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课件.ppt
《第十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护理教研室王一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第十节,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授课内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概念,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二、流行病学:,1. 本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平均患病率为0.41% 0.47%。 2. 寒冷地区较温暖地区患病率高。 3. 高原地区较平原地区患病率高。 4. 农村地区较城市患病率高。 5. 吸烟者较不
2、吸烟者患病率为高。,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三、病因:,支气管、肺疾病:COPD最多见,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四、发病机制(Pathogenesis),1.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的形成,功能性因素(functional factors),解剖性因素(anatomy factors),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 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白三烯、5-HT、血管紧张
3、素等,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清H+增高,肺动脉高压,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性因素,慢性炎症,肺泡内压,肺血管阻力增加,反复肺微小动脉栓塞,肺小动脉血管炎,肺泡毛细血管受压,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泡壁破裂,肺血管重塑,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慢性缺氧,继发性RBC,醛 固 酮,肾小动脉收缩,血液粘滞度,血容量,肺动脉压,水钠潴留,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发病机制(Pathogenesis),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肺循环阻力右心收缩力加大
4、右心室肥厚当肺A压超过右心室负荷右心排血量下降右室收缩末期残余血量增加舒张末压右心扩大、右心功衰竭。,五、临床表现,肺、心功能代偿期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临床表现,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肺气肿表现:咳、痰、喘反复发作,进行性呼吸困难 肺气肿体征肺动脉高压:P2亢进右心室肥大:剑突下心脏搏动,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右心衰竭,临床表现,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紫绀,精神神经症状,呼吸衰竭是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失代偿期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衰竭
5、、体循环淤血表现,腹水征阳性,尿少、全身水肿,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右心室扩大和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并发症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临床表现,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血液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酸碱失衡,X线检查: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征象,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心电图,电轴右偏+90;肺型P波;右束枝传导阻滞Rv1+Sv51.05mV, V5 R/S1 ;超声心动图,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节,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肺 型 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节 慢性 肺源性 心脏病 护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