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ppt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物 代谢 动力,制作人:,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的跨膜转运2药物的体内过程3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药物的体内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二是用数学方法定量描述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1 药物的跨膜转运,跨膜转运可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简单扩散。膜孔扩散。易化扩散。特点:(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 (2)不耗能 (3)不需要载体(易化扩散除外) (4)无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易化扩散除外),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脂溶扩散,指脂溶性药物可
2、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不需要载体,不受饱和限速及竞争抑制的影响,是药物转运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转运方式。,影响因素:分子量的大小,转运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药物的脂溶性:药物的脂溶性用油水分配系数表示,分配系数越大,药物扩散就越快。但仍需一定水溶性。 膜面积和膜两侧浓度差:膜面积越大扩散越大,药物在脂质膜的一侧浓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当膜两侧浓度相同时,扩散即停止药物的解离度: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A、非解离型药物因其脂溶性大,才能溶入脂质膜中,易于通过生物膜 。B、药物的pKa及所在环境的pH。决定药物的解离度。C、在细胞膜两侧PH不等时,弱酸药物在酸侧非解离型多,易跨膜转运,弱酸药由酸侧向碱侧转
3、运,转运平衡时,弱酸药在碱侧浓度高,弱碱药相反。,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HA=H+A-,Ka,=,H+A-,10pH-pKa,HA,pKa,=,pH,-log,A-,HA,=,A-,HA,当pH=pKa时,HA=A-,BH+=H+B,Ka,=,H+B,BH+,pKa,=,pH,-log,B,BH+,10pKa-pH,=,BH+,B,当pH=pKa时,B=BH+,离子型,非离子型,非解离型药物的多少,取决于药物的解离常数Ka和体液的pH,可用Henderson-Hasselblad定量计算。式中pKa是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归纳: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而在碱性环境
4、中,解离多,吸收少,排泄多。,当药物pKa不变时,改变溶液的pH,可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2膜孔扩散( dffusion through pores)又称水溶扩撒或滤过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1、肠黏膜上皮细胞及其它大多数细胞膜孔道4(=1010m ),仅水、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通过,分子量小于100200者即不能通过2、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孔道约40,除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溶质均能通过,3易化扩散:是一种特殊的被动转运方式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质帮助而进行的扩散,是载体转运的一种,不耗能。但因为需要载体参与,故有饱和限速及竞争抑
5、制,主要运输亲水性物质,如体内葡萄糖和一些离子(Na+、K+、Ca2+等)的吸收,其转运的速度比脂溶扩散要快。,被动转运:膜泵转运 膜动转运特点: (1)药物逆浓度差转运 (2)耗能 (3)需要载体 (4)有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1膜泵转运:通过细胞膜泵所进行的跨膜转运,如钠泵,钙泵,质子泵和儿茶酚胺再摄取的胺泵等2膜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转运伴有膜的运动称膜动转运,主要涉及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包括胞饮和胞吐,2药物体内过程,药物体内过程也称药物处置,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称为药物转运;代谢过程也称生物转化。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合称为消除。,一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经跨膜转运进入全
6、身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射等血管内给药外,其他血管外给药途径均存在吸收过程。药物吸收的快慢和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给药途径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快慢依次为:吸入舌下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直肠皮肤,吸收途径:1消化道吸收 分为口腔 、胃、小肠、直肠吸收。2注射部位的吸收3呼吸道吸收4皮肤和黏膜吸收,1消化道吸收口腔吸收 由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易被破坏或有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可避开首关效应。,胃吸收 药物通过被动扩散经胃粘膜吸收。分子量愈小、脂溶性愈大、非解离型比值越大,越容易吸收。胃液呈酸性,弱酸性可从胃中吸收。但因为胃内吸
7、收表面积小,且药物的滞留时间段,所以药物在胃内药物吸收有限。,小肠吸收 小肠是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吸收面积大,血流量丰富,。肠腔内pH值易于弱酸性弱碱性药物的溶解吸收。吸收方式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方式。,药物从肠胃道吸收后都要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血液循环。,直肠给药 经直肠给药仍避免不了首关消除。吸收不如口服。唯一优点是防止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性。,2注射部位的吸收,皮下或肌肉内注射药物先延结缔组织扩散,后经毛细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特点:1转运方式滤过+简单扩散,吸收快且完全。2肌注比皮下注射吸收快。但有些药物注射后因为注射部位发生理化性质改变,导致吸收障
8、碍和注射部位的不适或疼痛,吸收反而比口服的差(地西泮、地高辛、苯妥英钠)。,3呼吸道吸收,小分子脂溶性、挥发性的药物通过喷雾器或气雾方式给药由呼吸道黏膜或肺泡上皮细胞吸收。特点:吸收迅速,4皮肤和黏膜吸收,仅脂溶性极强的有机溶剂和有机磷酸酯类。皮肤单薄部位(耳后、胸前区、臂内侧等)或有炎症病理改变的皮肤,经皮吸收增加。 药物加入促皮吸收剂如氮酮等制成贴皮剂或软膏,经皮给药后都可达到局部或全身疗效,影响药物吸收因素(一)药物方面1.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等。2.药物剂型与制剂:如水剂、注射剂就较油剂、混悬剂、固体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吸收快 。剂量剂型相同但制作工艺不同影响 药
9、物崩解度、稳定性。3.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4. 基体因素:胃肠蠕动功能;吸收表面积、胃肠内pH、血流量、病理状态等。5. 吸收环境:药物在胃肠中相互作用、食物等对药物的影响。,12/3/2022,二分布分布是指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随血液循环,经跨膜转运到达组织脏器的过程。,影响分布的因素: 1.器官的血流量:血流量: 肾 0.25 min;肌肉 40 min;2.8 d。膜通透性: 硫苯妥钠2.体液的PH: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的解救:口服碳酸氢钠来碱化血液及尿液,促进巴比妥类药物的排泄。相同的环境药物容易吸收不容易排泄,
10、相反的环境药物容易排泄不容易吸收。,12/3/2022,3.与血浆蛋白结合:,差异性暂时失活和暂时储存饱和性及竞争性 如:磺胺类药物与甲苯磺丁脲竞争结合血浆蛋白结合位点可以导致游离型甲苯磺丁脲增多引起低血糖可逆性,12/3/2022,4.组织亲和力:,碘甲状腺 硫喷妥钠脂肪 四环素骨骼 地高辛骨骼肌5.屏障现象:指药物在学业和器官组织之间转运时所受的障碍。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12/3/2022,血脑屏障,由毛细血管壁和N胶质细胞构成只有分子量小,脂溶解性高的,游离的药物可以通过,12/3/2022,胎盘屏障,胎盘将母体与胎儿血液分开,也起屏障作用,故称胎盘屏障。 药物通过胎盘的转运方
11、式主要是简单扩散。大多数药物均能进入胎儿。,12/3/2022,血眼屏障,包括血液与防水,血液与视网膜,血液与玻璃体屏障结构。脂溶解性小的或者小分子药物比水溶性大的分子容易通过。如:毒扁豆碱可以通过而新斯的明不可以通过。,12/3/2022,三.药物代谢,部位:主要发生在肝脏,部分药可以再肝外组织进行代谢。代谢反应:I相代谢:氧化 还原 水解反应II相代谢:结合反应 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结合。代谢酶:专一性酶非专一性酶:又称为药酶 其中以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最重要,12/3/2022,Phase I,药物,结合,药物,无活性,活性或,药物,氧化、还原、水解引入或脱去基团(-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药物 代谢 动力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