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课件.ppt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冯冰虹教授,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相关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遗传病,基因病,染色体病(0.54%),单基因病(2.5%),多基因病(18.0%),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多基因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生命过程,伴组织器官形态、代谢和功能的改变。其中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在决定该病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遗传率高达7080%者遗传基础在决定发病上起着重要作用,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遗传率只占3040%或以下的疾病,则表明环境因素有重要作用,而遗传因素作用不显著;也有的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都很重要,即遗传因素提供了产生疾
2、病的必要遗传背景而环境因素促使疾病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染色体病,苯酮尿症,半乳糖血症,G6PD缺乏症,哮喘、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少年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强性传染病,维C缺乏症,物理、机械、化学因素损伤,唇裂腭裂强直性脊椎炎高血压病,结核病,一、1型糖尿病, 分类(WHO1999) 自身免疫性 -胰岛细胞遭受自身免疫介导的毁损。发病高峰 在儿童和青春期,但是各年龄均可发病。大部分 新诊断1型糖尿病存在自身抗体 特发性 -呈1型糖尿病表现而无明显病因学发现,见于 非洲和亚洲部分人群,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起病年龄15岁以上,发病
3、6个月内无酮症发生发病时非肥胖胰岛细胞自身抗体(GAD抗体,ICA和/或IAA)阳性多具有1型糖尿病易感基因,1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背景人群0.4% 同胞的平均危险6% HLA-一致的同胞 12% 单亲患1型糖尿病母亲2-3%父亲5-7% 双亲均受累5-20% 单卵双胞胎 35-70% 终生累积发病率 0.9,T1DM发病率特点,世界不同地区发病情况差异巨大,以北欧国家最高,而东南亚国家则相对较低中国是世界上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1996 年 T1DM发病率为 0.5710万,全国约300万中国人口基数巨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例数亦不少,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左右T1DM发病率有一定地域性和
4、季节性特点,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6个月以内婴儿很少发生1型糖尿病,发病一般 从9个月开始,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国外报道发病高峰年龄为12-14岁 我国11个地区调查结果显示10-14岁达高峰 成人1型糖尿病流行病资料尚缺,不能反映年龄 变化,年龄校正发病率(14岁以下人群),1型糖尿病发病率 季节,春夏季节发病率低,冬秋季高,提示环境因素参与的可能性 一些国家或地区1型糖尿病发病呈“流行”趋势,是否与传染病流行有关?,1型糖尿病发病率-地域、种族,各种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发病率差异很大,最低年发病率不足1.0/10万,最高为36.0/10万,相差30多倍在种族发病中白人儿童发病率最
5、高,黄种人发病率最低基因研究-DQA1和DQB1等位基因频率的不同可能决定了1型糖尿病的分布形式,0-14岁1型糖尿病发病率,IDF Diabetes Atlas 2003,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调查(WHO Diamond Project),我国根据WHO Diamond Project, 对15岁以下发病的1型糖尿病进行调查。结果:1988年到1995年期间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在0.19-1.26/10万,显著低于欧美国家同期结果,地区,调查年份(年),发病年龄(岁),年发病率/10万,高发年龄组(岁),辽宁 1988-1995 0-14 0.19湖南 1989-1994 0-1
6、4 0.23 10-14山东 1989-1993 0-14 0.36 10-14福建 1989-1995 0-14 0.4 5-9天津市 1987-1991 0-14 0.54 10-14黑龙江 1988-1994 0-14 0.55 10-14吉林 1989-1994 0-14 0.56齐齐哈尔1989-1995 0-14 0.77上海市 1980-1991 0-14 0.72 1989-1993 0-14 0.96北京市 1988-1994 0-14 0.97新疆 1989-1993 0-140.47 (汉族) 1.26(维吾尔族),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调查 (WHO Diamond
7、Project),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免疫损害,胰岛出现炎性浸润(胰岛炎)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某些等位基因与1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出现胰岛细胞自身抗原的抗体,(1)胰岛炎,(2)HLA,HLA位于6号染色体,含有超过200个基因,编码I型和II型分子II型分子基因位于HLA-DP, -DQ, 和DR,在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表达,其中DR、DQ位点的基因与1型糖尿病密切相关I型分子基因位于HLA-A, -B和 C,也发现有基因与T1DM相关,易感基因:HLA单倍型DRB1*0302-DQA1*0301,尤其是与DRB1*0201-DQA1*0501同时存在时,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020倍保护
8、基因:DRB1*0602-DQA1*0102,我国1型糖尿病的HLA分型,HLA-DR3频率占55%,RR为7.89,一般人群中HLA-DR3占14%,说明HHL-DR3与T1DM高度相关(协和医院,1980),(3)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65):见于60-80新诊断的T1DM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见于60-70的新诊断患者抗胰岛素抗体(IAA):见于30-50发病年龄轻的患者,在较大年龄发病的患者中少见,检测自身抗体的意义,诊断1型糖尿病的标志预测T1DM的发病:决定因素为抗体的种类而非抗体滴 度 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一种抗体阳性者5年发病率10,两种抗体阳性者5年发病率
9、50,三种抗体 阳性者发病风险高达6080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抗GAD65抗体阳性占5 -10,抗IA-2抗体阳性占2-4,这些患者可能实际上是1型糖尿病,(4)细胞凋亡,正常胰岛有巨大的储备功能,只有胰岛细胞破坏耗竭80%-90%,临床才出现糖尿病症状细胞破坏主要是细胞免疫而非体液免疫的作用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直接识别b细胞表达的I类HLA分子,杀伤细胞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识别巨噬细胞等提呈的抗原,释放INF-g,TNF-a等细胞因子,间接杀伤细胞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免疫性胰岛炎和选择性b细胞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免疫导致细胞凋亡,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0、 遗传因素,1型糖尿病的单卵双胞胎发病一致率为30-50%,兄妹积累发病率20倍于无家族史人群父亲是1型糖尿病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比母亲更为显著迄今发现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基因位点已超过20个,其中HLA基因为主效基因,其余皆为次效基因没有单一基因可直接导致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多基因、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目前认为病毒感染、牛奶蛋白和亚胺及化学物质的摄入是环境因素的导火索,1型糖尿病发病环境因素,病毒 细胞毒性物质 其他腮腺炎病毒 苯异噻二嗪 牛奶蛋白风疹病毒 噻唑利尿酮 精神应激柯萨奇病毒B4和B5 四氧嘧啶不良生活方式巨细胞病毒 链脲霉素脑心肌炎病毒 戊双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发病 机制 药物 治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3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