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课件.ppt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3/2022,1,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12/3/2022,2,第一节 课程及其发展第二节 教学及其发展,12/3/2022,3,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正因为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课程也就具有了研究的价值。” 英泰罗和理查兹课程研究入门,12/3/2022,4,一、 课程的概念及辨析,(一)“课程” 一词的词源考略(二)见仁见智的“课程” 概念(三)课程定义的方式(四)课程内涵的发展,12/3/2022,5,(一)“课程” 一词的词源考略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
2、,君子作之”一句注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由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来保持和执行。)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对学习结果的考核应当“宽着期限”,让学生慢慢阶段的学习消化,对学习进度的安排要按部就班,“紧着课程”)从我国古籍记载看,“课程”一词的涵义既包括教学科目,又包括这些科目的教学顺序和时间。,12/3/2022,6,西方,在英语世界,“课程”一词对应的英文是“curriculum”。它来源于拉丁文词根“currere”,意思是指“跑道”。Curr
3、ere,作为名词义,课程重在“道”上,也即强调的是预先设计好的学习的目标、任务与计划等。动词性的课程重在“跑”上,也即强调的是在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根据其本义,“课程”常被理解为“学习的进程”或“学习的路线”即“学程”。,12/3/2022,7,因此尽管语言不同,但却可以在课程所指向的某些事物上达成共识。简而言之,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这是在不同语言中“课程”一词的基本含义。,12/3/2022,8,(二)见仁见智的“课程” 概念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 课程即社会改造,12/3/2022,9,
4、1课程即教学科目我国古代设立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中国大百科全书:“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这种课程观,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及教育进程安排,课程内容的来源主要是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教育的任务就是把经过选择并系统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静态的知识维度,12/3/2022,10,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设计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活动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
5、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有其它内容如劳动和其它各种活动,也不只是内容本身,还有对内容的安排,以及内容安排实现的进程和期限等。”王策三,动态的知识维度,12/3/2022,11,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一些学者认为,课程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这就要求课程应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而选择组织学习经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并进行教育教学评价。代表人物:博比特、泰勒。,学生维度,12/3/2022,12,4、课程即学习经验“经验”的三种通俗解释:一是动词形式,意指经历,体验;二是名
6、词形式,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三是哲学概念,指感觉经验,即感觉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持这种课程观的人把课程看作是学生在教育环境中与教师、学习材料等相互作用的所有经验。经验是学生在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思考中形成的,是其真正体验到的意义。代表人物:杜威,学生维度,12/3/2022,13,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这种定义认为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应该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技能。,12/3/2022,14,6.课程即社会改造这种课程定义是一种激进的定义。按照这种定义,课程不是要使学生
7、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提出“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口号。,社会维度,12/3/2022,15,(三)课程定义的方式,课程定义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建设性地分析这些冲突的定义?在我们看来,与其对其指指点点,不如考察一下它们的社会背景,认识论的基础和方法论的依据,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认识。,12/3/2022,16,1、时代背景 每一种课程定义,就像每一个课程问题一样,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出现的。 例如,澳大利亚课程论者史密斯与洛瓦特在考察百年来一些有影响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定义后发现,每当经济强劲、求职机会较多时,很少有人关
8、注学校课程;而当经济衰退时,会有许多人指责学校课程。,12/3/2022,17,2、认识论的基础 任何课程定义都涉及知识的性质问题,注意每种课程定义所隐含的某些假设是很重要的。有的课程定义似乎表明:“知识在任何地方都是同样的东西”,而有的课程定义则隐含着知识是个人主动构建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的知识观决定了人们将采用什么样的课程定义。,12/3/2022,18,3、结果与过程 在考察课程定义时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它把重点放在过程中,还是放在结果或产品上,抑或两者的整合上。,12/3/2022,19,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4、课程定
9、义的层次,12/3/2022,20,(四)课程内涵的发展,强调学科内容,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强调目标、计划,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强调显性课程,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强调学校课程,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12/3/2022,21,思考题,试分析课程定义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产生分歧的原因?,12/3/2022,22,二、课程的历史发展,(一)我国课程的历史发展(二)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12/3/2022,23,根据目前历史研究的成果,人们一致认为,最早的教育内容是原始社会人们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诸项内容。 学校教育诞生之后
10、,教育内容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要素。比如,我国古代的“成均之学”内容以乐教为主,“虞庠之学”内容以孝的教育为主。,(一)我国课程的历史发展,12/3/2022,24,1、中国古代的学校课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影响深刻而久远的主导课程。这就是“四书五经”和“三、百、千、千”,12/3/2022,25,诗就是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蒹葭诗经关雎诗经子衿,12/3/2022,2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
11、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孔子认为学诗可以有四大用途:兴观群怨。孔子以诗为主要教材劝导他的弟子。,12/3/2022,27,书即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资料汇编。礼即礼记,内容主要是古代的各种规章制度。易即易经,是一部占卜用的筮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由孔子修定,是孔子的“现代史和时事教材”。,12/3/2022,28,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孟子大
12、学中庸),大学相传是曾子所作,文中有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中庸提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应该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2/3/2022,29,蒙学教材:三、百、千、千,国学启蒙小四书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简称“三百千千”在我国台湾地区已经把三百千千作为成语使用。三字经开宗明义,即讲述了儒家的性善说和仁义孝道说等伦理学说,接着讲述了典籍、文化和历史。一纸三字经,已一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目
13、录。百家姓简要系统的中国人的姓氏录。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和家族,而姓氏是维系家族的重要纽带。千字文拮自王羲之遗书中不相同的千字组成,还要使之成韵。首尾联贯,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宛转有致,讲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千家诗选录了中国诗歌史上最发达的唐宋时期的许多有代表性的,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的律诗、绝句。春晓独坐敬亭山登鹳雀楼,12/3/2022,30,2、中国近代的课程(1)近代学制建立前的课程(京师同文馆)(2)我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形成了近代课程3、中国课程论的形成与发展 (1)课程论初
14、具雏形(19221949)(2)课程论发展的相对停滞(19491978)(3)新时期课程论研究的复苏(19781988)(4)课程作为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重建时期(1989年之后),12/3/2022,31,2、中国近代的课程,(1)近代学制建立前的课程 1)在我国近代学制建立前没有系统的课程。 2)洋务学堂的产生是近代课程的萌芽。3) 维新运动形成了近代课程的雏形,12/3/2022,32,(2)我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形成了近代课程,1). 1904 年清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近代学制“癸卯学制”第一阶段初等教育。分为蒙学堂、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三级;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即中等学堂;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
15、为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三级。 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付诸实施的系统学制。2.) 近代学制建立后形成了近代课程1922 年新学制改革,12/3/2022,33,3、中国课程论的形成与发展,(1)课程论初具雏形(19221949)1)发表了一系列课程论文。1922年月,教育杂志刊出第14卷号外学制课程研究号;廖世承在这期杂志上发表关于新学制草案中等教育课程之研究,论述了编制中学课程的三原则;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中学的课程收录了廖世承、王克仁等关于中学课程的四篇研究论文。,12/3/2022,34,2)出版了一批课程论著作程湘帆著小学课程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王克
16、仁著课程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广西教育厅编译处1928年版);徐雉著中国学校课程沿革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29年版);朱智贤编小学课程研究(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熊子容著课程编制原理(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盛朗西编小学课程沿革(中华书局1934版);李廉方著小学低年级综合课程论(中华书局1934年版);陈侠著近代中国小学课程演变史(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12/3/2022,35,3)翻译出版了一批美国课程论著作。博比特著、张师竹译课程(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博比特著、熊子容译课程编制(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4)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论并行研究。罗廷光著教育概
17、论(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版)将课程和教材作为单独的部分论述;孟宪承编教育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把课程和教学分别作为不同的章节;胡忠智编教育概论(北平文化学社1934年版)已分列课程论(教育工具)、教学论(教学方法)。,12/3/2022,36,5)课程论开始作为大学课程在高等院校进行教学。1930年国民党教育部编的大学科目表中,课程编制列为教育系第三、四、五年级选修课。30年代和40年代,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桂林师范学院、贵阳师范学院、东北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院校的教育系都开设了课程论。如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19311932学年已将
18、课程论列入第二三年级的选修科目,占个学分。,12/3/2022,37,(2)课程论发展的相对停滞(19491978),1).学习苏联教育经验(1949-1957)课程结构单一,机械模仿苏联,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2).探索自己发展的道路(1957-1978) 这一时期是一个探索中国教育发展的道路,摆脱苏联模式影响的历程。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体系的雏形,为探索中国课程发展道路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12/3/2022,38,(3)新时期课程论研究的复苏(19781988),11981年课程教材教法创刊。1981年,教育部直属的、以研究、编写中小学教材为主要任务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设立课
19、程教材研究室,并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课程教材教法杂志。198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署办公。2一些课程译著与专著的问世。 英国丹尼斯劳顿等著、张渭城等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85年版);日本伊藤信隆著、邢清泉等译学校理科课程论(1988年版)。1988年,河北大学王伟廉编著的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月版);瞿葆奎主编、陆亚松、李一平选编的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1月版,12/3/2022,39,3课程研究论文增多。1984年,山西大学史国雅发表了课程论的研究范围及指导原则一文,他第一次将课程论研究的领域扩大到了教
20、学论的领地。4教学论研究者开始重视对课程的研究。杭州大学董远骞、张定璋、裴文敏著教学论北京师大王策三教学论稿东北师大吴杰在其编著的教学论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12/3/2022,40,(4)课程作为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重建时期(1989年之后),1)两本代表性著作的问世。课程教材研究所陈侠著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华东师大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国际研讨会”的召开。1990年10月,“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课程领域主办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课程改革问题在我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12/3/2022,
21、41,3)一大批课程论专著的出版。课程学廖哲勋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独木桥?阳关道?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观(吕达等著,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近代课程史论(吕达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研究(熊承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施良方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潜在课程论(靳玉乐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课程变革概论(白月桥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课程论问题(丛立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课程研制方法论(郝德永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汪霞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
22、003年版),12/3/2022,42,4)“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1997年3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正式批准成立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课程研究的学术性团体。1997年11月,首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5)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纲要的分布,不仅在实践上开创了我国课程领域一次重大的、全面的改革,更是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课程理论研究高潮。当前,课程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热点中的热点问题。,12/3/2022,43,京师同文馆课表,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讲各国吏略。翻译
23、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12/3/2022,44,癸卯学制系统图,12/3/2022,45,1922年新学制改革特点,( 1 )倡导民主精神、尊重个性发展。( 2 )改造旧课程,使新课程趋于科学化。( 3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分离。,12/3/2022,46,壬戌学制系统图,12/3/2022,47,(二)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课程有一悠久的过去,但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美】坦纳夫
24、妇,12/3/2022,48,西方古代的课程现代课程的形成 现代课程的发展,12/3/2022,49,1.西方的古代学校课程,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是古希腊的“七种自由艺术”,即文法、修辞、辩证法(逻辑)、算术、音乐、几何、天文(1)智者学派与“三艺” 雅典人在奴隶主民主政体下越来越善于采用公众讨论的手段来管理他们的城邦事务。为了在公共场合进行卓有成效地表达观点并说服听众,演说的技巧和雄辩的口才是必需的,为此需要学些文法规则。 智者”们研讨并制定了各种文法规则,讨论了各种词类以及它们的性质、功能,关注语言的逻辑与修辞,对演讲、雄辩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从而创立了西方古代最早的课程体系。
25、美国课程史专家布鲁巴克(J.S.Brubacher)所说的,“三艺起源于古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的日常生活”。,12/3/2022,50,(2)柏拉图与“四艺”“四艺”指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是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学园中开坛授徒时主要讲授的四门课程。柏拉图认为,学习“四艺”的目的是不同的:学习算术是为了调兵列阵、计算船只等等,在高级学习阶段学习算术可以使灵魂转向“理念世界”;学习几何可以使人学会测量和规划,在战争中事关安营扎寨、划分地段,以及作战和行军中排列纵队、横队以及其他各种队形;学习天文学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气象等是必要的;学习音乐,可以使军人学会严肃、勇敢、慷慨、高尚,提高士兵的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课程 教学 基本 问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