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品功能性成分课件.ppt
《第二章食品功能性成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食品功能性成分课件.ppt(1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食品的功能性成分,(一)功效成分: 能通过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径,调节人体机能的物质,称为功效成分。(GB16740-1997)。 功能食品中真正起生理调节作用的成分,称为生理活性成分,高含这些成分物质则称为食品功能性成分基料。或功效成分、功能因子、活性成分、有效成分。(二)活性配料: 富含功效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功能性成分的分类,1、功能性多糖:膳食纤维、香菇多糖、人参多糖、茶多糖等。抗肿瘤多糖、调节免疫功能多糖、调节血糖水平多糖等活性多糖等。2、功能性甜味剂:功能性单糖、低聚糖、多元糖醇。3、功能性油脂:-3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复合脂质等
2、。4、氨基酸、肽与蛋白质:牛磺酸、酪蛋白磷肽、高F值低聚肽、乳铁蛋白、金属硫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5、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维生素A、D、E、C、B等,生物类黄酮等。6、矿物元素:大量矿物元素及微量矿物元素等7、微生态调节剂(活性菌类):乳酸菌、双歧杆菌。8、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等。9、其他活性成分:例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二十八碳醇、植物甾醇等。,知识结构功能性多糖功能性甜味剂功能性油脂氨基酸、肽与蛋白质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矿物元素微生态调节剂自由基清除剂,第一节 功能性多糖,人们对多糖的初始研究可追溯到1936年Shear对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发现。
3、人类对多糖的保健功能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对真菌多糖抗癌效果的发现。 目前从自然界提取的多糖达几百种,通常将功能性多糖类物质分为膳食纤维和活性多糖两类,二者并无明显界限,部分是交互的。,膳食纤维活性多糖,一、膳食纤维(dietary fibre,DF),1953年由英国流行病学专家菲普斯利提1960年英国营养病学专家楚维尔(Trowell) 膳食纤维 文明病第七营养素?198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确立的膳食纤维的定义是“能用公认的测量方法测定的人体消化器官固有的消化酶不能水解的食用动植物的构成分”。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人群膳食营养目标”。,目前认为DF:不易被
4、人体消化吸收的,以多糖类为主的大分子物质的总称。,(一)膳食纤维的分类与结构,非水溶性膳食纤维(IDF)水溶性膳食纤维(SDF),IDF,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带有各种不均一的分支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主链的原糖是5糖和6糖,而分支上有葡萄糖醛酸、麦芽糖、阿拉伯糖、木糖残基等。阿拉伯木聚糖、木糖葡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13,14)葡聚糖。,-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的产物,松柏醇、芥子醇、对羟基肉桂醇,SDF,果胶,糖蛋白,植物分泌胶,种子胶,海藻胶,-1,4糖苷键连接的多聚半乳糖醛酸,主链有1,2-鼠李糖残基,半乳糖醛酸常被甲基酯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富含羟辅氨基
5、酸的糖蛋白,糖基是阿拉伯糖,半乳糖与肽链和多糖链之间通过羟辅氨基酸与半乳糖碱基连接起来,(二)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很高的持水力对阳离子有结合和交换能力 对有机化合物有吸附螯合作用具有类似填充剂的容积作用 可改变肠道系统中的微生物群系组成,膳食纤维的持水性可以增加人体排便的体积与速度,减轻直肠内压力,同时也减轻了泌尿系统的压力,从而缓解了诸如膀胱炎、膀胱结石和肾结石这类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并能使毒物迅速排出体外。,有机阳离子进行可逆的交换,从而影响消化道的pH、渗透压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并出现一个更缓冲的环境以利于消化吸收。,吸附螯合胆固醇、胆汁酸以及肠道内的有毒物质(内源性毒素)、化学药品和有毒
6、医药品(外源性毒素)等有机化合物。,遇水膨胀后体积更大,易引起饱腹感。同时,由于膳食纤维还会影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在肠内的消化吸收,使人不易产生饥饿感。,能被大肠内的微生物所发酵降解,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使大肠内pH降低,从而影响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和增殖,诱导产生大量的好气有益菌,抑制厌气腐败菌。,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在生理作用方面的差别,(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预防冠心病 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预防与治疗动脉粥硬化和冠心病治疗糖尿病 能抑制餐后血糖值的上升,其原因是延缓和抑制对糖类的消化吸收,并改善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对胰岛素的要求。 预防肠癌和便秘:整肠作用其他功
7、能:防治乳腺癌、提高免疫力、预防治疗肥胖、预防胆结石、清除金属离子,(四)膳食纤维的缺点,过量摄入可能造成的一些副作用:1.束缚Ca2+和一些微量元素。2.束缚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3.引起不良生理反应。另外过量摄入膳食纤维也可能影响到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许多膳食纤维对Ca、Cu、Zn、Fe、Mn等金属离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束缚作用,不过,是否影响矿物元素代谢还有争论。,果胶、树胶和大麦、小麦、燕麦、羽扇豆等的膳食纤维对维生素A、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束缚能力。由此说明膳食纤维对脂溶性维生素的有效性有一定影响,过量摄入,尤其是摄入凝胶性强的膳食纤维,如瓜尔豆胶等会有腹胀、大便
8、次数减少、便秘等副作用。,如膳食纤维会对氮代谢和生物利用率产生一些影响,但损失氮很少,在营养上几乎未起很大作用。,(五)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各国差异较大,认为每天需15-20g或25-30g;美国FDA :每天20-35g (成人);中国营养协会 :每天30g; 每天如摄入400500的蔬菜和水果及一定的粗粮可满足需要。美国的一些组织如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e),DHHS(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建议:水果、蔬菜、豆类以及全谷粒补充,(六)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富含膳食纤维的饮料;高纤维主食:面包、馒
9、头、饼干,面条;海藻类食品;五谷杂粮食品(湖南五谷、谷谷巧);,二、活性多糖,(一)活性多糖分类按来源分:动物性、植物性、微生物多糖、其他动物性多糖:壳聚糖植物性多糖:茶多糖、人参多糖、黄芪多糖、枸杞多糖、女贞子、当归多糖微生物多糖真菌:(大多是传统的药用真菌类)香菇多糖、银耳多糖、云芝多糖、灵芝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细菌:胞内(外)多糖。夹膜多糖、乳酸菌胞外多糖,(二)植物多糖,1、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TPs )(1)化学组成与结构茶多糖是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多糖部分由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糖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4-10万,(2)生
10、理功能,降血糖、降血脂、降压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增强机体自我保护及抗辐射、抗凝血等诸多作用。,2、黄芪多糖,(1)化学组成与结构分子量从1万到几万;黄芪多糖有黄芪多糖由(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1.75:1.63:1组成,相对分子质量36300);黄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12300);黄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34600);,北芪神茶,(2)生理功能,免疫调节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保肝作用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
11、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3、人参多糖(GPS),(1)化学组成与结构人参多糖可分为人参根多糖和人参茎叶多糖,其结构十分复杂 。日本人参中分离出21种人参多糖,人参多糖由人参淀粉和人参果胶两部分组成,药理活性部分主要是人参果胶。从人参根中提取的人参多糖,80%是人参淀粉,人参果胶主要由半乳糖醛酸(GalA)、半乳糖(Gal)、阿拉伯糖(Ara)残基组成,还有少量鼠李糖(Rha)残基。 该果胶经凝胶柱层析得到两种酸性杂多糖(SA,SB)SA分子量180万,从人参茎叶提取的人参茎叶总多糖是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鼠李
12、糖等组成的酸性杂多糖;人参茎叶得到的具有抗补体活性的纯多糖分子量分别为 5 000、12 000、5 500 和 66 000 。,(2)生理功能降血糖作用 抗肿瘤作用,4枸杞多糖(LBP),(1)化学组成与结构枸杞多糖以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与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同多肽或蛋白质构成的复合多糖为主,还含有中性杂多糖和葡聚糖同多肽或蛋白质构成的复合多糖。宁夏枸杞。,(2)生理功能降血脂、血糖,保肝,抗肿瘤,抗衰老。,5、芦荟(Aloe)多糖,(1)化学组成与结构主要由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组成 ;甘露糖(60-73%),半乳糖(16-42%)
13、,葡萄糖(9-16%)含量居多 ;芦荟叶肉中的粘性物质以甘露聚糖为主。,(2)生理功能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辐射,抗突变,抗衰老,抗内毒素,抗胃溃疡,增效肿瘤化疗和减毒。,5、仙人掌多糖(7-1997),仙人掌多糖多由鼠李糖、果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蔗糖及糖醛酸等聚合而成。粘液质细胞和粘液质是仙人掌植物的特征之一。功能作用:抗炎作用、降血糖作用、保护细胞损伤作用,抗衰老作用等。,(三)真菌多糖,1、香菇多糖(lentinan,LNT)(1)香菇多糖的组成与结构1968年,日本人千原吴郎首次报道从香菇中分离出一种抗肿瘤多糖。关于LNT的成分和结构报道甚多,但已明确结构与免疫活性关系的只有-葡
14、聚糖物质。,(2)香菇多糖的功能功能,抗病毒抗肿瘤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抗感染作用刺激干扰素,提高了细胞对某些血清因子的反应性,从而刺激免疫关键细胞并伴有干扰素分泌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的替代途径,导致巨噬细胞的非特异细胞毒性提高和中性白细胞对肿瘤组织的浸润,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的产生,释放各种辅助性细胞因子。增强宿主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恢复或刺激辅助性细胞的功能。,2、银耳多糖,(1)化学组成与结构存在于子实体中的银耳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 1979年,Katuta等人报道其主链结构是由(13)糖苷键连接的甘露聚糖,支链由葡萄糖醛酸和木糖组成。,(2)生理功能,免疫
15、调节,抗肿瘤、衰老、抗突变、抗溃疡、抗凝血,降血脂、血糖,促进蛋白质、核酸合成。,3、灵芝多糖,灵芝属中最著名的品种为紫芝和灵芝。(1)灵芝多糖的组成与结构灵芝(菌丝体,子实体)多糖结构类似均是以(13)键为主,有(16)键和(14)键分枝的杂多糖,只是分枝的程度和单糖的组成、连接方式有差异。,灵芝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自由基、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等生物活性。,4、云芝多糖,(1)云芝多糖的组成与结构从云芝子实体中提取的云芝多糖含有20-30%的蛋白质;多糖主链以(13)糖苷键为主可能还带有少量(14)糖苷键连接的葡聚糖,并带有(16)糖苷键连接的短链的侧链。,(2)云芝多糖的生理功能已
16、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上,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可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增加食欲与体重,对预防和治疗食道癌、肺癌、子宫癌和乳腺癌有一定的作用。,真菌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方式及其结构关系,主链连接方式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大多是由(13)键连接的D-葡聚糖。分子大小对生物活性的影响MW9104的分子量,才具有抗肿瘤活性。经13CNMR分析推断,连接在(13)- D-葡聚糖骨架上的多羟基基团,对抗肿瘤活性起重要的作用。,(三)其他重要的多糖,1、甲壳素(chitin)/壳聚糖(chitosan)(1)甲壳素/壳聚糖的组成与结构 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学名-(1,4)-2-乙酰
17、氨基-2-脱氧-D-葡聚糖,它由许多N-乙酰氨基-D-葡萄糖单元通过-(1,4)糖苷键连接的直链状多糖,与纤维素相似,其结构如图1-2所示。,甲壳素的结构图,壳聚糖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后的产物,壳聚糖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多糖,又是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碱性多糖,从而决定了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壳聚糖的功能,壳聚糖的降脂、降压、降血糖作用;壳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抗疲劳;延缓机体衰老;壳聚糖的改善胃肠道功能;壳聚糖的减肥作用;抗菌功能;强化肝机能;预防皮肤皲裂;吸附、排除体内毒素、重金属,2、海藻多糖,海藻多糖属一类海藻提取物,有着多种多样的应用价值,如:琼脂、卡拉胶、褐藻酸盐在工业上己长期被使用。近几
18、年,海藻多糖作为药物和药物中间体的潜在功能开始被认识,即海藻多糖表现出抗凝血活性,抗肿瘤活性和抗病毒活性等。,第二节 功能性甜味剂,一、功能性单糖 功能性单糖主要是果糖和L-单糖。(一)果糖1、果糖的结构 已酮糖,水溶液主要以吡喃糖存在,有-,-两种异构体,与开链呈动态平衡。,蜂蜜中果糖含量很高。,2、果糖的特性,甜味为蔗糖的1.2-1.8倍,果糖在体内的代谢不受胰岛素的控制,可供糖尿病人食用;不易被口腔微生物利用,不易形成龋齿。,(二)L-糖,在自然界存在很少,不被人体代谢,不提供能量。 天然存在的少量的L-糖:L-半乳糖,L-果糖,L-鼠李糖,L-山梨糖,L-岩藻糖。,二、功能性低聚糖,普
19、通低聚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性低聚糖:水苏糖(Stachyose)、棉籽糖(Raffinose)、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一)功能性低聚糖的功能,人体没有相应水解酶,不能被消化吸收,直接进入肠道被双歧杆菌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生成营养物质;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抑制病原菌和腹泻;防止便秘;,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胆固醇、降血压;增强机体免疫,抗癌;低能量或无能量,不引起牙齿龋齿,属水溶性膳食纤维。,(二)功能性低聚糖的摄入量,每日摄取的有效剂量:低聚果糖3.0g、棉子糖3.0g、低聚
20、半乳糖2.0-2.5g、大豆低聚糖2.0g,低聚乳果糖2.0g,低聚木糖0.7g。安全摄入量:低聚果糖20g/d(成人),0.30g/kg-0.40g/kg;棉子糖10g/d。,(三)典型功能性低聚糖,1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 (1)组成与结构 其结构式可表示为GFn(G为葡萄糖,F为果糖n=26) 在蔗糖(GF)分子上以-1,2糖苷键与13个果糖分子结合成的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F3)和蔗果五糖(GF4)属于果糖与葡萄糖构成的直链杂低聚糖。,2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ligosaccharide),低聚异麦芽糖又称“分枝低聚糖(Bran
21、ching Oligosaccharide),其单糖数为3-5不等,各葡萄糖分子之间至少有一个是以(16)糖苷键结合而成,包括异麦芽糖(Isomaltose)、异麦芽三糖(Isomaltotrise)、异麦芽四糖及以上的各支链低聚糖等,,3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由2-7个木糖以(14)糖苷键相连接的二糖到七糖的混合物,其中木二、三糖占40%、50%甜度。,4、甲壳低聚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由甲壳素Chitinase或非专一性酶水解得到2-8个氨基葡萄糖聚合物,由-1,4糖苷键连接:1、有氨基;2、免疫抗菌,5、大豆低聚糖(Soy
22、 bean oligosaccharide,SBOS),主要成分为水苏糖、棉籽糖(胀气因子,豆浆)和蔗糖。水苏糖和棉籽糖都是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支链杂低聚糖,是在蔗糖的葡萄糖基一侧以-1,6糖苷键连接1或2个半乳糖。 甜度为蔗糖70%,若无蔗糖则仅22%。,6、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低聚半乳糖是由-半乳糖苷酶作用于乳糖而制得的-低聚半乳糖,在乳糖分子的半乳糖一侧连接14个半乳糖,属于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低聚糖。结构式为:半乳糖苷基(半乳糖苷基)n葡萄糖基;n=14。40%甜度。,三、功能性糖醇,(一)糖醇的特点及功能作用1功能作用:类似
23、于低聚糖在人体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不是口腔微生物的适宜作用底物;代谢特性类似于膳食纤维。,(二)代表性的糖醇,1山梨糖醇/甘露醇 二者为同分异构体,可称为葡萄糖醇,分子式C6H14O6,山梨糖醇甜度是蔗糖的60%,甘露醇为50%。2麦芽糖醇 :4-O-D-葡萄糖基-D-葡糖醇,C12H24O11,甜度是蔗糖的80-90%。3木糖醇:C5H12O5,极易溶于水,甜度与蔗糖一样。,四、强力甜味剂(安全问题),这类物质通常甜度很高,通常是蔗糖的50-300倍,甚至高达几千倍。 常用的甜味剂 甜味素(Aspartame)、甜叶菊糖苷(Stevioside)、甜蜜素、安赛密、糖精钠 、阿力甜,第三节
24、功能性脂类,功能性油脂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油脂,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等,比较引人注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磷脂有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丝氨酸磷脂等。 近年来,一种新型功能性油脂 共轭亚油酸(CLA),因其所具有的多种有益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是研究和开发功能性脂肪酸的主体和核心,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一)、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1)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2)免疫调节(3)抗肿瘤(4)抗糖尿病(5)有利大脑与视网膜(6)抗氧化(
25、7)抗炎,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功能有明显影响,脑、视网膜和神经组织发育有影响,DHA和花生四烯酸是脑的视网膜中两种主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产生了更多的有益生理效应的物质,参与了细胞基因表达调控,提高了机体免疫能力,减少了肿瘤坏死因子;,(二)、必需脂肪酸,1、必需脂肪酸的存在(1)亚油酸: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常见植物油中亚油酸的平均含量为: 红花(75%)、月见草油(70%)、葵花籽油(60%)、棉籽油(45%)、玉米胚芽油(50%)、小麦胚芽油(50%)、米糠油(35%)、花生油(25%)。,(2)-亚麻酸:是-亚麻酸的同分异构体,月见草(3-15%),玻璃苣油(15-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食品 功能 成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