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课件.ppt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十章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第一节生态价值观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第三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完善,第一节生态价值观,一、生态价值观的涵义二、生态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三、重构生态价值观的对策,一、生态价值观的涵义,1、生态价值(ecological value)是生态环境科学术语,指哲学上“价值一般”的特殊体现,包括人类主体在对生态环境客体满足其需要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判断、人类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主客体关系上的伦理判断, 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生态价值表现为: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伦理价值、生态的功能价值。,“生态价值”
2、概念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因而研究生态文明,必须弄清生态价值的含义。 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生态价值”概念,标志着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已经超越了西方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成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生态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地球上任何生物个体,在生存竞争中都不仅实现着自身的生存利益,而且也创造着其他物种和生命个体的生存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和个体,对其他物种和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第二,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种及其个体的存在,对于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都发挥着作用,这是生态价值的另
3、一种体现。,第三,自然界系统整体的稳定平衡是人类存在(生存)的必要条件,因而对人类的生存具有“环境价值”。,详解 环境价值,人也是一个生命体,也要在自然界中生活。人的生活需要有适合于人的自然条件:可以生息的大地,清洁的水、由各种不同气体按一定比例构成的空气、适当的温度、一定的必要的动植物伙伴、适量的紫外线的照射和温度等等。由这些自然条件构成的自然体系就构成了人类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作为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开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的“生活基地”,因而“生态价值”对于人来说,就是“环境价值”。,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基本关系:,首先,从实践论(人本学)的关系看,人是主体,自然
4、是人的实践和消费对象。在这个关系中,只有当自然物进入人的生产实践领域,作为生产的原料被改造时,自然物才具有了价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所引发的后果,一方面使人获得了生活资料,满足了人的消费需要与欲望;另一方面也使自然物在人的生产与消费中被彻底毁灭,失去了其本来的存在性。,其次,人与自然之间还有一种“存在论”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人与其他自然物种一样,都是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中的一个普通的“存在者”,它们都必须依赖于作为整体的自然系统才能存在(生存)。自然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平衡是一切自然物(也包括人)存在的必要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物以及自然生态
5、系统的整体对人的生存具有“环境价值”。,对人而言,自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价值:自然的经济价值或资源价值,是一种“消费性价值”。消费就意味着对消费对象的彻底毁灭,因而自然物对于人的资源价值或经济价值是通过实践对自然物的“毁灭”实现的。,而“环境价值”则是一种“非消费性价值”,这种价值不是通过对自然的消费,而是通过对自然的“保存”实现的。,例如,森林对于人来说,具有“经济价值”和“资源价值”。要实现森林的这种价值,就必须把森林砍掉。只有如此,森林才能变成“木材”进入生产领域,以实现其经济价值。与此相反,森林只有在得到保存(不被砍伐)的条件下,其对人才有“环境价值”。
6、当人类把森林作为木材消费掉以后,森林以及它对人的环境价值也不复存在。,这就使人类生存陷入了一个难以克服的“生存悖论”:如果我们要实现自然物的经济价值(消费性价值),就必须毁灭自然物;而要实现自然的“环境价值”,就不能毁灭它,而是保护它。也就是说,人类不改造自然就不能生存;而改造了自然,又破坏了人的生存的环境,同样也不能生存。,解决这个生存悖论的唯一途径就是,必须把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消费限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所能容忍的限度以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减少人类对自然的消费,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关于这一点,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
7、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的是“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只有减少人类对自然的消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才能可持续地生存下去。,2、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基础,心理学角度的概念:生态价值观,是指被个体或群体赋予了社会或者个人意义的关于生态方面的观念,这样的观念能使人在内心产生高兴之类的积极情感体验,且在实践中愿意付之以行。个体的生态价值观包含了个体关于生态方面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成分。,生态价值观包括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伦理价值和生态的功能价值三个方面。,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基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
8、则;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生态价值观就是处理生态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生态价值的表现形式:包括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伦理价值和生态的功能价值三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任务之一,标志着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二、生态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一)强调对自然界义务的环境保护价值观 我国步入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期从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变化规律看,环境的变化不只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且是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过程。要解决这样一个“世界问题复合体”,不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技术途径入手是难以奏效的。,上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现代
9、环境管理必须是管理社会、管理经济和管理环境变化的三维管理。管理环境变化途径,是常规地治理和修复被污染和破坏了的环境。管理社会和经济途径,是调控社会经济行为的环境效应或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目的是减少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减轻管理环境变化途径的压力。,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证明,如果仅仅依靠管理环境变化的方式,可能会改善一时一地的环境质量,但无法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无法从根本上和全局上改善环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三维环境管理”的思路与目前国际上倡导的一体化环境战略思想是一致的。“一体化”既强调了“综合”和“多管齐下”,即从改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影响环境的各因素和途径入手,预防
1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强调多种途径的统一协调和整体推进。,要实现我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现实转型,必须采取“一体化”的环境保护战略。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环境管理内容之外,“一体化”的环境战略还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政治领域,国际上倡导建立“环境良治”。而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点解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干部政绩考核、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及其环境保护责任等重大体制和制度改革等问题。,第二,在经济领域,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要求各国建立可持续生产模式。在我国,正在推进经济增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的经济模式,又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现有粗放经济活动的集约化和生态
11、化改造。,第三,在社会领域,约翰内斯堡峰会要求各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而我们在倡导适度、合理消费的同时,通过信息公开和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等方面不断扩大与加强。,第四,在技术领域,主要任务是研发和普及两类技术: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二是低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和低碳等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第五,在文化领域,要倡导树立生态文明观,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伦理。解决“法律授权不足、体制地位不高、能力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以下四点已包含在上述内容,(二)强调对未来责任的关怀未来价值观(三)强调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价值(四)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平等的环境平
12、等观(五)强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责任与公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是环境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如前所述,自然界对人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即“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或环境价值)。环境价值具有“公共性”,即同一个自然环境,对于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具有同等的环境价值: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同等的健康生存的环境条件;这个环境如果遭到破坏,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健康生存,对谁都没有例外。,地球生态系统是所有地球人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地区
13、、集团或个人的生存环境;同样,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自然环境,也不是这个国家或地区中的某些人的环境,而是这个国家或地区中的所有人的环境。这就是环境价值的“公共性”。,因此,如果某些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就不仅破坏了其自身的生存环境,也破坏了所有人的生存环境,因而就是侵犯了其他人享有这个环境的权利,即侵犯了他人健康生存的权利。由环境价值的“公共性”所引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公平原则:任何企业、个人为了经济私利对环境的破坏,都是侵犯了他人享有环境价值的权力,这就是不公平。,从经济价值看,只要一个经济主体拥有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他就拥有处置这个自然资源的权利,因为他无论如何处置这个经济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文明 建设 法律 保障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