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分析2教材课件.ppt
《光谱分析2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谱分析2教材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3,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Modern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Test for Materials,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12/3,光谱分析 Spectroanalysis,第六章,2022/12/3,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一、概述二、基本原理三、AAS仪器四、定量分析方法,2022/12/3,原子吸收现象:原子蒸气对其原子共振辐射吸收的现象; 1802年被人们发现;此前一直未用于分析化学 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 Walsh A(瓦尔西)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
2、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之后迅速发展。 特点:(1) 检出限低,10-1010-14 g;(2) 准确度高,1%5%;(3) 分析速度快(4) 选择性好,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5)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6)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多元素,一、概述,2022/12/3,二、基本原理,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与发射光谱是互相联系的两种相反的过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区,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基态第一激发态:
3、 跃迁吸收(发射)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最易发生,吸收(发射)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AAS就是利用基态的待测原子蒸气对从光源辐射的共振线(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定量分析的。,2022/12/3,原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化态所吸收的具有一定宽度的谱线称之为谱线轮廓。 常用吸收线的中心频率O和半宽度表示吸收线的轮廓。,2 谱线轮廓,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O(峰值频率) :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中心波长: (nm) 半 宽 度: 103至102nm,峰值吸收系数,频率,2022/12/3,吸收峰变宽原因:,(1)自然宽度 无外界影响时,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
4、N:10-5nm)。 (2)多普勒变宽(原子热运动引起)主要制约因素: (Vo :10-3nm)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影响因素:原子量、温度、谱线频率。随着温度升高和原子量减小,多普勒宽度增加,2022/12/3,(3)压力变宽(洛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VL :10-3nm,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洛伦兹(Lorentz)变宽: 待测元素原子和其他元素原子碰撞。随原子区压力增加而增大 赫鲁兹马克(Holtsmark)变宽(共振变宽): 待测激发态原子与其他基态原子(同
5、种原子)碰撞。浓度高时起作用,在原子吸收中忽略。(4)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5)场致变宽 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多普勒变宽Vo 和洛伦兹(Lorentz)变宽VL为主。,2022/12/3,3 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基态原子N0对特征谱线的吸收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N0正比于积分吸收值,通常用峰值吸收替代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系数K0,基态原子N0, c 待测元素浓度,2022/12/3,4 原子吸收测量的基本关系式,1)Beer-Lambert定律:
6、 均匀的原子蒸气对频率V,强度I0V的穿透辐射产生吸收,满足:,IV为透过原子蒸气吸收层的辐射强度,L 为吸收层厚度,Kv为吸收系数,2)锐线光源: 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在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使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0一致。 (2)发射线的1/2小于吸收线的 1/2。 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空心阴极灯,2022/12/3,峰值吸收系数:,( N0:基态原子数,N:吸收辐射的原子总数,c 待测元素含量),3)吸光度A与待测元素浓度之间C之间的关系,蒸气相中原子浓度Nac,2022/12/3,式中,A 吸光度K 常数意义
7、该式是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吸光度(absorbance)A与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C呈线性关系。通过一组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做出A与C之间的工作曲线。在同样条件下,测量未知物的吸光度后,利用工作曲线就可求得未知物的浓度Cx,2022/12/3,基本构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图片,原子吸收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构示意图,三、AAS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022/12/3,光源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目前常用空心阴极灯和无极放电灯作光源,前者应用最广泛 原子化器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液中的待测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气,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8、法中的关键部件之一。有火焰原子化器、无焰原子化器、低温原子化器 分光系统单色器作用是把要测量的吸收谱线同其他谱线分开。分光部件有棱镜和光栅两种类型检测系统作用是接受光信号,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和运算处理,给出分析结果。主要由检测器、放大器、读数和记录系统等组成,2022/12/3,四. 原子吸收分析的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用于元素的定量分析,分析方法有:1)标准曲线法原理根据待测元素的估计含量范围,用纯试剂配制三至五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它们的吸光度A,绘制浓度一吸光度标准曲线。再以同样的操作程序测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吸光度Ax,然后在曲线上通过内插Ax
9、值,求出待测元素的浓度2)标准加入法(外推法) 适用范围对较复杂的试样,基体影响较大,又得不到纯净的基体空白时,往往采用标准加入法分析,2022/12/3,方法将待测未知样品处理成溶液,取相同体积的试样溶液两份,分别移入两个等容积的容量瓶,于其中一个加入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将两份溶液稀释至刻度,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2022/12/3,第五节 分子振动光谱,一、红外光谱法二、激光拉曼光谱法,2022/12/3,( Infrared spectrometry,IR ),一、红外光谱法,2022/12/3,1 概述2 基本原理 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2. 基团特征频率3 红外光谱法4 试样处理和
10、制备5 应用简介,2022/12/3,十九世纪初就发现了红外线,到1892年有人利用岩盐棱镜和测热幅射计(电阻温度计)测定了20多种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1905年科伯伦茨发表了128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间的特定联系才被确认。 1930年前后,随着量子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红外光谱的研究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开展,并且依据测得的大量物质的红外光谱。,1 概述 1) 历史,2022/12/3,1960年代,用光栅代替棱镜作分光器的第二代红外光谱仪投入了使用。这种计算机化的光栅为分光部件的第二代红外分光光度计仍在应用。,1970年以后,干涉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投
11、入了使用,这就是第三代红外分光光度计。,近来,已采用可调激光器作为光源来代替单色器,研制成功了激光红外分光光度计,即第四代红外分光光度计,它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的应用范围,但目前还未普及。,1947年第一台实用的双光束自动记录的红外分光光度计问世。这是一台以棱镜作为色散元件的第一代红外分光光度计。,2022/12/3,2) 定义 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红外光谱。主要用于化
12、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于定量分析。,2022/12/3,2022/12/3,分子振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红外跃迁是偶极矩诱导的,即能量转移的机制是通过振动过程所导致的偶极矩的变化和交变的电磁场(红外线)相互作用 发生的。分子由于构成它的各原子的电负性的不同,也显示不同的极性,称为偶极子。通常用分子的偶极矩()来描述分子极性的大小。当偶极子处在电磁辐射的电场中时,该电场作周期性反转,偶极子将经受交替的作用力而使偶极矩增加或减少。由于偶极子具有一定的原有振动频率,显然,只有当辐射频率与偶极子频率相匹时,分子才与辐射相互作用(振动耦合)而增加它的振动能,使振幅增大,即分子由原来的基态振动跃
13、迁到较高振动能级。 因此,并非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0)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该分子称之为红外活性; =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称为非红外活性的。,2 基本原理,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越大,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越大,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振动的分类),条件1: 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偶极矩的变化,2022/12/3,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条件2: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分子振动能量E振 是量子化的, 即 E振= (n +1/2)h 为分子振动频率,n为振动量子数,其值取 0,1,2, E是
14、与振动量子数n相应的体系能量;为分子振动的频率。分子中不同振动能级差为: E振=nh 也就是说,吸收光子的能量(EL=hL)要与该能量差相等,即: L = n 时, 才可能发生振转跃迁。,= ( ),2c,2022/12/3,表明,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的差值与分子振动频率的乘积时,分子才能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n=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n=1)时,所产生的光谱频率称为基频。因为n=1时,L=,所以 基频峰的位置(L)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 n=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 n=2)、第三激
15、发态( n=3),所产生的吸收谱带称为倍频带。 在倍频带中,二倍频带还比较强。三倍频带以上,因跃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P237),1/2,1,K伸缩力常数 为折合原子质量,2022/12/3,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和CC等,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及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
16、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2. 基团特征频率,2022/12/3,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红外光谱区可大致分成4000 cm-1 1300 cm-1和1300 cm-1 600 cm-1两个区域。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 cm-1 1300 cm-1 之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在1300 cm-1 600 cm-1 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
17、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022/12/3,3 红外吸收光谱法,纵坐标是百分透过率T%;百分透过率的定义是幅射光透过样品物质的百分率,即: T%= I/I0100%,I是透过强度,Io为入射强度。,横坐标:上方的横坐标是波长,单位m;下方的横坐标是波数(用 表示,波数大,频率也大),单位是cm-1。,(一)红外光谱图1)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红外光谱以光波波长或者波数相对于光的透过率作图T或T 来表示,下图为聚苯乙烯的红外光谱图。,2022/12/3,
18、2) 红外光谱图的特征,1. 光谱图谱带的数目。,2. 吸收带的位置,谱带位置是鉴定化合物最重要的参数。 例如常见的有水的吸收,在3450、1640和650cm-1。 CO2的吸收,在2350和667cm-1。 基团的特征吸收带会在一定范围内位移。,3. 谱带的形状。化合物较纯,则谱带应该比较尖锐,对称性好。,4. 谱带的强度。,5. 确定分子所含基团及化学键的类型:物质红外光谱是各种基团红外光谱的叠加。可以由特征谱带的位置、强度、形状指配所含基团或化学键的类型。,分析谱图常按:“先官能团区后指纹区,先强峰后次强峰和弱峰,先否定后肯定” 的原则分析图谱,指配峰的归属。,40001333cm-1
19、范围的官能团区可以判断化合物的种类。 1333650cm-1范围的“指纹区”能反映整个分子结构的特点,两个化合物若“指纹区”图谱完全一样就是同一个化合物。,2022/12/3,3) 红外光谱特点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IR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4)定量分析;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6)分析速度快。7)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2022/12/3,(二) 红外光谱仪,是测定红外吸收光谱的仪器,也称红外光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谱分析 教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