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的预防课件.ppt
《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的预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疾病的预防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的预防,杭州市儿童医院李光乾,概 述,肺炎链球菌(肺链)为G+双球菌,兼厌氧菌,1881 年由Sternberg 和Pasteur 分离出来,曾被称为巴斯微球菌、肺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直到1974 年才被正式命名为肺炎链球菌肺链常定植于人体呼吸道,尤以鼻咽部最常见,健康儿童可暂时性携带肺链而不致病,概 述,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链播散到鼻窦、中耳或吸入下呼吸道可导致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非侵袭性疾病而细菌侵入血液循环,或侵入脑脊液、心包、胸膜、腹膜、关节腔等无菌场所,则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脑膜炎、心包炎、脓胸、腹膜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单一细菌造成
2、多种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疾病,Bogaert D,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04; 4: 14454,空气飞沫,鼻咽部携带,肺炎,吸气,肺泡,脓胸,胸膜,心包炎,心包,菌血症,中耳炎,鼻窦炎,局部播散,血液,腹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脑膜,关节,腹膜,4,扁桃体炎,咽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现在已经清楚,引起IPD 的肺链的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多糖和溶血素溶血素是一种细胞毒素,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胆固醇结合使其形成空洞,进而杀伤细胞荚膜多糖具有抗吞噬作用,在致病过程中极为重要。根据荚膜多糖的抗原性,将肺链分为90 个血清型,其中最为致病的是其中的7 种血清型,
3、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荚膜多糖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表面含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但仅能刺激成熟B-2细胞,主要产生IgM,且无免疫记忆,机体通过自然感染或人为接种获得的抗荚膜多糖抗体可以对肺链感染产生保护作用宿主对肺链的细胞免疫应答通过激活肺泡巨噬细胞,使其释放TNF、IL-1、IL-6、IL-8、IL-18、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等,这些炎性介质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肺泡上皮细胞,引起急性肺损伤;也可进入全身循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微血栓形成,或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造成远隔器官损害,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T 淋巴细胞对消灭肺泡中病原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4、T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作用下,T 细胞活化增殖,并进一步分化成为效应细胞,扩大CD4+ T 细胞反应,尤其是Th1表型Th1细胞通过诱生IFN-、IL-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TNF等巨噬细胞活化因子,诱生、募集并激活巨噬细胞,后者可分泌IL-12,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进一步扩大Th1细胞应答的效应。而Th1细胞产生IL-2等细胞因子,可促进Th1细胞、细胞毒性T 细胞等增殖,从而放大免疫效应,其产生的淋巴毒素和TNF,则可活化中性粒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另外,补体的调理作用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肺炎链球菌清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肺炎链球菌的
5、清除是通过无数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体液抗体等共同参与完成,肺链是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细菌,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中耳炎流感继发肺炎链球菌感染病例数巨大,整体危害与经济负担不亚于肺炎与脑膜炎,甚至更大,针对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1-5岁儿童的研究显示,肺炎链球菌占所有病原的近20%,占细菌性病原的53%,Zhang Q,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11;30 (online publishedOstapchuk M,et al.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4; 70: 899-908,肺链是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6、CAP)的首要病原菌,19.6%,13.6%,11.1%,8.4%,53%,美国家庭医师协会在婴儿和儿童CAP指出: 肺链是新生儿时期后CAP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0.8%,肺炎链球菌28%,1.CDC. MMWR 2006;55(18):511-5152.WHO. Weekly Epidemiol Rec 2007;82:93-1043.UNICEF/WHO. Pneumonia: The forgotten killer of children,2006 Sep,全球疫苗可预防疾病中,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Ds)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2002),全球:每年70-100万(约每分
7、钟2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PDs2,亚太地区:每小时约有 49名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3,高死亡率:,肺链脑膜炎的高死亡率和严重后遗症风险,Edmond K,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0;10:317-28Baraff LJ,et al.Pediatr Infect Dis J .1993;12:389-394,肺炎球菌,Hib,脑膜炎双球菌,*细菌性脑膜炎的严重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双侧听力丧失、运动障碍、抽搐 发作、视力受损、脑积水等,存活率(%),流感病毒组,肺炎链球菌组,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组,第二次攻击后的天数,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存在协同致死作用4,
8、4 Peltola VT,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4;23:87-97,继发细菌感染在流感大流行中的角色,1918年-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细菌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2009年甲流(H1N1)177个国家总共报告了超过182,000例病例和1,800例死亡。尸检:29%肺组织中检测到细菌感染,其中肺炎链球菌占主要构成2。,合并细菌感染病例肺炎链球菌(10例,38%)化脓性链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1. Morens et al. JID 2008 : 198 ( 1 October) 96
9、7-9702.CDC. Bacterial coinfections in lung tissue specimens from fatal cases of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United States,MayAugust 2009. MMWR. 2009,58: 1071-1074.,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Ds),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都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儿科医生对疾病预防的重视提高预防医生对疾病危害的认知,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规范化使用疫苗提出建议,建立防治一体的疾病控制体系降低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
10、临床、预防和微生物专家共同制定中华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发布,引领合作,权威指导,规范使用,指南的撰稿人来自多学科、多领域,陈慧中、蔡纪明、丛黎明、刁连东、邓瑛、方刚、林锦炎、梁晓峰、秦炯、申昆玲、孙美平、王撷秀、汪华、王鸣、徐爱强、杨维中、杨永弘、袁政安、曾光,陆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余宏杰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执笔人,参与审定人员(以汉语拼音为序),指南的内容结构,婴幼儿肺炎链球菌微生物学诊断困难,肺链离开人体后很易死亡,痰培养分离率很低1婴幼儿不能自行咳痰,传统方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率低2 ,而婴幼儿气道狭小,粘膜柔嫩,侵入性检查易加重缺氧和呼吸困
11、难2门诊就诊肺炎患儿使用抗生素者达100% 3,影响肺链微生物学诊断的准确性,1 何权瀛. 中国医刊 2000;35(1):5-62 张海荣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4(9):763 陆权等. 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2):81-824 UNICEF/WHO. Pneumonia: The forgotten killer of children,2006 Sep,中国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调研,现有的数据可能低估了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指南的内容结构,指南的内容结构,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预防,及早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肺链感染的最佳措施,WHO疫苗可预防疾病分级,入选评级范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肺炎 链球菌 感染 所致 疾病 预防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