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文献阅读读书报告课件.ppt
《建筑类文献阅读读书报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类文献阅读读书报告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献阅读读书报告,2014.1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建筑十书 Ten books of Architecture,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GREEN ARCHITECHURE,封面说明: 风土建筑是绿色建筑师法的对象,本封面图片为印尼Sumba岛民居协力造屋的景象,其高耸的屋顶内部为祭拜祖灵的神圣空间,生活、生态、生产三生一体,象征绿色建筑最珍贵的精神。,书 名: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 丛 书 名:绿色建筑著 译 者:林宪德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书 号: ISBN 978-7-112-0923-9,林宪德,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1977成功大学建筑系毕业,1984获日
2、本东京大学建筑工学博士。 近来对于建筑省能、绿色建筑的研究与推广不遗余力,目前则将研究领域扩展至都市层面,致力于城乡生态的研究。 其研究内容多已落实于建筑相关法令 ( ENVLOAD、PACS、绿建筑九大指标等 ),同时,也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落实于建筑设计之中 (嘉义市228纪念馆、射日塔等),是兼具科技及人文素养之建筑学者。 1986非洲传统建筑 1988被历史遗忘的建筑 1989建筑秏能评估之研究 1990为您的住宅把脉 1994现代人类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科学之一) 1994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解说与实例 1996热湿气候的绿色建筑计画(生活环境科学之二) 1997建筑节能法规的解说与实例专
3、辑 1997建筑风土与节能设计亚热带气候的建筑节能计画(生活环境科学之三) 1997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空调系统耗能系数PACS (生活环境科学之四) 1999城乡生态 2000绿建筑设计技术汇编 2002旧有建筑物屋顶隔热节能改善工程设计手册 2002旧有建筑物外遮阳节能改善工程设计手册 2002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2003年版 2002建筑节能法规的解说与实例专辑2003年版 2003建筑节约能源设计规范与实例2003年版 2003热湿气候的绿色建筑 2004永续校园的生态与节能计画,本书简介 ,绿色建筑是当今全球建筑界最流行的议题,但许多人对绿色建筑仍有很深的误解。本书包含了大量亚洲和世
4、界各国生态气候与耗能的案例分析,使内容更具地方特色与国际视野。本书以古西洋神话Ouroboros神兽传说为序幕,展开生态气候的绿色建筑理论,最后以当今许多绿色建筑政策追求高科技与商业化的陷阱为隐忧,提出理想的绿色建筑发展远景。 本书是作者绿色建筑研究的精华,作者希望的绿色建筑应该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益、更无公害的生活智慧,让人类能享受更久的朝日夕阳,让子孙的明天更有希望。本书是建筑设计人员、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政府官员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本书适用于建筑设计人员、规划师、房地产商、政府官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绿色建筑就是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建筑,也是“建筑资源利用的四倍数革命”。许多人常存
5、在“高科技终会拯救人类”之幻想,以为绿色建筑必须花更多钱、投资更多设备,事实上正与绿色建筑的精神背道而驰,常造成以“更无效率的新科技替代更高效率的传统技术”的荒谬。地球只剩五十年,必先考虑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率、更无公害的“四倍数绿色建筑设计法”才能救急,这些方法通常只是“俭朴无华的建筑设计、有效率的材料力学、重复使用的家具建材、小巧的遮阳板,韵律变化的阴影、最少管理的自然庭园景观”而已。,作者自序 ,目录架构 ,第一章永远的欧伯罗斯第二章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第三章建筑的通风文化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第五章建筑水循环设计第六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第七章建筑CO2减量设计第八章绿色营建 第九章
6、绿色建筑的隐忧 附录一世界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发展简史附录二台湾地区建材生产及运输CO2排放量表,第一章 永远的欧伯罗斯,欧伯罗斯(Ouroboros)怪兽美国明尼苏达州Ouroboros生态住宅(1974年),今天所面临的地球环境问题,已不是自给自足的Ouroboros住宅式之隐居生活所能解决。生活在工商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在家中同时兼作种菜的农夫、捕鱼的渔翁及修理太阳能板的工程师。本书所谈的“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建筑的尺度扩大至地球规模,希望整个居住环境能像Ouroboros一样,整个建筑产业能自我循环、生生不息、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永远的欧伯罗斯,绿色建筑起源于能源危机“风土建筑”与“生态
7、建筑”两大思想脉动,“风土建筑”:“绿色建筑”的最高境界在于师法自然、顺应风土。自古以来一些生长于各种气候下的传统民居,有着极高的自然环境设计的智慧,值得现代建筑借鉴。受此思想影响,许多建筑师纷纷转向一些没有受到近代文明污染的“原始建筑”、“传统民居”去追求灵感,去挖掘“地方风格“、 “乡土特色” 。 “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思想脉动可以说是对机械文明提出严重控诉的环境设计理论,萌芽于1960年代的生态学,受到生物链、生态共生思想的影响,对过分人工化、设备化环境提出彻底的质疑。“生态建筑”强调使用当地自然建材,尽量不使用近代能源及电化设备。,第一章 永远的欧伯罗斯,建筑产业破坏山林、耕地、河道、
8、生物物种等等建筑产业是高污染产业建筑物也可以是鸟类杀手,小结 ,21世纪是资源浪费全球化、环境风险全球化的时代。如今地球每秒钟就有一人饿死,每分钟就有30公顷的雨林遭到破坏,每小时就有一种动物灭绝,每天就有60种植物灭绝(Franz Alt,2005中译本,P20)。尤其全球有一半资源消耗于建筑产业中,不谈绿色建筑显然已非人类可持续生存之道。 绿色建筑起源于1970年代初期能源危机的“节能建筑”风潮,后来结合“风土建筑”、“生态建筑”的环境设计理念,现在更融合了最新的地球环保评估与生命周期评估LCA(life cycle assessment),而成为崭新的建筑科学体系。今天的绿色建筑,与过去
9、的“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在环保尺度上已是截然不同的层级。它已经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歌,而是彻底从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枯竭、资源短缺、生物多样化恶化等地球尺度,来塑造整体建筑文化的环保生活哲学。 绿色建筑政策贵在有一套简便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的BREEAM、加拿大的GBC、美国的LEED、中国台湾的EEWH、日本的CASBEE、中国大陆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发展、普及与深入。,第二章 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谈论绿色建筑,必应先有正确的建筑风土美学修养,否则支离破碎的解读绿色建筑技术,只会见树不见
10、森林从而无所适从。现代机械设备提供了环境控制的无限科技,但却使建筑物日渐丧失气候调节能力,也让建筑与都市丧失地方风貌。 本章通过绿色建筑的生态气候理论来提供部分答案,不但由全球气候来探索传统风土民居,同时以科学量化的建筑耗能特性,来探讨建筑的绿色风土美学。,玻璃大楼混淆建筑风土 玻璃大楼起源于温室建筑(寒带气候) 大玻璃建筑师能源杀手大玻璃建筑不适合寒冷气候的原因,在于玻璃的保温性能永远比不上外墙;大玻璃建筑不适合热带气候的原因,在于玻璃窗的遮阳性能永远比不上不透光的外遮阳与外墙。,第二章 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人类生活圈与建筑环境技术的发展史 人类发源于热带 人类以“穴居”与“火塘”征服寒带
11、人类以“干栏”与“吊床”征服雨林 人类以“帐篷”与“泥土”前进沙漠 热湿气候是最难控制的气候,第二章 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建筑气候风土论 Bergmann法则:温血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寒暑气候而改变其形体大小。 Bergmann法则与人类的演化、人类的建筑文化,第二章 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在建筑上调节气候最主要的技术,莫过于控制室内外的“气温差”及“日射量”两 项气候因素。调节“气温差”的建筑技术就是“保温”,而调节“日射量”的建筑技术就是“遮阳”。任何一种建材都有“保温”与“遮阳”的双重功能,所谓良好的建筑气候对策,事实上就是针对当地气候选择最佳的“保温”与“遮阳”组合而已。就“保温”的观点来
12、看,越大型、越集中、越方圆的建筑形态,越可减少散热面积而适于寒冷气候。反之热湿气候的居住形态为了消暑散热,则适合规模小、分散、凹凸多、遮阳多的造型。我们可将北方民居视为一种保温特色的“保温文化”,而南方民居是以防暑功能的“遮阳文化”,我们甚至可由“保温”与“遮阳”的技术原理,来展开说明“建筑气候风土论”。,第二章 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建筑气候风土论”的建筑美学 寒冷气候“保温文化”,就是“墙面文化” 防止“由内向外的热损失”。 干燥气候的“保温文化”是另一种“墙面文化” 抑制“由外向内的热取得”。 热带的“遮阳建筑美学”,甚至可称为“屋顶文化” 热带传统民居都具有大大的屋顶、深深的遮阳,甚至
13、可以没 有墙面,但不能没有屋顶。 泛亚热带的“保温遮阳并重文化”建筑美学 适中的开口 丰富的阴影 充分的通风,第二章 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第二章 绿色建筑的风土美学,小结 ,推行绿色建筑必须顾全建筑美学,这样建筑文化才会可持续发展。然而建筑美学到底是什么,都市风格到底是什么?“建筑气候风土论”似乎是一把解惑之钥。所谓都市风格、建筑美学并不需要什么伟大的工程来体现,只要是符合气候、生态、节能的绿色设计,自然会呈现其风土特色。本书所谈的建筑气候风土美学,以“保温文化”、“遮阳文化”、“遮阳保温并重文化”为寒冷干燥、热带与泛亚热带气候的建筑表现,建筑设计者应引以为建筑风土表现的座右铭。其中虽然热带与
14、亚热带的细微差异在于:热带气候可以设计无外墙的开放式亭台建筑,而亚热带气候因有短暂寒冬与台风需要明显的外墙构造。但无论如何,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的建筑物对于遮阳、遮雨、露台等功能构件均有强烈需求,其建筑风格应该呈现“轻巧谦虚、阴影韵律”的特色才对。 在空调设备与玻璃科技的普及化中,建筑设计者常丧失了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能力,放弃了固有的“南遮阳、北保温”的建筑纹理。这样,千篇一律的透明亮丽的大玻璃建筑,成为“千城一面”的无表情的都市景观,并因而造成地球能源危机。以气候能源为科学根据的“建筑气候风土美学”,希望能提供建筑造型设计的省思,以摆脱过去媚俗、跟风、抄袭的桎梏,并开创出一套有自主性、有地方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文献 阅读 读书 报告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