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变形监测技术和控制网要点课件.ppt
《第7章 变形监测技术和控制网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 变形监测技术和控制网要点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变形监测技术,西南石油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测绘教研室 戴小军,7.1 GPS变形监测及自动化系统,GPS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 GPS变形监测可分为周期性监测模式和连续性监测模式 GPS周期性变形监测与传统的变形监测网相类似;这里重点以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为例介绍GPS连续性监测模式,该系统中GPS点位的分布情况见下图。,7.1 GPS变形监测及自动化系统,GPS变形监测步骤: 1)数据采集:分为基准点和监测点两部分,由7台 Ashtech Z-12GPS接收机组成。为提 高大坝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选两个 大坝监测基准点,并分别位于大坝的 两岸。点位地质条件要好,点位要稳
2、定且能满足GPS观测条件。,7.1 GPS变形监测及自动化系统,2)数据传输:根据现场条件,GPS数据传输采用有线(坝 面监测点观测数据)和无线(基准点观测数 据)相结合的方法,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7.2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可统称为测量控制网。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在布设控制网时,希望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产条件下,使控制网具备最高的精度、灵敏 度和可靠性; 控制网在满足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使控制网的成本(费用)最低。,7.2.1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问题分为四类: 1)零类设计问题(或称基准选择
3、问题):即对一个已知图形结构和观测计划的自由网,为控制网点的坐标及其方差阵选择一个最优的坐标系。这就是在已知设计矩阵A和观测值的权阵P的条件下,确定网点的坐标向量X和其协因数阵Qxx,使X的某个目标函数达到极值。因此,零类段设计问题也就是一个平差问题。 2)类设计问题(或称结构图形设计问题):即在已知观测值的权阵P的条件下,确定设计矩阵A,使网中某些元素的精度达到预定值或最高精度,或者使坐标的协因数阵最佳逼近一个给定的矩阵Qxx(准则矩阵)。,7.2.1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3)类设计问题(或称观测值权的分配问题)。即已知设计矩阵A,确定观测值的权阵P,使某些元素达到预定的精度或精
4、度最高,或者使坐标的协因数阵最佳逼近一个给定的矩阵Qxx。4)类设计问题(或称网的改造或加密方案的设计问题)。通过增加新点和新的观测值,以改善原网的质量。在给定的改善质量的前提下,使改造测量工作量最小,或者在改造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使改造方案的效果最佳。,7.2.1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以上4类设计问题的已知量和设计变量列于下表中:,在大多数实际的优化设计问题中,往往表现为不同类设计问题的综合,例如类设计问题可以看成是类和类设计问题的混合;类、类和类设计问题的解又必须预先或同时解零设计问题。,7.2.1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方法:解析设计法和机助设计法。
5、解析法是通过建立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求出问题的严格最优解; 机助法将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判别能力同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对一个凭经验拟定的初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算,求出各项质量指标,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改,直到设计者满意的一种设计方法。,7.2.1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机助法的优点: 1) 适应性广,可用于除零阶段设计问题外的任何一 阶 段设计,特别是类、类和各种混合设计问题。 2) 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和切实可行性。由于设计过程中 融入了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使最终结果一定是实 际的,切实可行的 3)设计模型简单,可直接利用平差模型和分析模型, 一般毋需建立优化
6、设计的数学模型,有利于一般人 员掌握和在生产单位的推广使用。,7.2.1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机助法缺点: 所需的计时一般较多,最终结果相对于解析法而 言,在严格的数学意义上可能并非最优,只是一种近似 最优解,但是这种差别在应用上并不太重要。,7.2.1 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分类及解法,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优化设计,一般需要经过如下步骤: 分析实际问题,结合各种设计要求,建立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 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编制电算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求解; 分析解算结果的合理性,可行性,并对成果作出评价。,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描述控制网质量的4类质量指标
7、:(1)精度描述误差分布离散程度的一种度量(2)可靠性发现和抵抗模型误差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3)灵敏度监测网发现某一变形的能力的大小的一种度量(4)经济建网费用,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1 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是描述误差分布离散程度的一种度量,常用方差或均方根差来描述。对于一般控制网,均可以用高斯-马尔柯夫模型 (3-6)来描述。式中L是n 维观测向量,X为t 维未知参数向量(通常选择控制网中待定点的高程或坐标作为未知参数),A为系数矩阵或设计矩阵, 为权阵, 为单位权方差, D(L) 和 E(L) 分别为的方差和数学期望。,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根据最小二乘原理,(3-
8、6)的平差结果为:,未知参数的方差阵或协因数阵在控制网的精度评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需的各种指标都可以由它导出来,也就是说或包含了控制网的全部精度,称其为控制网的精度矩阵。但是实际应用中,我们总是抽取一部分信息,定义一些数值指标以此来作为比较精度高低的标准。就像下面要介绍的的整体精度和局部精度,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1)整体标准用于评价网的总体质量。,精度矩阵,是一非负定阵,其特征值,也必非负,设按大小排列为:,常用的标准有:,A最优,D最优,E最优,S最优,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2)局部精度衡量某一元素的精度(如一条边,某一方向, 某一点位的精度) 局部精度均可以
9、看成是未知参数的某个线性函数(即权函数式),的精度,即,的方差:,当,取不同形式时可以得到如下的局部精度:,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单个坐标未知数的精度:,点位精度,点位误差椭圆元素,式中,,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2 可靠性标准 可靠性概念是荷兰Barrda教授(1968年)针对观测值数据中的粗差提出来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是指控制网探测观测值粗差和抵抗残存粗差平差成果影响的能力,它分为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1)内部可靠性,内部可靠性是指某一观测值中至少必须出现多大的粗差,(下界值),才能以所给定的检验功效,在显著水平为,的统计检验中被发现?这时观测值,上可发现粗差的
10、下界值:,式中,,为观测值,的中误差;,为非中心参数;,为观测值的多余观测分量,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为了直接进行不同类观测值的可靠性比较,令:,作为度量观测值内部可靠性的指标。,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2)外部可靠性 外部可靠性是指无法探测出(小于 )而保留在观测数据中的残存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这时,最大残存粗差 对平差参数的影响为:,由于上式与基准有关,且使用不方便,为此定义影响因子,与基准无关,由此可得,为描述不同观测值的外部可靠标准。,7.2.2 控制网优化的质量标准,3)多余观测分量,由于内部、外部可靠性均与,有关,,可以作为评价内部,内部、外部可靠性的公共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章 变形监测技术和控制网要点课件 变形 监测 技术 控制 要点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