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doc
《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 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篇1嫦娥五号探测器带着月壤从月球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探月60年来,由中国人完成的一项壮举。为了获得这些珍贵的月球样本,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和他的团队整整奋斗了十年。杨孟飞表示,“实际上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有难度也要去奋斗。”十年磨剑,杨孟飞团队和全国一千多家合作单位,超过一万多名科技人员一起突破了嫦娥五号11大项几千个关键技术环节。从当年一个刚刚踏入航天领域的青年,到如今成长为我国自主培养的空间技术专家,杨孟飞用三十余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杨孟飞感慨地说:“当时我的导师张翰英研究星载计算机,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接触
2、航天了。从老师身上,我看到爱国、敬业,的确是一个无我的精神。就做事情,不太关心自己会得到什么。”在节目中,杨孟飞介绍了中国的探月工程下一步计划:在探月工程三期“绕、落、回”完成以后,我国准备实施参与探月四期的任务,目前实施方案论证已经完成。探月四期要经过三次任务,也就是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任务,为我国建立月球科研站做准备,包括选择在月球上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址、建基地、研究智能机器人等。谈到一路走来最重要的依靠是什么,杨孟飞表示,首先是国家的力量、爱国的情怀;第二是创新的驱动,要敢于创新、大胆创新;第三是做事要坚持,要把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篇2人生在
3、世,有人选择“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有人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人选择“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59岁的杨孟飞显然是后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30多年来一直在航天沃土上耕耘,直到2020年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完成,他和研制团队一起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创举,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月壤。“对我来说,这一刻是梦想成真了。”杨孟飞说。小时候受父亲影响,杨孟飞痴迷
4、数字,喜欢打算盘。随着指尖飞快地滑动,复杂的数字计算在瞬间得到准确的结果,他心里大呼神奇,自此与“计算”结下不解之缘。凭着对数字计算的浓厚兴趣,杨孟飞上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当时还十分陌生的计算机专业。他积极研读国内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成果,为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1982年,年仅20岁的杨孟飞大学毕业。“如果能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空间探索中去,将自身所学知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样的人生才更加有意义。”杨孟飞下决心考研,顺利考入隶属于航天五院的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学习空间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从此迈进航天的大门。在此后30余年的峥嵘岁月中,他屡次提出创造性方案,解决了载人航天、探月工
5、程的诸多难题,从星载计算机研究室的一名研究人员逐渐成长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副院长,并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熟悉他的人评价,杨孟飞不喜欢空谈,更多时候选择只做不说,治学科研皆是以务实而论,虽“胸有凌云志”,却能“待以平常心”。20XX年,探月三期工程正式立项,任务目标是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时任五院副院长的杨孟飞决定从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刚立项时,杨孟飞把相关专业文献和材料几乎都看了一遍。他是学计算机控制的,却研学了热控学、机构学,甚至高温火工品专业的知识。十几本厚厚的专业书籍,摞在一起差不多两尺多高。五院的科研人员说,嫦娥五号飞控任务20余天,
6、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和年轻设计师一样在飞控岗位上。特别是在采样封装阶段,他4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在科研最前线与探测器设计师并肩作战。太空探索是国际科技尖端领域,每攻克一个难题,都意味着一次跨越式的挑战。1992年夏天,杨孟飞第一次到发射场执行任务,为提高返回式卫星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他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技术方案,确保了卫星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这套方案后来在神舟飞船的发射中再建奇功,确保了飞船在太空自在遨游,顺利返航。面对嫦娥五号这一我国迄今为止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杨孟飞要突破不少首创性技术,他经常通宵达旦,不断提出并完善方案,“技术要吃透、产品要见底、过程
7、要受控”。身边的人说,杨孟飞总是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逼着研制人员把问题想透彻,做到真正可信。以至于在嫦娥团队中流传着一句笑谈:如果谁能够经得住杨孟飞“7个为什么”的“灵魂盘问”,那就过关了。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嫦娥五号整个研制队伍也烙下了他的性格印迹脚踏实地,不迷信、不盲从。团队里的年轻人说,每个周末,杨孟飞院士都尽量到专业实验室,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实验,狠抓功课和报告,逐字逐句修改、批注。从20XX年嫦娥一号奔向月宫、中国人开启向月而飞的征程,到如今嫦娥五号落月并采样返回成功,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但杨孟飞却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说,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作为嫦娥五号
8、探测器系统的负责人,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他的目光早已聚焦到下一次重大宇航任务上。“面对浩瀚宇宙,我还有更多的目标要去实现。”杨孟飞说。杨孟飞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事迹篇3杨孟飞,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是我国空间飞行器系统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以炽烈的报国情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工作,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后收官之战作出了重大贡献。赤子情深献航天。1982年,年仅20岁的杨孟飞大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飞航 领域 道德 模范 事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3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