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课件.ppt
《先天性巨结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天性巨结肠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先 天 性 巨 结 肠,Congenital Megacolon,1886年,丹麦医生Harald Hirschsprung报告了两例病儿,7个月、11个月,详细描述了病儿的便秘症状及死后所见扩张结肠,二年后文章发表,由于他认为病变部位在巨结肠,所以称此病为“先天性巨结肠”,并沿用至今。也将该病称为赫什朋病(HDHirschsprung Disease)。,其实巨结肠的改变不是先天性的,而是由于巨结肠的远端肠壁内没有神经节细胞,使远端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状态,丧失了蠕动和排便功能,近端结肠内大便、气体蓄积,继发扩张肥厚,逐渐形成了巨结肠的改变。,所以目前有些文献将此病称为无神经节细胞症或无神经节细
2、胞性巨结肠。(AMAganglionar Megacolon),本病发病率较高,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国外1951年报告为123万,1963年为12千1万,目前为120005000,国内资料为15000。男女比率为41,男孩多见。,【病因】,1外胚层神经嵴细胞迁移发育过程停顿:肠内神经节细胞是由神经嵴的神经母细胞从头向尾方向移行、发育来的。人胚56周时,仅食管和胃壁内有神经母细胞;78周时,移行到小肠;1012周,移行至全部结肠。,如果此迁移发育过程在某一处停顿,则使远端肠道肠壁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持续痉挛,造成功能性肠梗阻,致近端结肠继发扩张。,2遗传因素: 目前公认长
3、段型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发病率为1.47.8。 此外,性别比率与病变范围呈规律性变化:病变段越短,男性越多;病变段越长,女性越多。,3肠壁内微环境改变: 细胞外基质蛋白、免疫因素、神经生长因子等与巨结肠的发病有关。 4其他因素: 巨细胞病毒感染、肠壁缺血、缺氧,神经毒性物质等。,【病理】,1病理改变:在形态学或大体标本上可分为三部分:, 痉挛段(狭窄段):肠管变细,呈持续性痉挛状态,肠壁暗红、僵硬,轻度水肿、肥厚。组织学改变:是本病的特征。肠壁肌间神经丛(Auerbach丛)和粘膜下神经丛(Meissner丛)内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神经纤维增生粗大,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显著减少或变性,发育
4、不良又称巨结肠类缘性疾病。, 移行段:呈梯形或漏斗状,长约38CM,是痉挛段与扩张段的过渡形态。组织学改变:同痉挛段,无神经节细胞,说明此段为痉挛段的被动扩张部分。, 扩张段:即Hirschsprung所说的先天性巨结肠部分。在新生儿期扩张形态不典型,随病程进展,出现结肠肥厚、扩张,坚韧,颜色灰白。组织学改变:远端神经节细胞可能缺如、减少或变性;距痉挛段15CM以上的扩张肠管内神经节细胞已正常。,2病变范围及分型:病变范围指无神经节细胞的范围或痉挛段改变的累及部位。根据其进行分型:,常见型(普通型):病变范围在乙状结肠以下,即肛门至乙状结肠远端。占70。 短段型:直肠远端部分,38CM左右。占
5、8。 超短段型:3CM,不需手术。, 长段型:病变范围达到结肠脾曲以上,甚至达横结肠、结肠肝曲。约占20。 特殊型:病变范围累及全部结肠及末端回肠,为全结肠型,亦称回肠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或全消化道型。占2。,3病理生理:病变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缺如(神经节细胞有自主控制肠蠕动的功能),使肠蠕动功能丧失,肠管持续痉挛。另外,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也有重要的病理意义,无正常排便反射,导致便秘。,【临床表现】,新生儿为急性肠梗阻的表现腹胀、呕吐、不排便气;幼儿和儿童期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和腹胀、全身营养不良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1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可延迟至24小时以后,甚至数天后,最长者生后10天不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天性 结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