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分析 实验ppt课件.ppt
《影视作品分析 实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作品分析 实验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香港电影,制作人: 211全体兄弟,香港电影简介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政治 及经济上也比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有更大自由,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 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第三大电影工业基地(仅次于好莱坞和宝莱坞)和第二大电影出口地(仅次于美国)。香港电影的历史发展 一、萌芽时代二、峥嵘时代三、成熟时代四、黄金时代,一、萌芽时代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 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
2、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庄子试妻改编自当时的粤剧庄周蝴蝶梦,取材于其中“扇坟”一段。剧情大意是:庄子之 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为了讨好新欢,她不惜扰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坟墓。而这个新欢实则是庄子扮的,他只是诈死来考验他的妻子对他是否忠贞。 庄子试妻片利用阳光露天拍摄,香港实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装。本片更使用摄影 特技,把庄子的鬼魂拍得忽隐忽现,加强戏剧效果。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电影女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 (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黎民伟及其兄长海山、北海
3、于1923年创办了香港第一间全由香港人投资 创办的电影制片公司“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他们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动香港,以至全中国的电影工业。 民新的成立为香港电影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片 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又在1924年在广州成立了香港第一个演员培训所民新演员养成所,发掘有演戏潜质的人。 此外,民新还摄制了香港出产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于1924年,珍贵的新闻纪录片中国国 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孙大元帅检阅军团警会操以及1925年出产的孙大总统东较场阅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实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已渐渐成长,可
4、是由于黎民伟具有同盟会的背景, 港英政府禁止民新于香港开设摄影场,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二、峥嵘时代 1930年,香港的电影业随着黎北海(黎民伟兄长)创建香港影片公司而开始复苏。不过,真正令 香港电影业站稳住脚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伟的上海民新与其他几间电影公司合并而成的“联华影业公司”。“联华”可以说是为香港电影业带 来了很大的影响力,是战前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之一。 “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电影兴起, 创办人却不敢冒险。于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片就由上海天一电影厂的汤晓丹执导拍成,就是白金龙。 进入1935年,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
5、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 增幅超过一倍。1935年,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线。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除了社教片之外,,爱国片在同年增多了产量。当然, 故事片在香港电影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 1937年到1938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 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 战后初期,电影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大中华是其中一个较
6、有规模的,因为它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 星,以及名导演朱 石麟和吴 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总括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电影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香港电影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 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电影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国民党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内地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定居香港。故 此,香港的国语电影业便愈来愈蓬勃,到了70代初更达至高峰。,三、成熟时代 香港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内地的电影工作
7、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 电影,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加坡、马来西亚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 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 20世纪50-60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 产期。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粤语片 1:粤剧戏曲片,据估计,在20世纪50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粤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 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电影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
8、作费不高,电影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部份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 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余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 典,如帝女花(1959)、 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 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 等。 至于粤剧戏曲片为何会在20世纪50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 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电影公司便把大量经典粤剧拍成电影,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
9、的 粤剧戏曲。,2:古装武侠片 20世纪50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 感,发展至后期(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 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3:喜闹剧 这类电影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 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电影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 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余,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10、国语片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1969至1970年, 情况才开始扭转。,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电影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 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 品:胡鹏导 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 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 表作则是胡金铨的 龙门客栈(1966) 及张彻的 独臂刀(1967)。狄龙和王羽这些武 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70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可 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视作品分析 实验ppt课件 影视作品 分析 实验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