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ppt
《第二篇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篇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属塑性成形概述,金属塑性成形的分类,特点.体积成形(金属块料)锻造挤压拉拔扎制.板料成形(冲压)冲裁弯曲拉深翻边胀形,锻压工艺特点,材料的利用率高成形件力学性能好尺寸精度高(相对)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差,强度高投资成本高,第一节 锻造工艺概述一锻造目的及分类目的:成形和改性(力学性能,内部组织)分类:(按成形工具分)自由锻模锻胎模锻造特种锻造分类:(按成形温度分)热锻温锻冷锻,第五章 模锻工艺,自由锻造与模型锻造,自由锻造 在锻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块料锻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用于单件、小批量或大锻件生产。模型锻造 用专用模具来使金属成形,又分为开式模锻与闭式模锻,模锻件外形尺寸精确,
2、效率高,用于大批量生产。,热锻温锻冷锻,热锻: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减少金属的变形抗力改变钢锭的铸态结构提高钢的塑性温锻:室温再结晶温度之间进行的塑性变形减少锻造力精度较高冷锻:在室温时进行塑性变形没有温度波动和氧化作用,锻件精度高表面光洁提高锻件的强度和硬度用于较小的零件,低碳钢及有色金属,二锻前加热,加热目的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金属易于流动成形,是锻造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加热方法火焰加热,电加热加热中的缺陷氧化脱碳过热过烧裂纹,三金属材料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始锻温度终锻温度原则: 保证金属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 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使锻件
3、获得所希望的组织与性能,锻造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取得宽一些。,钢的锻造加热温度范围,碳钢始锻温度在始熔温度下150 250,终锻温度在Ar1上,高于再结晶温度50100 ,加热规范就是要确定加热过程不同阶段的炉温、升温速度和加热与均热时间。,四加热规范,第二节模锻件图的设计,作用:工艺规程制订、锻模设计与加工、模锻生产过程及锻件检验,都离不开锻件图。 锻件图分为冷锻件图和热锻件图,冷锻件图用于最终锻件检验和热锻件图设计;热锻件图用于锻模设计与加工制造。 冷锻件图常称为锻件图。,模锻件图类似铸造中的铸造工艺图。属于锻造基本技术文件。 内容包括: 1)选择分模面; 2)确定工艺参数:机械加工余量,余块
4、,模锻斜度,锻造圆角,锻件公差等; 3)冲孔连皮形式和尺寸; 4)制定锻件技术条件; 5)绘制模锻件图。,这一节是重点,一确定分模面,基本原则:锻件形状尽可能与零件形状相同,容易从模腔中取出;此外应争取获得镦粗成形。,选择最大水平投影面;良好的充填成形效果,金属流动阻力小;上、下模膛内坯料力求对称分布;深度大致相同,模膛最浅。,2实例讨论,红线处为合理的分模面。为什么?,对圆饼类锻件,当H23D时,宜取径向分模,而不取轴向分模,锻件的各种尺寸和余量公差,二、 加工余量和锻件公差,影响因素 : 1)锻件重量和轮廓尺寸 ; 2)锻件形状复杂系数 S,即:,式中锻件材质密度 ,g/ cm,圆形锻件的
5、外廓包容体体积:,圆形锻件的外廓包容体重量:,非圆形锻件的外廓包容体重量和体积,3) 锻件材质系数(可锻性) 材料锻造难易程度,分为两级:,分为普通 , 精密两级。精密级公差适用于精密锻件。,M2级 碳的质量分数0.65的碳钢 或合金元素总量 3.0 的合金钢。,4)锻件精度等级,M1级 碳的质量分数0.65的碳钢 或合金元素总量3.0 的合金钢。,M2级 碳的质量分数0.65的碳钢 或合金元素总量3.0 的合金钢。,5)加热条件主要影响收缩量和表层氧化。 为什么要全面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来确定加工余量和锻件公差呢?因为:产品精度要求、材料消耗和加工成本。,6)其它因素,锻件出模受力分析F取=(F
6、T cosFsin) = F(cossin),锻件上与分模面垂直的平面或曲面所附加的或固有的斜度称为模锻斜度。 模锻斜度值依模膛深宽比选用3、5、7 等标准值。上、下模模膛的模锻斜度应相互衔接和匹配,如图所示。,三、模锻斜度(GB/T-12361-1990),四、锻模圆角半径( GB/T-12361-1990 ),锻模圆角半径与 B/H 有关。H大,圆角半径也应增大。 锻件凸角处的最小半径 r = 余量+零件的倒角值; 按铣刀标准值选取:1.0、1.5、2.0、2.5、3.0、4.0、 5.0 等,模锻件的圆角半径,圆角半径过小,导致转角处出现开裂,圆角半径与质量关系,圆角半径对金属纤维的影响
7、,折迭与圆角半径的关系 a) 模锻前情况 b) 模锻中间情况 c) 模锻最后情况,五、冲孔连皮,对于d25mm的加工孔,先锻制盲孔,用冲孔连皮隔离上下凸头。冲孔连皮形状分为平底连皮 、斜底连皮、带仓连皮和拱底连皮四类。,平底连皮,斜底连皮,带仓连皮,拱底连皮,1、平底连皮,适于d2.5 h 或25mmd60 mm 的孔。连皮厚度 s 按图确定或计算,,2、斜底连皮,斜底连皮 适用于 : d2.5 h 或 d60 mm常用于预锻模.,3、带仓连皮,预锻时斜底连皮的终锻模膛中采用。厚度s和宽度b,按飞边槽桥口值h,b 确定。,4、拱底连皮 用于锻造内孔大,高度小的锻件(d15h)。可考虑用连皮形成
8、小件,即采用合锻,一次得到大小两件。,六、模锻件图实例 齿轮,锻件图(冷锻件图)是在零件图上画出加工余量、余块、模锻斜度、锻模圆角、冲孔连皮或其它工艺参数。锻件外形用粗实线。公称尺寸与公差标注在尺寸线上面 零件外形用双点划线。零件尺寸标注在括号内。,七、模锻件技术条件(书写在图面上),1)未注明的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 2)允许错移量和残余飞边的宽度; 3)允许的表面缺陷深度; 4)锻后热处理方法及硬度要求; 5)表面清理方法; 6)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在锻件上的取样位置; 7)特殊要求,如直线度、平面度、重量精度等。,第六章 锻模设计,绘制热锻件图,校正模设计,终锻模膛设计,预锻模膛设计,飞
9、边槽设计,钳口设计,锻模结构设计,切边模设计,制坯模膛设计,确定模锻工序,编制工艺流程,第一节 模锻工艺方案的选择,原则:技术可行性; 经济合理性。模锻工步(工艺流程图) : 先备料制坯, 后预锻和终锻, 最终热处理、 校正、清理和 检验。,备 料,加 热,制 坯,加热,模 锻,切边 冲切孔内连皮,热处理,表面清理,最终检验,一、模锻工艺过程的制定,工艺流程图,模锻工艺与锻模设计内容,1、产品工艺分析; 2、绘制模锻件图 (冷锻件图); 3、确定模锻工序; 4、编制工艺流程; 5、填写工艺卡; 6、锻模设计(据热锻件图)。,120MN热模锻压力机锻造生产线(前轴),下料 1250T剪床,加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锻造 工艺 模具设计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