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抗原课件.ppt
《第三章:抗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抗原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抗 原 (Antigen, Ag),1,PPT课件,抗原的概念 一、抗原(antigen,Ag) 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抗体和/或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PPT课件,二、抗原的特性(异物性,特异性) 1 免疫原性抗原性(免疫反应性)完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载体,3,PPT课件,三、耐受原与变应原 1 耐受原 (tolerogen):引起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2 变应原 (allergen): 引起机体产生变态反应的抗原。,4,PPT课件,第一节 影响抗原
2、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抗原和宿主两方面的因素。,5,PPT课件,一、机体因素:遗传/来源 不同种属不同个体互为抗原,但有差异. 与机体自身成分不同或在胚胎期未与宿主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与机体之间种族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6,PPT课件,如:微生物抗原人 强免疫原 鸭血清蛋白鸡:弱免疫原 兔:强免疫原,7,PPT课件,有异物性的物质,异种物质同种异型(体)物质自身物质,8,PPT课件,二 、抗原因素:理化状态,(一)分子量大小 一般10KD,强;4 KD,弱或 无 蛋白质:免疫原性最强,如异种动物 血清、细菌外毒素。 多糖、核酸:免
3、疫原性弱或无。 (二)化学结构的复杂性 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9,PPT课件,(三) 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抗原分子中的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立体构象是决定此分子是否能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启动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易接近性:抗原的特殊化学基团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10,PPT课件,11,PPT课件,三、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数量途径频率,12,PPT课件,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免疫原性的特异性:某种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某种特定的应答产物。如:伤寒杆菌免疫动物产生抗伤寒杆菌抗体 抗原性的特异性:抗原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如:伤寒杆菌
4、只能与抗伤寒杆菌抗体结合,13,PPT课件,一 表位与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 又称表位(epitope),指抗原分子中决定 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团,是抗原分子 与抗体及TCR/BCR特异结合的部位,也是被免 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 物质基础。 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原 的特异性。,14,PPT课件,和性质,15,PPT课件,构象决定簇:序列上不相连而依赖于蛋白质或多糖的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多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顺序决定簇:一段相连的氨基酸序列所形成的决定簇,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功能性表位:隐蔽性表位:,分类
5、,16,PPT课件,抗原结合价:能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功 能性表位的数目。半抗原 单价 天然抗原 多价多价抗原可同时与多种/多个抗体结合。,17,PPT课件,二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18,PPT课件,19,PPT课件,三 半抗原载体效应概念:载体与半抗原偶联后能诱导机 体产生抗半抗原及抗载体的抗体。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簇,T细胞识别载体决定簇。,20,PPT课件,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是相对的,因为天然的抗原分子表面可存在着多种表位,不同的抗原分子表面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表位,可引起交叉反应。,21,PPT课件,五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原具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抗原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