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ppt
《第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定义】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抗炎作用与甾类激素不同,又称非甾类抗炎药。,这类药物不仅临应床用广泛,且都进入了家庭,其临床地位较重要。,本类药物化学结构虽然属于不同类别, 但有共同的药理作用。 即:1.解热; 2.镇痛; 3.抗炎、抗风湿。 其机制:抑制环加氧酶(COX、前列腺素合成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一)解热作用,【特点】1.能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人体温 无影响。与氯丙嗪不同,氯丙嗪在物理 降温配合下,可降低发热和正常体温。2.作用部位在中枢。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 枢前列腺素合成;主要影响散热过程。,解热
2、镇痛抗炎药共同的药理作用,发热机制 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PG合成与释放 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3.解热机理:抑制中枢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的强弱与抑制COX活性呈正相关。,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由于体温过高能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解热对症疗法很有必要。对小儿、年老体弱慎防虚脱。,(二)镇痛作用,【特点】 1.对轻、中度疼痛及慢性钝痛效果显著,但对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痛无效。可用于牙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
3、感冒头痛等。 2.镇痛的同时不产生欣快感,无耐受性和成瘾性。 3.作用机理:作用部位在外周;抑制环加氧酶,使炎症部位 PG 合成减少。,镇痛机制,局部损伤或炎症,产生致炎致痛物质 (PG 、组胺、缓激肽),炎症痛觉感受器,PG,疼痛,解热镇痛药,放大,(三)抗炎、抗风湿作用,除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外,都可以治疗风湿、类风湿病等,用药后能迅速改善红、肿、热、痛症状;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但可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机理 抑制环加氧酶(COX)PG合成减少,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活性物质;除本身致炎、致痛外,还对致炎致痛物质(缓激肽、组胺等)有增敏作用。,
4、COX-1,COX-2,生成,功能,存在于正常组织(胃,血管),经细胞诱导,存在于受损组织,催化合成PGE2、PGI2有稳定和保护细胞作用,催化合成PGE2、PGI2具有强烈的致炎、致痛作用,环加氧酶(COX) 有两种同工酶;二者功能不同:,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与抑制 COX2,使PG合成减少有关。,解热镇痛药抗炎分类 按其结构不同分 :,1. 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2. 苯胺类,如扑热息痛;3. 吡唑酮类,如保泰松;4. 其他有机酸类,如吲哚美辛。,一、水杨酸类,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体内过程】,1.PO易吸收,其吸收度和溶解度与胃肠pH有关。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0%90%。 2. 主
5、要经肝药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质与甘氨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由肾排泄; 少部分以水杨酸盐排泄;,尿呈酸性时药物再吸收增加,排出减少。而在碱性尿中药物排出增加。故同服碳酸氢钠可促进其排泄。,3.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4.尿液的pH变化对其排泄影响较大。,【药理作用及用途】,1.解热、镇痛,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药配成复方药(如APC;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各种钝痛。,也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疗效与剂量有关,一般用至最大耐受剂量(成人3g/d); 对急性风湿热,可使患者在48h内退热,关节消肿,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 第九 解热 镇痛 抗炎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