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课件.ppt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灵寿县中西医院儿科曹海霞电话18032202750,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小儿推拿穴位贴敷拔罐疗法,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是以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为理论基础,根据辩证论治的原则,在儿体一定部位和特定穴位上运用推、揉、运、拿等刚柔相济的手法,对人体产生机械刺激,使其营卫调和,气血流畅、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驱邪扶正,治疗及预防疾病的方法。,小儿推拿的优点,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1.经济简便2.易于掌握3.安全可靠4.疗效显著,小儿推拿的优点,经济简便使用方便,不需要药物、器械,不选择条件、无地域限制(无论是在城乡家庭、幼儿园、田
2、间地头或是汽车上等都可以随时进行)易于掌握小儿推拿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辩证,运用手法,达到施治,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且易学易懂,只要按其要求,反复实践几次,很快就能掌握运用。,小儿推拿的优点,安全可靠安全可靠,无副作用,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及出现医疗事故。疗效显著对常见病、多发病(感冒、咳嗽、气喘、口疮)均有较好的疗效;对小儿消化道疾病(腹泻、呕吐、疳积、厌食)效果尤佳;对一些高热急性病能起到快速退烧的作用;对一些疑难杂症(遗尿、流涎)或一些慢性病服药效果不佳者可用推拿辅助治疗;对健康小儿推拿可起防病保健、促进生长发育、健脑益智的作用。,小儿推拿的禁忌证,疮疡、烧烫伤部位、肌肤破损或正
3、在出血的部位。结核病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肿瘤等需要特殊治疗的疾病(血液病)。骨折、脱位及扭伤等症的急性期(24小时之内)。脓毒血症等感染性疾病。严重皮肤病。危重病症一定要在抢救脱离危险后,方可配合推拿治疗。,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环境医者患儿姿势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操作顺序:头面-上肢-胸腹-下肢-腰背手法轻而柔和推拿介质(润滑剂)每日一次避风寒,推拿时间和速度,每次推拿的时间,要根据病人的年龄、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而定,一般婴幼儿1-3分钟,大于3岁幼儿3-5分钟。病情重的时间相对延长,发病短、病情轻的时间稍短。推拿的速度应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而定,一般越快越好,每分钟至少达到100-1
4、50次,尤其治疗感冒、腹泻等症更需快些。,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一)推法(二)揉法(三)按法(四)摩法(五)掐法(六)捏法(捏脊)(七)运法(八)捣法,【推法】(直推;分推;旋推),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3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
5、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按法】,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摩法】,1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2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3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掐法】,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捏法】,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
6、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捏法】,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捏脊(三指捏),捏脊(二指捏),捏脊法,操作注意事项:连贯,双手用力对称,不能拧转。三捏一提法,【运法】,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特定穴,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7、穴位图,正面穴位图,穴位图,背面穴位图,穴位图,头面颈部穴位分布图,穴位图,上肢内侧及掌面穴位分布图,上肢外侧及掌背面穴位分布图,五经穴,【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脾土 肝木 心火 肺金 肾水 【操作】 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 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到次。【运用】 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前臂三穴,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主治虚寒病症。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到次。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
8、至洪池成一直线。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次数)到次。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主治一切实热病症。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到次。,门穴,天门:二眉之间至 前发际成一直线。开启经穴 ,启迪智力,外感头痛。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上推24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100到300次。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9、。发汗,退热,镇惊止搐。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掐次;揉100次。箕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利尿通淋。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100到300次。,感冒,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原则:疏凤解表,散寒。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风池,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揉一窝蜂,揉外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感冒,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咽痛,鼻塞济浊涕,口渴,面赤辱红,舌红苦薄白微黄,脉浮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表。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
10、,揉太阳,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腹泻,(一)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板门。,腹泻,寒湿泻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腹泻,湿热泻: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身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
11、: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呼吸道保健推拿法,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气不足,卫外功能不固,加之寒暖不能自调,易受外邪侵袭致呼吸道感染,平素采用如下推拿方法,可收到较好的防病、保健效果。 取穴与手法 1、揉一窝风2min,清肺2min,掐合谷1min,揉双风池2min。 2、揉人中30次,揉风府20次,摩擦风池20次或皮肤发热为止。,脾胃保健推拿法,小儿脾胃本虚,加之饮食不节,往往食积内生,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轻者纳呆,不欲求食,重者营养不良,形体消瘦,给父母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因此,平素经常采用推拿疗法,健脾和胃消食,以保护胃气,使脾胃功能强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常见 中医 保健 适宜 技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