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营养缺乏病与慢性疾病预防课件.ppt
《第七章 营养缺乏病与慢性疾病预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营养缺乏病与慢性疾病预防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第四节 营养缺乏病预防主讲:赵红胜公共营养师二级中医营养师秋季营养师培训班,内容提要:,一、营养缺乏病概述;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三、维生素缺乏病;四、矿物质缺乏; 五、营养素过量与中毒,如何预防营养缺乏病,1、发展食品生产供应;2、普及营养知识,指导食品消费;3、针对实际营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营养缺乏病概述,什么是营养缺乏病?是指长期严重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造成机体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如地方性甲状腺肿、维生素C缺乏病、缺铁性贫血、眼干燥症等。是营养性疾病的一种,大体分为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两种,营养缺乏是指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包括三大营养物质、水、电解质、维生
2、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造成的机体生理病理改变。病因有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增加、损耗增加等等。也包括亚临床营养缺乏状态。,地图舌,甲状腺肿,1、 营养缺乏的原因,1、食物供给不足。如旱灾、洪涝、水灾、战争、地震和社会动乱等一些灾难性事件都会障碍农业的发展,造成食物短缺。或者经济落后,资源不走足,食物生产供应不足。2、食物中营养素缺乏。天然食物某些营养素缺乏(香蕉、甘薯、木薯等长期单纯摄入) 饮食方式不科学(食物搭配不均衡;过度食用精制的食物;烹饪过程中营养素的破坏和流失) 3、营养素吸收利用障碍(食物因素、胃肠道功能、药物影响),4、营养素需要量增加。生长期、妊娠、哺乳等;甲亢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3、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及某些肿瘤患者。5、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增加。VB1、VC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铁丢失的增加可因外伤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肿瘤、寄生虫、月经过多、分娩、肾外伤、血吸虫病等。,2、营养缺乏病的诊断,营养缺乏病的诊断可综合疾病的发生过程、膳食史、人体测量、生化检查及临床表现等作出诊断。1、膳食史。(运用24小时回顾法了解患者的膳食习惯及每天食物的摄入量就能基本上判断各类营养素是否缺乏)2、人体检测。WHO建议:体质指数BMI可作为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价的指标。BMI18.5为营养不良,25为正常,25为超重,30为肥胖。中国标准BMI24为超重,28
4、为肥胖。3、生化生理分析。可通过检查血、尿中各种营养素的浓度及免疫功能,判定营养素水平。用测量生理功能的方法来鉴定营养缺乏病的严重程度,比分析体液的营养素水平更有效。,4、临床表现: a、头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使头发颜色灰暗,发质变细、干、脆,严重缺乏时头发极易脱落,发根容易断裂。)b、眼(维生素A缺乏时常有毕脱斑,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角膜周围的结膜下血管充血,眼的外侧角发湿发红,怕光、烟雾或尘埃的刺激。)c、皮肤(维生素A缺乏的皮肤症状是出现毛囊角化丘疹;维生素C缺乏也产生毛囊症状,表现为毛囊周围的充血、肿胀,常伴有出血点;烟酸缺乏引起3D症状-即腹泻、皮炎、痴呆的癞皮病。),营养缺乏病
5、的诊断,营养缺乏病的诊断,d、口腔(如维生素B2缺乏引起口角炎,同时舌乳头肥大;乳头萎缩有时与烟酸缺乏。)e、牙齿(龋齿发病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摄入成正比,和氟、磷摄入成反比,婴儿营养缺乏使出牙时间晚和部位不良。)f、颈部(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肿)g、神经病变。(缺VB1伴有周围神经性无力和感觉异常;VB6缺乏引起婴儿惊厥;癞皮病常伴有精神症状。)5、实验性治疗,3、 营养缺乏病的治疗,一、营养缺乏病的治疗。1、针对病因;2、治疗所采用的剂量要适宜,不必要使用过高的治疗量或维持量;3、不能只考虑主要缺乏的营养素,应全面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考虑治疗方案;4、循序渐进,不宜突然使用高能量高蛋白膳食
6、治疗重度蛋白质能量不良;5、一般应充分利用食物,配制针对性的治疗膳食;6、须坚持一段时间,因其见效缓慢,效果以患者营养状况的全面恢复,临床和亚临床症候群消失,抵抗能力增强等客观指标为依据。,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概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主要分布在非洲、中美洲、南美洲、中东、东亚和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PEM的死亡率约为欧洲和北美国家的20-50倍。,1、病因,食物摄入不足食物缺乏;长期低蛋白、低能量膳食;需要量增加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阶段,肠道寄生虫病,急性发热性疾病,大面积烧伤、败
7、血症,外科大手术,骨折等均可导致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增多。,消耗增加胃肠道疾病;其他疾病(可造成损失的有:肠瘘、开放性创伤、慢性失血、溃疡渗出、腹泻及呕吐等。消耗量过大如糖尿病、急性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临床表现和分型1、水肿型营养不良体重在其标准体重的60%-80%之间,与摄入蛋白质差且量不足有关,主要表现:水肿、腹泻,常伴突发性感染,生长迟缓、头发改变、贫血、表情冷漠或情绪不好,虚弱无力等。,2、干瘦型营养不良体重低于其标准体重的60%,体温低于正常,如果病程较长,身高也会低于相应的标准。主要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消瘦无力,贫血,无水肿,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死亡。全
8、身似皮包骨,额部有皱纹,外貌似“小老头”,对外界刺激反应淡漠或易激惹,哭闹不止。心率缓慢,腹部下凹或膨隆。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神经发育落后。头发干枯。感饿,但又食欲不好,常见腹泻等,3、混合型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病人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60%,有水肿。临床表现: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明显消瘦。生长迟滞,体重身高低于正常儿标准;患儿表现急躁不安、表情淡漠、明显饥饿感或食欲不振,常伴有腹泻、腹壁变薄,腹部凹陷呈舟装、肝脾肿大,常宜合并感染,并伴有维生素缺乏等。重度营养不良者宜导致并发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低锌血症;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
9、、维生素C、维生素D的不足。易患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腹泻;自发性低血糖、增加白内障风险。,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A、人体测量:年龄别身高与身高别体重。身高别体重=病人测定的体重/病人身高的参考体重*100%年龄别身高=病人测定的身高/病人年龄的参考身高*100%B、体质指数: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BMI18.5为营养不良,BMI17.5为中度营养不良,BMI16.0为重度营养不良。C、年龄别体重:级为理想体重的75%-90%,级为60%-74%,级60%。D、皮褶厚度:WHO选宏三头肌、肩胛骨下和脐旁三个点,和低于10mm(男
10、)或20mm(女),可诊断为消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形态学评价头发口颊粘膜皮肤肝脏其他3、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有: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24小时尿肌酐、24小时尿肌酐/身长指数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二)、临床分级(见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P459页略)(三)、鉴别诊断:水肿型营养不良的皮肤改变与糙皮病不同,糙皮病的皮肤改变发生在暴露于阳光的部位,是对称性的。肾炎、肾病和心脏衰竭时出现的水肿一般都伴有这些疾病的其他特征,而且对特殊的治疗有效。必须鉴别由糖原代谢障碍和囊性纤维变引起的肝脾肿大。四、治疗
11、治疗原则:消除病因、调整饮食、改进喂养方式、纠正并发症。1、加强护理;2、消除病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3、调整饮食补充蛋白质和能量,全面改善营养。A、浮肿型多补充蛋白质,干瘦型多补充能量。每天每公斤体重22.5克优质蛋白质,能量120150kal/kg,1岁以下的婴儿,需3.5克每天每公斤体重和能量150kal/kg.原则:逐步添加;蛋白质和能量同时补充;尽量母乳喂养;B、选择合适的补充途径:口服;管喂;静脉营养C、补充维生素、矿物质D、及时增加活动量4、纠正并发症(失水;电解质紊乱;重度贫血;对感染、低血糖症、心力衰竭等得处理),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五、预防1、合理膳食;2、推广生长
12、发育检测图的应用;3、合理安排生活制度;4、减少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二、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A缺乏病 维生素A缺乏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是一种因体内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以眼、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全世界维生素A 缺乏每年可造成100万250万人死亡,50万学龄儿童因维生素A缺乏而致盲,因维生素A缺乏而导致的眼干燥症高达1000万人以上。我国曾进行为期4个月的全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调查,发现维生素A缺乏儿童占11.7%,可疑缺乏者占39.2%。我国为中度维生素A缺乏国家,其中西部地区农村为重度缺乏地区。维生素A缺乏已成为全球性的营养问题之一。,维生素A缺乏病,一、缺
13、乏原因1、摄入不足(长期以糕、面糊等谷物、脱脂乳或炼乳喂辅小儿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品;不吃荤菜的不良饮食习惯;贫困、战争等);2、吸收利用障碍(慢性消化道疾病;长期服用石蜡油通便;肝胆系统疾病等);3、需要量增加(早产儿,重体力劳动者,急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各种传染性疾病);4、代谢障碍(甲减和糖尿病时,胡萝卜转变维生素A障碍等);5、其他营养素的影响(缺乏蛋白质和锌;维生素E);6、其他因素(酗酒和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消胆胺、新霉素、秋水仙碱等)。,维生素A缺乏病,二、临床表现维生素A缺乏病以儿童及青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变可累及视网膜、上皮、骨骼等组织以及免疫、生殖功能。1、眼部症状:眼干燥症
14、、夜盲症、角膜软化。2、皮肤症状:干燥;毛囊上皮角化、毛囊性丘疹(上臂后侧、大腿前外侧,扩展到上、下肢伸侧、肩和下腹部)“蟾皮症”。3、骨骼系统:儿童可表现为骨组织停在生长,发育迟缓;牙龈增生角化,牙齿表面出现裂纹、龋齿。4、生殖功能:女性受孕和怀胎,或导致胎儿畸形和死亡;男性精子减少,性激素合成障碍,影响生殖能力。5、免疫功能: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患儿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维生素A缺乏病,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血清视黄醇含量:1.053.15umol/L。 2、暗适应能力。 3、生理盲点:1.8cm。 4、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法:在维生素A缺乏期间,眼结膜杯状细胞消失、上皮细胞变大且
15、角化。5、尿路上皮细胞检查:计数上皮细胞,超过3个/mm,排除尿路感染后,可认为是维生素A缺乏。与下列病相鉴别:1、银屑病:发病部位不定,以四肢伸面、头部和背部多见,基底淡红色炎性浸润,上被多层银白色鳞屑,剥离后可见点状出血,病程长,一般冬重夏轻,易反复。2、维生素C缺乏病:毛囊角化见于四肢伸侧、腹部等处,形成角栓,毛囊周围有瘀斑并易出血等表现。毛发卷曲于毛囊周围成为螺旋状毛发。3、毛发红糠疹:多发于四肢伸侧、躯干、颈旁和臀部毛囊角化性丘疹,呈圆锥型,丘疹可互相融合成黄红色或淡红色鳞屑性斑片。血中维生素A水平正常。4、毛周角化病:多发生于上臂及股外侧毛囊角化性丘疹而无其他伴发症状,与营养无关,
16、维生素A水平正常。,维生素A缺乏病,四、治疗1、消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2、补充维生素A;3、对症治疗;4、其他。(同时补充维生素E和锌,可提高疗效)五、预防1、摄入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2、检测易感人群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3、对易患人群进行干预;4、选用维生素A强化食物。,维生素D缺乏病,婴幼儿缺乏可导致佝偻病,成人缺乏可导致骨软化症。一、缺乏原因1、阳光照射不足;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3、维生素D及钙、磷的肠道吸收障碍;4、其他原因(肝肾功能,抗癫痫药物)。二、临床表现1、佝偻病:主要表现是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的变化。夜惊、多汗、易激惹、枕秃;颅骨闭合延迟。多发生于婴幼儿。,维生
17、素D缺乏病,2、骨软化症。多见于妊娠多产的妇女及体弱多病的老人。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痛、肌无力和骨压痛。患者步态特殊,被称为“鸭步”(或“企鹅”步态)三、预防: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早防早制的原则。鼓励孕妇嗮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同时服用钙剂;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嗮太阳,可用鱼肝油AD补充。,维生素B1缺乏病,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在我国南方以精米为主食和汗液丢失B1此病发病率较高。一、缺乏原因:1、摄入不足;2、胃肠道吸收利用障碍;3、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4、食物中抗硫胺素因子;5、慢性乙醇中毒。二、发病表现:1、亚临床型:缺3个月以上,可出
18、现感觉疲乏无力、烦躁不安、易激动、头疼、恶心、呕吐、食欲减退。2、神经型:主要累及肢体远端,呈上升性,对称性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加重时烦躁不安、声音嘶哑,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以致昏迷惊厥。罕见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为脑型脚气病综合征。3、心血管型:左右心室衰竭,常见水肿;亦可见脚气冲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静脉压增高、肝肿大、肢端发绀,多见婴幼儿心衰而亡。4、婴儿脚气病:数月婴儿,病情急,有食欲不振,呕吐、兴奋、腹痛、便秘、水肿、心跳快、呼吸困难;继而喉头水肿喉鸣;晚期发绀、心力衰竭、肺充血、肝淤血,脑出血、脑高压、强直痉挛、昏迷至死亡。,维生素B1缺乏病,三、预防:1
19、、改良谷类加工方法,调整饮食结构;2、开展对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等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亚临床症状,及时干预纠正;3、开展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4、开发维生素B1强化食品。,维生素B2缺乏病,由于我国居民饮食组成的特点,该缺乏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冬季的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一、缺乏原因:1、摄入不足 (如淘米过度、蔬菜切碎后浸泡等) ;2、吸收障碍(吸收功能差、喝酒、药物等);3、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孕妇、寒冷、生病等)。二、临床表现:维生素B2体内耗竭2-6个月,膳食中不足2-3个月即发病。早期症状包括:虚弱、疲倦、口痛、触痛、眼部发烧、眼痒,还有性格方面变化;进一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营养缺乏病与慢性疾病预防课件 第七 营养缺乏病 慢性 疾病 预防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