农民获得拥有集体资产股权,1564个村有经营收益,682个村集体实现分红,总额1。68亿元,人均484元。“_模式”成为全国首批推荐学习的20个先进典型经验之一。同时扎实开展产业扶贫,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8亿元,因地制宜推进山地苹果、设施蔬菜、羊子、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四个百亿级产业基地建设。20_-20_年贫困地区发展山地苹果47。32万亩,覆盖贫困户2。57万户,发展马铃薯良种繁供基地20。95万亩,覆盖
24、贫困户6。93万户;发展小杂粮种植基地94。84万亩,覆盖贫困户6。97万户;发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6。72万亩,覆盖贫困户1。1万户;发展羊子107。99万只,覆盖贫困户8。13万户。扶贫农业产业带贫效果明显,全市23。9万名有劳动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产业全覆盖,高质量完成了减贫任务。二、我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农业基础条件脆弱,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榆林地区的地貌特征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农业以旱作为主,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以上。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严重不足,每公顷综合水量9万立方米,是全省水平的42。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镇 产业 发展 工作总结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4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