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建国初文学运动课件.ppt
《第三讲建国初文学运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建国初文学运动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国初的文学运动,第三讲开创与清除:,不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运动”,就不能理解“十七年”文学历史的根本特征,也就不能理解“文革”后中国文学史发展变化的实质。所谓“运动”,就是以强有力的政治号召和广泛的社会动员为基础展开的大规模的历史实践。 在中国,早熟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学以激进化的姿态来完成自己的使命。“运动”则是激进化姿态的具体表现方式。第一次文代会后,文艺界开展了多次涉及面广泛的思想政治运动。这些运动都是为了达到和确保以下的目的:在政治上把作家紧密团结在党的领导体系中;在思想上统一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在组织上建立一整套的文学机构和制度。,一、第一次文代会及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第一次文代会上的
2、毛泽东,周扬 矛盾 郭沫若在第一次文代会,一、第一次文代会及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1949年7月2日,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正式代表及邀请代表共计824人。毛泽东亲临大会,朱德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致贺词,周恩来向大会做了长达六小时的报告。具体阐述了文艺的六个问题,即团结问题,为人民服务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改造旧文艺的问题,文艺界的全局观念问题,组织领导问题。周恩来的报告表达了党中央对文艺的期望,即在国统区与解放区文艺界相互团结的基础上,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文艺工作与党的工作的关系,表明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指导,指出文艺工作要纳入党的工作体系,成为社会主义革命
3、与建设的重要力量。,一、第一次文代会及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十年来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报告提纲国统区革命文艺与解放区革命文艺谁为正统的问题以讲话作为新中国革命文艺的历史渊源,一、第一次文代会及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茅盾的观点还隐含着更为深层的意义指向,那就是革命文艺与五四传统的分裂。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美启蒙主义文化思想资源密不可分,而茅盾对国统区文艺进行批判时,对这些理念基本持否定态度。革命文艺有了新的起源依据,那就是讲话。茅盾既是在进行历史清理,也是在做历史开创建构一个革命文艺的历史观念,这个历史起源于以延安为核心的解放区。国统区的革命文艺必须与这个核心相呼应
4、,才能分享到这一崭新的历史起源,才有重生的可能。所以,无论人们再怎么谈论五四传统,把革命思想的渊源上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些渊源和承继关系都只能在抽象的政治意义上被确认(比如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的引进)。一旦具体到文学,历史便发生断裂和位移,核心与源头必须重新确立。顺理成章,作为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起源,1942年的讲话代替了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第一次文代会及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周扬 新的人民的文艺总结讲话以来解放区文艺的全部发展过程及在各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他明确指出: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坚决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他全面
5、展示了解放区文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茅盾笼统地指称革命文艺的方式不同,周扬几乎详细地开列了一张解放区革命文艺作品清单。他认为,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的各式各样的斗争生活。讲话的精神,使它们不仅在内容方面,还在形式方面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创造”。一切都从讲话这里找到了重新开始的伟大契机。,一、第一次文代会及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直到文艺座谈会以后,由于文艺工作者努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努力学习工农群众的语言,学习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大众化民族形式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决,至少找到了解决的正确途径” 周扬 新的人民的文艺,一、第一次文代会及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这是一次确认
6、历史的结束与开始的伟大仪式。来自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亲历了这个伟大的历史现场,他们激动、欢呼,相信中国文学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展望未来,那是无限美好的社会主义革命前程。这也是一次重绘历史图景的大会。过去的革命文艺的历史,不管是国统区还是解放区,其历史之起源与脉络都并不清晰,因为1949,历史被一目了然地重新追溯和重新书写了。1942年,成为革命文艺自我起源的标志。新中国的文艺从这里出发,走上了漫长而激进的道路。,二 文学的建制化与文化领导权,二 文学的建制化与文化领导权,革命文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纪元,它面临着全面的开创和崭新的建构。如果此前的批判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准备的话;那么现在则要展
7、开基础、制度、规范和体例的建设。第一次文代会清理了革命文艺的基础,也建构了基本的体制和规范。规定了领导革命文艺的核心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正如新中国百废待兴一样,革命文艺也开始了体制和制度的建设。资本主义文艺的文艺家们只是一些自由分散的个体,其写作以资本主义的法制和市场保障其生存的空间。而社会主义革命文艺则要以体制化的方式来完成作家艺术家的整体化转型。不只是思想世界观转向工农兵,同时也是赋予他们以革命的体制化形式。,二 文学的建制化与文化领导权,第一次文代会从筹备到召开就确立了革命文艺的体制规范,它以组织化的形式使社会主义革命文艺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文代会召开期间,“中
8、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任副主席。1953年9月改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的资历要早于“全国文联”,其前身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文协),1947年7月23日在北平成立。1953年10月,“全国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作协虽然属于“中国文联”的下属会员,但其重要性与地位却并不在“中国文联”之下,直至后来发展为一个与之平级的单位。缘由在于,中国作家乃是革命文艺的主力军,其队伍、作品和影响力都是其他文艺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二 文学的建制化与文化领导权,相关的重要的创作和理论阵地也逐渐建立起来了。文艺报和人
9、民文学,在新中国文学的革命开创中占据着不可低估的地位。文艺报创刊于1949年9月,最初由全国文联直接主持,后委托中国作协代管直至正式成为作协直属刊物。人民文学则自创刊伊始(1949年10月25日),即为全国文协(作协)的直属机关刊物。文艺报偏重文艺政策、文艺思想和理论批评,人民文学则以发表各类文艺作品为主。由此,党对文艺的领导全面”建制化”(institution),社会主义革命文艺展开了它具有规模效应的无限激进的历史化实践。建制,institution, 英文的字典意思是指惯例、习俗、制度。它既是无形的规范、准则、达成的共识等等,又是可以操作和执行的条例、制度,它可以指保障这些规范和体制运行
10、的组织体系。,二 文学的建制化与文化领导权,“如果说,历次革命最伟大的事件都是立国之举,那么,革命精神就具有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在我们看来是格格不入,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建立新政治体和筹划新政府形式之举,兹事体大,涉及新结构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另一方面,参与这一大事的人一定拥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痛快淋漓地体察到了人类开端的能力,体察到始终与新事物在地球上诞生相伴随的高亢精神。这两种因素,一个涉及稳定性,一个涉及新事物之精神,它们在政治思想和术语学上是对立的,即一个被视为保守主义,另一个则被认为是进步的自由主义的专利。” 汉娜阿伦特论革命,二 文学的建制化与文化领导权,事实上,革命文艺建制化与
11、个人的激情紧密相联,个人只有融入了组织,只有在建制化中获得了“编制”,就与一个伟大的组织、与党和人民在一起,他的思想与精神才具有时代的意义。当我们用“一体化”这种概念试图描述这个时期的文艺界的状况时,有必要注意到这种一体化如何以建制化的形式,却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革命文艺的建制本身具有实存的组织形式,它可以有效地动员、召唤、团结或瓦解文艺家成员。这样的建制当然是开创性的,前所未有的。对于新中国的文艺家来说,革命文艺开创了崭新的未来,历史正在翻开新的篇章,他们正是其中的主角。我们由此可以看到,社会主义革命文艺的建制与文艺家个人的激情投射所构成互动关系,它们正是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建构的内驱力。,二
12、 文学的建制化与文化领导权,此时此刻的作家诗人和理论家们,都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为未来所激动。无数颂歌赞美共和国的诞生,赞美站立起来的人民,赞美伟大领袖。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就不能不象暴风雨一样打击着敌人,象雷一样发出震动世界的声音.,二 多少年代,多少中国人民 在长长的黑暗的夜晚一样的苦难里 梦想着你,在涂满了血的荆棘的路上 寻找着你,在监狱中或者在战场上 为你献出他们的生命的时候 呼喊着你,何其芳(19121977年),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封建大家庭,自幼喜好古典诗词文赋。1
13、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毕业后,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四川万县和成都执教。1938年 8月,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又随贺龙部队经晋西北到冀中根据地。1939年7月回到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主任。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及整风运动。在此期间他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变化显著,向革命文艺迈进。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长期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也写作评论和做文学研究。1953年,他主持筹建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先后任副所长、所长职务,直到逝世。代表作有诗歌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
14、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胡风(19021985),湖北蕲春人。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1920年起就读于武昌和南京的中学,1925年进北京大学预料,一年后改入清华大学英文系。不久辍学,回乡参加革命活动,后一度任职于国民党的宣传、文化部门。1929年到日本东京,进庆应大学英文科,曾参加日本普罗科学研究所艺术研究会。1933年因在留日学生中组织抗日文化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到上海后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并结识鲁迅。1935年编辑木屑文丛、海燕等丛刊杂志,写了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
15、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由此开始了一场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一时期胡风结集出版了文艺笔谈和密云期风习小记,还出版了诗集野花与箭与一些译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主编七月杂志,编辑出版了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1945年初主编文学杂志希望。这一时期著有诗集为祖国而歌,杂文集棘原草,文艺批评论文集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论现实主义的路等。1949年起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其间写有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1954年7月,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送交了一份30万字的“意见书”,1955年遭到批判。1955年5月18日初被逮捕入狱,1979年获释,此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1985年6月8日病逝于
16、北京。,胡风时间开始了第一乐章 欢乐颂,1949年底,胡风写下一组气势磅礴的长诗时间开始了,包括欢乐颂光荣赞青春曲安魂曲又一个欢乐颂5个乐篇,长达4600行。 毛泽东 他站到了主席台底正中间 他站在飘着四面红旗的地球面底 中国地形正前面 他屹立着象一尊塑像 掌声和呼声静下来了,左一,马思聪,左二史东山、右二艾青,右一巴金,海 沸腾着 它涌着一个最高峰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象他微微俯着身躯 好象他右手握紧拳头放在前面 好象他双脚踩着一个 巨大的无形的舵盘 好象他在凝视着流到了这里的 各种各样的河流,毛泽东!毛泽东! 中国第一个光荣的布尔塞维克 他们的力量 汇集着活在你的身上 你抓住
17、了无数的河流 他们的意志 汇集着活在你的心里 你挑起了这一部历史,毛泽东!毛泽东! 中国大地最无畏的战士 中国人民最亲爱的儿子 你微微俯着巨人的身躯 你坚定地望着前面 随着你抬起的手势 大自然底交响乐涌出了最高音 全人类底大希望发出了最强光 你镇定地迈开了第一步 你沉着的声音象一响惊雷 “全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 起来了!” 一九四九、十一月十一日夜十时半,成。 十一月十二日夜十一时,改。 在北京。,二 文学的建制化与文化领导权,沈从文革命文艺的新格局中,沈从文看不到自己位置,更看不到前景。沈从文早年作品甚多,浓郁的湘西风情,使得他在中国文坛享有独特的位置。沈从文(19021988)原名
18、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曾用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投身行伍,在湘川黔边境地区当兵五年。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3年发表边城,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三
19、十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另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1988年病逝于北京,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依然守在书桌边,可是,世界变了,一切失去了本来意义。我似乎完全回复到了许久遗忘了的过去情形中,和一切幸福隔绝。而又不悉悲哀为何事,只茫然和面前世界相对,世界在动,一切在动,我却静止而悲悯的望见一切,自己却无份,凡事无份。我没有疯!可是,为什么家庭还照旧,我却如此孤立无援无助的存在。为什么?究竟为什么?你回答我。我在毁灭自己。什么是我?我在何处?我要什么?我有什么不愉快?我碰着了什么事?想不清楚。我希望继续有音乐在耳边回旋,事实上只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建国 文学 运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