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课件.ppt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t课件,主要内容,发展背景光学电流互感器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应用与展望,2,t课件,发展背景,3,t课件,电力互感器的作用,将电力系统一次侧的电流、电压信息传递到二次侧,与测量仪表和计量装置配合,可测量一次系统的电流、电压和电能(称之为测量用互感器)。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互感器能正确反映故障状态下电流、电压波形,与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配合,可以对电网各种故障构成保护和自动控制(称之为保护用互感器)。目前,电力系统主要是采用传统的电磁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4,t课件,传统互感器存在的问题,绝缘结构复杂,体积笨重,造价高(造价随电压等级呈指数关
2、系上升),特别是用于超高压系统并且要满足大短路容量的动稳定及热稳定要求时; 传统互感器测量稳态电流时,线性度较好;但在暂态时,由于线路中存在直流电流, 使得电流互感器易发生饱和,造成测量误差,可能导致继电保护的误动或拒动;电压互感器可能出现铁磁谐振,损坏设备;,5,t课件,传统互感器存在的问题,由电流、电压互感器引至二次保护控制设备的电缆是电磁干扰的重要耦合途径;采用油浸纸绝缘,易燃易爆,不安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输出对负载要求严格, 若二次负载较大,测量误差就增大,准确度下降;传统互感器的模拟量不能直接与计算机相连(电流互感器模拟量输出为5A或1A) ,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数
3、字化的发展需要。,6,t课件,电子式互感器的优势,消除了磁饱和现象。电子式互感器没有铁芯,暂态性能好。对电力系统故障响应快。现有保护装置是基于工频量进行保护判断的,而使用电子式互感器可以实现暂态信号量作为保护判断参量。消除铁磁谐振。优良的绝缘性能。电子式互感器的绝缘相对简单,高压侧与地电位之间的信号传输采用绝缘材料制造的玻璃纤维,体积小、重量轻。,7,t课件,电子式互感器的优势,适应电力计量与保护数字化的发展要求。电子式互感器能直接提供数字信号给计量、保护装置,有助于二次设备的系统集成。动态范围大,频率响应范围宽。额定电流为几十安到几十万安培,能测出高压电力线上的谐波,还可以进行暂态电流、高频
4、大电流与直流电流的测量。经济性好。在电压等级升高时,成本只稍有增加。可以组合到断路器或其他高压设备中,共用支撑绝缘子,可减少变电站的占地面积。,8,t课件,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需求更迫切,故障情况下,传统互感器的测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真,但电流互感器远比电压互感器严重。光学互感器采用光纤传输,而光纤传输方式对于电流互感器可以大幅度简化绝缘结构和降低制造成本,对于电压互感器却达不到此种效果。电力系统中,电流互感器的数量远多于电压互感器,市场规模更大。,9,t课件,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定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标准:IEC60044-8: 2002,GB/T 20840.82007电子式互感器:一种装置,由
5、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压或电流传感器组成,用以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在数字接口的情况下,一组电子式互感器共用一台合并单元完成此功能。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是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二次转换器的输出实质上正比于一次电流,且相位差在连接方向正确时,接近于已知相位角。,10,t课件,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基本结构,11,t课件,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基本结构,12个二次转换器数据通道,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通信标准为IEC61850。,12,t课件,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分类,光学电流互感器。采用光学原理、器件做
6、被测电流传感器,光学原理器件由全光纤、光学玻璃等构成。传输系统用光纤光缆,输出电压正比于被测电流。在高压侧不需要电源供电。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以Rogowski线圈作为电流传感器,在高压侧需要电源供电。铁芯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LPCT)。通过一个分流电阻将二次电流转换成电压输出,实现I/V变换,具有低功率输出特性,动态测量范围大。,13,t课件,光学电流互感器(全光纤电流互感器),14,t课件,法拉第效应,1864年,法拉第发现在磁场的作用下,本来不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也产生了旋光性,即光矢量发生旋转,这种现象称作磁致旋光效应或法拉第效应。,15,t课件,法拉第效应,维尔德(Verdet)常数
7、,磁场在光传播方向的分量,光通过物质的光程,l,16,t课件,法拉第效应,载流导体通以交变电流,其周围将有交变磁场,此时旋转角正比于磁场沿着线偏振光通过材料路径的线积分,若将光路设计成围绕电流导体N圈的闭合环路,则上式是闭合环路的线积分,根据全电流定律,电流与角成正比,环路数N越多,测量灵敏度越高。,17,t课件,法拉第效应,目前尚无高精度测量偏振面旋转角的检测器,因此,通常将线偏振光的偏振面角度变化的信息转化为光强变化的信息,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将光信号变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处理,以正确反映最初的电流信息。一般用光电探测器(检偏器)将角度信息转换为光强信息。为此必须先用起偏器将光变成线偏振光,经
8、被测磁场后用光电探测器求光强信息。,18,t课件,基于偏振检测方法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经起偏器变换为线偏振光,由透镜将光波耦合到单模光纤中。高压载流导体通有电流,光纤缠绕在载流导体上,这一段光纤将产生磁光效应。光纤中线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角,出射光由透镜耦合到渥拉斯顿棱镜,棱镜将输入光分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偏振光,并分别送达到光电探测器,经过信号处理,即能获得外界被测电流。,19,t课件,基于偏振检测方法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当载流导体没有电流时,使渥拉斯顿棱镜的两个主轴与入射光纤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成 ,可获得最大灵敏度。当载流导体通以电流时,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强为,经过信
9、号处理电路,此结果是以光在全程中保持线偏振为基础的,即要求光纤在这个长度上尽可能接近无双折射。,20,t课件,基于干涉检测方法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基于干涉检测方法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并不是直接检测光的偏振面旋转角度,而是通过法拉第效应作用的两束偏振光的干涉,检测其相位差的变化来测量电流。系统中处于高压侧的传感光纤为经退火处理的单模光纤; 而处于高、低压两侧之间的传光光纤为椭圆芯保偏光纤。,21,t课件,基于干涉检测方法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由低压侧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光纤起偏器后变为线偏振光,其偏振方向与椭圆光纤的长、短轴成45度角,故在传光光纤中传输的是互为垂直的二束线偏振光。通过高压侧的/4 波
10、片后再变为旋转方向相反的圆偏振光,即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它们在传感光纤中继续传输,并在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各自旋转不同角度。,22,t课件,二束光在光纤末端被反射镜反射,它们的旋转方向发生交换,即左旋偏振光变为右旋偏振光, 右旋偏振光变为左旋偏振光。返程的二束光在电流作用下, 偏振角再次发生旋转,再经/4 波片后,变为互相垂直的两束线偏振光,但它们原来的偏振方向发生了交换,即正向传播时在x 方向的偏振光,返程时变为y 方向的偏振光,反之亦然。,基于干涉检测方法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二束光在起偏器中产生干涉, 根据偏振干涉原理可获得被测电流值。,23,t课件,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存在的问题,全光
11、纤电流互感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感光纤的线性双折射难以处理。光波入射非均质体(光学性质随方向而异),除特殊方向(光轴方向)以外,都要分解成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等的两种偏振光,此现象称为双折射。引起双折射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光纤本身的不完善(椭圆度和内部残余应力)、外界温度及光纤机械状态变化等。根据双折射的特点,可以分为线性双折射、圆双折射和椭圆双折射。,24,t课件,双折射对电流测量的影响,降低了电流测量灵敏度。双折射使得线偏振光的两个正交光振动分量之间产生位相差,结果输出光变成了椭偏振光。当使用偏振仪进行测量时,由于椭偏振光偏转角的测量灵敏度比偏振光小,因此,整体的测量灵敏
12、度也相应减小。对于不同的入射偏振面,传感器具有不同的测量灵敏度。由于线性双折射的存在,对不同偏振面的入射线偏振光,双折射引入的位相不同,使得整个探头的灵敏度随偏振面方位的改变而周期性变化。,25,t课件,双折射对电流测量的影响,测量灵敏度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弯曲光纤引入的线性双折射分布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导致传感器的灵敏度也随温度变化而产生漂移,且沿光路上不同部分的灵敏度是逐渐变化的,分布不均匀。振动影响。周期性振动会引起传感头内线性双折射周期性改变,从而影响输出的稳定性。振动时,上行传导光纤的作用会使进入起偏器的光强发生波动,对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由于线性双折射对温度和振动等环境因素变化十分
13、敏感,会造成偏振光偏振态输出的不稳定,影像测量准确度。因此,利用各种方法降低双折射是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实用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6,t课件,解决双折射问题的方法,减少双折射分量。采用低双折射的螺旋光纤(通过自旋方式拉制的低双折射光纤)或将光纤绕成适当的结构,减少双折射的影响。引入圆双折射。设法使光纤中的圆双折射远大于线性双折射,常用的措施有采用扭转光纤或采用高圆双折射光纤。扭转光纤就是将传感光纤沿轴向扭转多圈,以增加其固有圆双折射,这样,电流磁场产生的法拉第旋转将叠加在其固有圆双折射上,使测量灵敏度增加。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扭转产生的圆双折射随温度变化,需要采取复杂的温度补偿措施。,2
14、7,t课件,解决双折射问题目前所采用的方法,采用退火光纤。将绕制完成后的传感光纤加热到大约800,然后慢慢冷却,可以消除光纤弯曲引起的线性双折射。缺点是退火后光纤变得非常脆,且透光率会受到影响。补偿法。采用两种不同偏振态的传感光波,一种为线偏振光,一种为圆偏振光。将其交替输入传感头,则输出信号可同时反映法拉第旋转和线性双折射效应,通过数据处理算法补偿双折射的影响。,28,t课件,光学电流互感器(磁光电流互感器),29,t课件,磁光电流互感器基本原理,由于光纤的线性双折射问题解决起来较为困难,一种新的方案应运而生。用块状玻璃作为传感头,通过材料内部多次反射形成环绕导体的闭合光路,其基本原理与光纤
15、传感头相同。这种传感头可以选用高维尔德常数的玻璃材料,它不受光纤中存在的本征双折射及弯曲引起的线性双折射影响,温度折射和应力折射也都比较小。,30,t课件,磁光电流互感器存在的主要问题,磁光电流互感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射引起的光偏振态变化。光学块状传感头中,线偏振光是通过多次全反射形成围绕被测电流的光回路的。由电磁场理论可知,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矢量的s分量和p分量全反射后会产生一定的相位差,使线偏振光的偏振态发生变化(变为椭偏振光),从而降低测量的灵敏度,这与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线性双折射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如何消除内反射引起的偏振态变化时研制这种传感器的关键。,31,t课件,问题解
16、决方案,正交双全反射法。将构成封闭光路所需的每一次入射角度为45度的全反射都设计成两次正交全反射,由于这两次全反射的入射面是相互正交的,第一次全反射所产生的相位差在第二次全反射中抵消了,因而实现了无相差全反射。日本的Sato在1966年提出。多层反射膜保偏法。在光学玻璃的各个反射面上镀上特制的多层反射薄膜,并使入射角介于布诺斯特角与临界全反射角之间,则在该反射面上产生的反射无相位差。Kard在1959年提出。但这种方法对膜层材料、厚度及镀膜工艺要求极高,并且一种镀膜结构只对应特定波长的光源。,32,t课件,问题解决方案,临界全反射法。让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从而发生临界全反射,此时,线偏振光经过全
17、反射后偏振态不变。这种方案对反射面角度的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并且临界角会随着光源波长、外界温度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使其偏离临界全反射状态。由于临界态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因而目前还没有将这种结构用于现场长期运行的报道。,33,t课件,光学电流互感器(补偿式光学电流互感器),34,t课件,比较式光学电流互感器,由于传感材料的Verdet常数的不恒定、线性双折射和全反射造成的相移等问题,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灵敏度并不恒定,性能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相对时间的长期漂移。比较式光学电流互感器在原有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基础上引入一个稳恒参考磁场,通过将被测电流磁场与参考磁场进行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 电流 互感器 基本原理 应用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