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课件.ppt
《第二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行政史,秦汉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行政官员的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一、 皇帝制度皇帝的权利几乎无所不包,正所谓“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即所有的行政管理都是以皇帝为轴心进行的。具体地说,皇权主要包括:(1)最高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的法律;(2)最高司法权,即在司法上享有最高审判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5)最高人事权二、宰相制度及其变迁(一)丞相制丞相的权力十分广泛,包括:(1)在立法上负责草拟或组织草拟法律;(2)在司法上有纠举百官及执行诛罚权;(3)在军事上可充当皇帝的军事顾问;(4)在行政上有参与行政决策、总领百官
2、、处理日常政务之权。,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二)中外朝制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手段:(1)在礼仪上打掉丞相的威风(2)在组织机构上实行中外朝制度分割相权概念:中朝掌决策,外朝掌执行意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三公宰相制独相制走向集体宰相制: 汉成帝时以三公宰相制取代丞相制,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作用:加强皇权,分割相权(四)尚书台尚书台的历史演变:秦及西汉初:尚书是少府属员,无专门机构,执掌仅限皇帝的收发事宜汉武帝:事权扩大,成立机构汉成帝以后:实行分曹理事制度东汉初年:刘秀建立庞大的尚书机构,正式命名为尚书台。尚书台长官总典纪纲,无所不统。,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三、列卿
3、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卿,官秩为中二千石,其职能分述于下: 1奉常。西汉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2.郎中令。西汉改称为禄勋,掌宫廷警卫。3太仆。掌宫廷车马。4卫尉。掌皇宫保卫。5。典客。西汉曾更名大行令、大鸿胪,掌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6廷尉。掌司法。7治粟内史。西汉更名大农令、大司农,掌财政税收。8宗正。掌皇族内部事务。9少府。掌山河湖海税收及手工业制造。以上官员称为九卿。除此之外,还有与九卿地位相当的中尉(掌京师治安)、将作大臣(掌上木工程)和大长秋 (掌皇后的各种事务)等,他们和九卿合称列卿。1、名义上隶属三公,但事实上隶属于皇帝2、名义上分工明确,事实上秉承皇帝旨意,从事皇帝吩咐的事
4、,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四、相府诸曹与尚书台诸曹(一)相府诸曹西汉初年,丞相府建制不完善,设掾史十五人,均六百石,分东西曹。其中东曹掾九人,负责周巡郡国,其职掌相当于武帝时的刺史。西曹掾六人,其中五人往来于相府和朝廷之间,又称“侍中”,一人留相府负责处理百官奏事文件,称“西曹”。这些吏员的任用均要通过皇帝的口头批准,称为“比命士”。汉文帝时,在掾史上设置两长史,秩千石,作为相府总管,处理相府内日常事务,也可出席朝廷会议或奉诏干预地方事务。汉武帝时,设司直一人,秩二千石,掌位丞相,主管监察。至此,在相府内形成司直主外,长史主内的格局,相府之分曹理事制度亦趋于完善。在长史、司直之下设有“黄阁”,相当
5、于相府办公厅。具体事务部门有东曹(负责办理郡国守相及军吏的迁除手续)、西曹(主管府吏的任用及工作安排)、议曹(主参谋议)、侍曹(主持招待宾客)、集曹(主廷议记事)、奏曹(负责管理奏章)、户曹(掌民户及祭农桑)、金曹(管货币盐铁)、仓曹(管仓谷)、兵曹(管兵役)、尉曹(主卒徒转运)、贼曹(管盗贼)、法曹(掌邮驿科程)、词曹(掌词讼)、决曹(主罪法)。,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四、相府诸曹与尚书台诸曹(二)尚书台诸曹尚书分曹理事始于西汉成帝之时,但东西汉尚书分曹理事的机构在性质上存在差异。西汉的尚书仍然仅仅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可代皇帝草拟部分诏令,但三公仍有行政决策的参与权和落实诏令的行政执行权。到东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课件 第二 秦汉 行政管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