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钢中的相变课件.ppt
《第三章钢中的相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钢中的相变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合金钢中的相变,问题:钢中可能发生的相变有哪些?,本节主要讲授内容加热(奥氏体化)3.2 冷却(奥氏体分解) 3.3 淬火钢回火转变影响3.4 钢相变的热力学与动力学3.1,3.1合金元素对相变基本因素的影响影响自由能影响扩散影响活度,一、合金元素对新相()、 母相()自由能的影响Fv:自由能差(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表示相变驱动力,差愈小,临界晶核愈难形成, 相愈稳定。1、降低Fv:C、Mn、Cr、Ni2、提高Fv:Al、Co3、影响不大:Mo、W,相变基本因素包括:热力学可能性动力学速度或快慢(即扩散),钢中扩散包括:,、碳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扩散能力、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
2、扩散能力、合金元素对Fe 、C扩散的影响,二、合金钢中的扩散和碳在铁中的活度,1、钢中元素扩散的一般规律,置换式原子扩散比间隙原子慢几个数量级在特定温度下,所有原子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都比在奥氏体中的快;在所有情况下,对每一种元素,在Fe 中扩散激活能必低于在Fe 中的激活能(扩散能力与激活能呈负幂指关系,即激活能越大,扩散能力越差),2、元素对碳在奥氏体中扩散能力的影响,碳化物形成元素:W、Mo、Cr、Mn提高C扩散结合能,降低扩散系数,使碳原子不容易扩散;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Co、Cu、Al降低C扩散结合能,提高扩散系数,使碳原子容易扩散。特殊元素Si:是非碳化物元素,提高碳的活度,但
3、在奥氏体中剧烈地降低铁原子的活动性,增加铁在固溶体中的结合力,阻碍碳原子的扩散。,(1)Cr、Mn、Mo、Ti、Nb等阻碍Fe 在奥氏体中的自扩散。这些元素与铁形成固溶体,降低铁原子的活度,使铁原子间结合力增加。(2)碳对Fe 在奥氏体中自扩散的影响:存在碳,削弱铁原子间结合力,促进铁原子扩散。,3、合金元素对铁在奥氏体中的自扩散影响,4、碳在铁中的活度,定义:碳在铁固溶体中的活动性,可以衡量C在固溶体中的扩散能力、溶解能力和析出能力 ai = riNi(ai:活度;ri:组元的活度系数;Ni:碳在铁中的百分比浓度)相对活度系数:碳在合金与非合金铁中活度系数的比值 即 fc = ai M /
4、ai =ri M/ ri 表征合金元素在铁碳合金中对碳活度的影响,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使fc 1,提高其活动性,增加碳在基体中的活度,使C从固溶体中析出的倾向增加。 碳化物形成元素使fc 1,降低其活动性,降低碳在基体中的活度,使C难于从固溶体中析出。,钢加热过程中相变是什么?涉及哪些具体转变?,3.2 合金元素对钢加热转变的影响,奥氏体形成过程,奥氏体的形成,奥氏体的长大,渗碳体的溶解,钢加热奥氏体化时有两种相互竞争的相变机制:晶体学有序机制和无序机制。无序机制形成奥氏体时,转变伴随着重结晶,即新晶粒的形成对原始相来说,改变了大小和方向;有序机制:不伴随重结晶,以相变切变的方式进行, 晶粒保持原
5、来相晶粒的形状和大小,一、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的相变机制的影响,决定晶体相变转变机制的主要因素是:原始组织的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精确的晶体学有序性。原始无序的组织只能以无序转变机制进行相变;原始有序组织(马氏体、贝氏体和魏氏组织铁素体)有两种转变机制:有序转变机制和无序转变机制。到底以那种相变机制进行转变,取决于合金化程度和加热速度。合金化程度越高,加热速度越快,越易出现有序转变或组织遗传。见图36,消除组织遗传的方法:最终的快速加热淬火之前进行回火处理。,组织遗传:对粗晶有序组织加热高于AC3,可能导致形成的奥氏体晶粒与钢的原始晶粒具有相同的形状、大小和取向,合金化与加热速度对出现组织遗传的影响
6、如下:,二、合金元素对A形成速度的影响合金元素的加入,改变了钢A形成温度A1,A3和Acm及相变点的位置,从而影响了A形成速度;A的形成速度取决于奥氏体的形核和长大,这都和C的扩散有关,合金元素的加入改变了碳的扩散速度,所以影响了A的形成速度.(1)Co,Ni 提高C的扩散,增大A形成速度;(2)Si,Al,Mn影响不大;(3)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Ti,V等阻碍碳的扩散,阻碍A形成,三、合金元素对碳化物溶解的影响,1、与碳钢相比,合金钢中碳化物溶解的特点:1)奥氏体化时间:合金元素扩散速度较C的扩散速度慢的多,只是碳扩散的千分之几或万分之几。合金钢中,当F全部转变为A后,还有相当一部
7、分碳化物被保留下来,为了增强A的合金化程度,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作用,应使残余碳化物充分溶解到A中。所以合金钢奥氏体化时间较长。这就是合金钢在生产中加热保温时间较长的原因。2)奥氏体化温度:由于合金元素的作用造成的扩散困难和合金碳化物的稳定性高,要使残余碳化物分解并溶于A中,需要提高加热温度。如:高速钢的淬火温度12501280,而共析温度只有820,就是希望碳化物充分溶解。,2、碳化物(氮化物)的溶解规律,随温度的上升,碳化物、氮化物的溶解度上升;最稳定的碳化物,溶解度最低;Cr 、Mo 、V的碳化物具有最大的溶解度。是潜在的最有用的合金碳化物;奥氏体中先溶解的较弱碳化物或氮化物形成元素将促进
8、强碳化物或氮化物的溶解;非碳化物或氮化物元素阻碍碳化物或氮化物的溶解,四、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C促进A晶粒长大;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阻碍A晶粒长大;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阻碍,但效果不如强碳化物;Ni,Co,Cu作用不明显;Al,Si含量少时,以夹杂物形式存在,可阻止A晶粒长大,当大量以合金元素加入,促进A晶粒长大;当钢中C含量中等以上时,Mn可促进长大,在低碳含量时,Mn可细化晶粒,作业:把以下四种钢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奥氏体化处理,请比较各种钢中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最长的是 ?所需时间最短的是?所需时间大致相当的是?40CrNi、40Cr、40CrMn、40CrMo,3.3
9、合金元素对过冷A分解的影响,问题:过冷奥氏体能分解成为什么组织或相?,一、 对过冷A稳定性的影响,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Cu等加入钢中,仍保持C曲线形状,但使C曲线右移;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V不仅改变C曲线的位置,使之右移,而且改变其形状,出现两个鼻温,使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分开;Al 、Co使C曲线左移。,六种基本类型的过冷奥氏体等温分解曲线及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1)碳钢及其不含碳化物形成元素Ni 、Si、Cu的低合金钢,2)含C为0.40.5%,用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V合金化的结构钢,3)含C为较高,用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V合金化的工具钢,4)含C在0.1
10、50.25%范围内CrNiMo和CrNiW钢,5)高Cr钢(如Cr13、Cr17),6)高合金的奥氏体钢,思考题:对高Cr钢,能否获得贝氏体组织;对W、Mo 钢,能否获得珠光体组织?,二、 对珠光体转变的影响,对P转变速度的影响 除Al、Co以外,均使P转变曲线右移,即推迟P转变;对珠光体转变温度区的影响 (1)凡是扩大相区的元素,Ni,Mn,Cu等,降低A1,使P转变温区向较低温度; (2)凡是缩小相区的元素,提高A1使P转变温度升高,对珠光体转变产物的碳化物类型的影响 (1)碳钢的珠光体(FFe3C),碳化物为Fe3C; (2)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将形成MC,如TiC,NbC,VC等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中的 相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