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生理(专)基概课件.ppt
《循环生理(专)基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生理(专)基概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循环生理,循环系统,心脏血管,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若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75次/分(心动周期为0.8s),心房,心室,0.1s,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脏的泵血过程,1. 心房收缩期:,时间:约0.1s压力: 房内压室内压 主A压瓣膜: 房室瓣开,半月瓣关容积: 心室容积增大血流: 从心房 心室,以左心射血为例: (注意各期心室容积、压力、瓣膜、血流的变化),2. 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相:,时间:约0.05s压力:主A压室内压房内压瓣膜: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容积:不变血液:血液在左室内不流动,射血相,时间: 0.25s压力:主A压室内压 房内
2、压 (可达120mmHg)瓣膜: 房室瓣关,半月瓣开容积: 缩小血流: 从左心室 主A,快速射血相: 占搏出量的8085% (0.10s),缓慢射血相: 血液靠惯性流入主A (0.15s),等容舒张相,时间: 约0.07s压力: 主A压室内压 房内压瓣膜: 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容积: 不变血流: 在左室内,3. 心室舒张期,心室充盈相,快速充盈相:占充盈量60%,缓慢充盈相:占充盈量10%,(房室瓣开放心房收缩之前),时间: 约0.33s压力:房内压室内压 主A压 (约0mmHg)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容积:增大血流:从大V 心房 心室(抽吸作用),心动周期中房室活动、压力变化、瓣膜活动、血
3、液流动 期 房 室 室压 压力梯度 房室瓣 动脉瓣 血液流动 室容积 房缩 缩 舒 房室A 开 闭 房室 等缩 舒 缩 房室A 闭 闭 无 不变快射 舒 缩 房室A 闭 开 室A 慢射 舒 缩 房室A 闭 开 室A 等舒 舒 舒 房室A 闭 闭 无 不变快充 舒 舒 房室A 开 闭 房室 慢充 舒 舒 房室A 开 闭 房室 ,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1.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输出的血量。 正常值:正常成人安静时6080ml 每分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内射入动脉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正常值:4.56.0L/min,心指数: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出的心输出量。 正
4、常人静息心指数:3.03.5L /min.m22.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射血分数:55%65%,射血分数=,搏出量(ml),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100%,(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1.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1)异长调节(Starling机制): 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影响搏出量的调节。 调节效应:在一定范围内,V回心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心肌初长度 心肌收缩 搏出量 生理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使心 室射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相平衡。,(2)等长调节: 不改变心肌的初长度,通过改变心肌收 缩能力(强度和速度)来调节心脏泵血 功能的调节方式。 效应:心肌收缩能力
5、心肌收缩 搏出量,(3)大动脉血压的影响: 后负荷: 指心室收缩开始后遇到的负荷(大动脉血压)。 直接影响:使搏出量减少; 间接影响:通过异长调节和等长调节,使搏 出量恢复正常水平,以维持正常心输出量。,2. 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在正常心率范围内(60100次/分): 心率 心输出量 心率170180次/分 心舒期充盈时间缩短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心输出量 心率40次/分 心输出量,二、心音 第一心音: 房室瓣关闭产生,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特点: 持续时间较长(0.120.14S),音调较低。 意义: 房室瓣功能 反映心肌缩力强弱 第二心音: 半月瓣关闭产生,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特点:持续
6、时间较短(0.080.10S),音调较高。 意义:反映半月瓣功能 反映动脉压高低,三、体表心电图ECG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用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 记录出来的心电变化波形。,心电图的各波及意义: P波: 左右两心房去极化过程; QRS波: 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T波: 左右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PQ间期): 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 所需的时间(0.120.20s);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 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ST段: 心室肌C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心肌细胞的分类 普通心肌细胞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非自律细胞 自律细胞 (心房、心室肌细胞) (窦房结、浦氏纤维)
7、 工作细胞(具收缩功能) 缺乏收缩功能,四、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90mV; 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快反应和慢反应细胞:(根据AP去极化速度划分),心室肌细胞AP,0,特点:1.上升支与下降支不对称; 2.复极过程比较复杂。,1.去极过程(0期) AP的快速上升支,机制: 快Na+通道开放,Na+内流,可被河豚毒阻断,心室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2.复极过程 1期 (快速复极初期):与0期构成锋电位,机制: K为主的外向离子流,机制:主要由Ca2+缓慢内流和K+外流形成,Ca2+通道可被异搏定阻断。,2期(平台期),3期 (快速复极末期),机制: 由快速
8、K+外向离子流构成,4期 (静息期),机制: Na+泵被激活, Na+和K+逆浓度差进行跨膜转运,以维持膜内、外 K+、 Na+浓度梯度;此外Ca2+外流与少量Na+内流(回漏)。,3,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膜电位,(mv),Ca2+,K+,Na+,0,4,TP,-70,-40,0,最大复极电位,K+,Ca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慢反应细胞AP的特点: (以窦房结细胞为例)1. RP(70mv)和TP(40mv)较快反应细胞低;2. 0期去极化速度慢 , 幅值小(70mv), 时程长(7ms);3. 只有0、3、4期(无明显的1期和2期);4. 0期去极化离子基础不同(慢钙R)
9、;5. 4期自动去极化。,最大复极电位: 心肌细胞AP复极后所达到的最大膜电位值。,五、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自动节律性: 组织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 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1.自律性组织 窦房结:100次 / 分 房室交界:4060次 / 分 浦肯野纤维:2040次 / 分,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所控制的心律。机制: 1. 抢先占领 2. 超速压抑异位心律:由潜在起搏点所控制的心律。,心脏起搏点,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C,窦房结在心脏活动中的作用:,2.自律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的兴奋: 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 生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