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主要内容,1心脏的胚胎发育2周时开始形成原始心管4周开始形成间隔,并有循环作用8周房室中隔已形成,成为四腔心脏妊娠第38周市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解剖、生理特点,二、胎儿血液循环,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一)胎儿血液循环,特点,1. 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2. 只有体循环,没有有效的肺循环。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液。,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特殊通道。5.胎儿肝脏的血氧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脑及上肢,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一)胎儿血液循环,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脐血管经68周后完全闭锁形成
2、韧带卵圆孔到生后57个月时,形成解剖上关闭动脉导管绝大部分小儿于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三、小儿心脏位置与形态,2岁以下: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在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外0.5-1厘米; 2岁以后:逐渐转为斜位,心尖搏动降至第5肋间隙; 婴幼儿心脏的形状为球形、圆锥形或椭圆形;6岁后跟成人心脏的形状相接近,为长椭圆形。,3心率,4血压 由于婴儿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相对较粗、动脉壁柔软,故血压较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2岁以后收缩压约为: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 kPa)舒张压收缩压2/3,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胚胎
3、时期心脏和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是新生儿和儿童时期(特别是4岁以下的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病 因,内因:与高龄产妇、遗传、染色体畸变有关。外因:(1)宫内感染: 妊娠早期宫内病毒感染:风疹病毒多见。 (2)孕母接触大量放射线 (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 (4)药物 (5)宫内慢性缺氧,病因,分三类,分 类,潜伏青紫型,青紫型,无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一)健康史 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及先心病病人母亲在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是否接受放射线,尤其是腹部及盆腔部是否用过某些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是否患过代谢性疾病是否患过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4、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评估】,18,定义:室间隔的发育不良或发育障碍根据缺损位置不同分为:干下型膜部肌部缺损,室间隔缺损,19,根据缺损大小分为:小型 15 mm,室间隔缺损临床症状,1. 缺损小:无症状2. 缺损大: (1)肺循环充血的表现(易感染、心衰) (2)体循环缺血的表现(发育缓、多汗、消瘦、乏力、喂养困难、气短) (3)声音嘶哑:扩大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 (4)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VSD 临床体征,心脏体征 望:心尖搏动弥漫 触:常触及收缩期震颤 叩:心界扩大 听: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级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P2亢进。,
5、VSD,23,转 归,自然关闭:3050 并发症: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24,治 疗,1. 抗感染,抗心衰治疗2. VSD关闭术指征(1) 小型VSD,不一定手术(2) 中型VSD,16 岁手术 (3) 大型VSD,常有心衰、反复肺炎,影响生长发育,需要早期手术。(4) 有肺高压者需及时治疗(5) 干下型室缺需要早期手术3. 手术及介入方法关闭VSD,房间隔缺损(ASD)占先心病总数10%,病理解剖1、第二孔(继发孔)未闭2、第一孔(原发孔)未闭3、静脉窦型4、冠状静脉窦型,临床表现症状:分流量小者无症状,分流量大者易患肺炎、心衰;发育迟缓、多汗、消瘦、乏力。,房间隔缺损( ASD ),体征:
6、胸骨左缘2、3肋间有- 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很少伴震颤(相对肺动脉狭窄)P2 且固定分裂,ASD,ASD并发症和治疗,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心衰等治疗 学龄前手术 介入性心导管术 适用继发孔型房缺,(PDA),1、肺循环充血2、体循环供血不足3、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下半身青紫差异性青紫,病理生理,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心病总数15%,临 床 症 状,1. 小动脉导管未闭无症状 一般可有发育落后,易呼吸道感染等2. 体征: 2-3 肋间 连续性“ 机器”样杂音 周围血管征:水冲脉、甲床毛细血管搏动 差异性紫绀,PDA并发症和治疗,并发症肺炎、心衰、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治疗 新生儿
7、期服消炎痛,学龄期手术。,手术治疗,症状,(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生长发育迟缓、体格瘦小、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心悸、多汗等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还可出现周围血管征: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等。,剧哭、屏气、患肺炎或心衰时可出现一过性青紫,晚期出现持续性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表现为差异性 青紫,即仅下半身出现青紫,症状,(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增强或亢进,伴固定分裂。,心脏杂音,(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全
8、收缩期杂音,P2增强, 伴有肺动脉高压者P2亢进。,心脏杂音,(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 伴震颤,传导广泛,心脏杂音,(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并发症反复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心力衰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法洛四联症(TOF),占先心病总数10% 。最常见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表现 最突出的是青紫,多见于唇、指(趾)甲床、眼
9、结膜等处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护理评估】,活动耐力差 ,稍活动就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突然昏厥或抽搐 活动中出现蹲踞现象 可出现杵状指(趾)、舌色发暗,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护理评估】,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2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成反比,P2减弱。,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护理评估】,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护理评估】,(TOF),治疗,1、内科治疗缺氧发作处理 胸膝位 吸氧 镇静 纠正酸中毒 解除漏斗部痉挛: 吗啡、普奈洛尔(心得安)0.1-0.2mg/kg/次,2、防止并发症 平时应经常饮水,预防感染,及时补液,防治脱水和
10、并发症。婴幼儿则需特别注意护理,以免引起阵发性缺氧发作。3、外科治疗:多在1岁内手术治疗,(TOF),(三)心理-社会状况,年长患儿: 正常生活、活动均受到限制;周围人的歧视而产生抑郁、自卑,【护理评估】,家长:因心脏畸形小儿的出生而 自责、担忧、焦虑 生活中因喂养困难、体弱多病、生长发育落后等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抱怨如果家长对患儿过度呵护,则可使患儿发展成为依赖、脆弱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护理评估】,(四)辅助检查,X线检查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可见:肺动脉段凸出,肺门阴影增粗、肺野充血、“肺门舞蹈”。,【护理评估】,房间隔缺损(肺充血,肺动脉段凸出,右房、右室增大),(四)辅助检查,【护
11、理评估】,室间隔缺损(肺血管影增粗,肺动脉段凸出,左、右心室增大),(四)辅助检查,【护理评估】,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段凸出,左房、左室大,主动脉弓扩大),(四)辅助检查,【护理评估】,法洛四联症右室增大、肺动脉段凹陷使心尖圆钝上翘呈“靴形”心,肺门血管影缩小,肺野清晰,【护理评估】,(四)辅助检查,超声波检查 无痛、非侵入性,能显示心脏内部结构的精确图像,确定缺损部位、分流方向及分流量。,【护理评估】,(四)辅助检查,心导管检查 是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心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护理评估】,(四)辅助检查,左向右分流型 右向左分流型 房缺 室缺 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征临表: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第七 循环系统 疾病 护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