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循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课件.ppt
《青海循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循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咸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背景,规划方案,汇报框架,01,02,04,现状解析,Planning Background,Present Condition,Planning Design,规划设想,03,Planning Idea,建筑设计,05,Architecture Design,规划背景,Planning Background,BACKGROUND,1,1.1 项目概述1.2 区位解读1.3 项目背景1.4 上位规划解读,1.1 项目概述,本项目为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地点位于循
2、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平大东路沿线,分为两个片区,其中尕庄片区规划面积为38.8公顷,木匠滩片区规划面积14.1公顷,规划总面积52.9公顷。,1.2 区位解读,规划区域位于循化县城东南部,紧邻循化县中心城区,由两个片区组成,分别为黄河南岸平大公路两侧的尕庄棚户区和吊桥以西的木匠滩棚户区。,1.3 项目背景,三、民族文化衰弱循化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撒拉族自治县,特殊环境因素和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差异而形成的有居住特点和建筑形式独特形成的少数民族村落,反映了撒拉族地理分布的空间形态特征,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缺少撒拉族文化特色。,一、政策推动古往今来,旧城改造随我们城市的发展在一直
3、不断的进行着。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政策引导下旧城改造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形式。2012年新型城镇化提出以来,将自东向西全面带动城市化发展,中等城市及小城镇长期来看将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青海省关于旧城改造制定城镇化的推进策略,采取城市空间的优化措施。二、城市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旧城原有物质设施的水平逐渐低下和自然老化,以及旧城功能的过于集中和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旧城人口膨胀、居住紧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而且在工业离开市中心、居住向外疏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出现功能和结构的衰退问题,需要进一步配置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及必要的交通和市政设施,提升城市的服务功
4、能。,1.4 上位规划解读循化县城市总体规划,总规居住人口和居住区定位总体规划确定积石中心居住社区:规划居住用地43.5公顷,居住人口1.3万人。定位为:城市重点更新改造的区域,同时也是城市近期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通过对三类居住用地和城中村的改造,配套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积石南山居住社区:规划居住用地47.1公顷,居住人口1.4万人。定位为:以内部整治为主,沿原平大公路南侧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式结合撒拉民族风貌协调,打造城市整体居住风貌。,1.4 上位规划解读,总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和配建要求在沿城市主要干道零星分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规划形成公共设施服务轴。
5、公共建筑群的布局和设计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要求,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和景观,丰富城市市容面貌。,2.1 规划范围,2.2 居民点现状分析,2.4 周边环境现状分析,2.5 景观要素现状分析,2.6 建筑质量现状评价,2.7 坡度、坡向和高程分析,12.总结,现状条件,Present Condition,2.3 交通现状分析,Present Condition,2,2.8 现状总体特征及问题分析,规划目标,2.1 规划范围,图例:,本次的规划范围包含两个区域,积石镇平大东路沿线尕庄片区规划面积为42.76公顷,木匠滩片区规划面积14.13公顷,总规划面积56.89公顷。,范围线,规划目标,2
6、.2 居民点现状分析,拆迁人口1228人,采取就地还建规划范围内有居民数目大约307户,户均人数按4人计算,总人口为1228人,采取就地还建的方式。,规划目标,2.3 交通现状分析,问题:循化县城边缘,交通体系不完善 木匠滩片区周边:城市次干道:黄河路、天池路城东片区周边:城市主干道:平大公路基地内部:入户道路,规划目标,2.4用地现状分析,规划范围内用地主要为三类居住用地和农林用地三类居住用地面积30.99%,农林用地面积为55.69%。,规划目标,2.5 景观要素现状分析,背山面水,自然景观要素丰富。基地背靠积石南山,北面黄河,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要素。且周边拥有多处人文景观要素,如:藏庙、
7、黄河看台、烈士陵园。,规划目标,2.6 建筑质量现状分析,规划范围内建筑主要有居住建筑和公共设施建筑。居住建筑主要集中分布在平大公路和乡村级公路两侧,靠近黄河区域也有散落的村民点。住宅建筑以居民自建居多,且多为一层房屋,点多面散,比重过大,建筑质量差,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公共设施建筑结构简单,整体建筑质量一般,少量工业厂房设施简陋,存在安全隐患。,根据建筑整体质量情况,将现状建筑分为一类(好)、二类(一般)和三类(差)建筑。根据现状调研资料,规划范围内现状建筑整体情况较差,以三类建筑为主。,现状建筑整体情况较差,以三类建筑为主,规划目标,2.7 坡度、坡向和高程分析,高程分析: 基地东西向高差起
8、伏不大,沿黄河流向呈西高东低,南北向南高北低。,坡度分析: 基地内整体坡度较为平缓,位于8度以下,适合建设。,坡向分析: 基地位于黄河南岸,呈南高北低趋势,坡向明显,超过80%区域坡向朝北。,规划用地坡度平缓,适于建设。,规划目标,2.8 现状总结,挑战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千城一面,对于循化这样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小城镇,规划人员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打造城市特色。空间环境品质保证:本项目是一个旧城改造的开发活动,在此背景下,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面临巨大挑战。,优势区位优势:规划区域处于城市东部门户位置,是主城与清水乡等其他乡镇联系的重要地区。生态环境良好:位于黄河沿岸,背
9、山面水,景观生态资源丰富。用地功能单一:项目所涉用地主要为三类居住用地和农林用地,相对收储难度较小。,劣势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块内部居住、工业混杂,且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问题突出,周边通勤情况较差。,机遇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将自东向西全面带动城市化发展,中等城市及小城镇长期来看将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为循化未来发展提供机遇。处于城市发展轴线:项目位于循化东西向发展次轴上,是完善城市发展轴线上的重要一环,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规划构思,Planning Idea,Vision,3,规划,以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居住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体现生态山水、撒拉风情的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片区。,功能定
10、位一:引领循化向北跨黄河发展的先导区公共服务,功能定位三:彰显循化和谐宜居的高品质居住区滨水生态宜居区,功能定位二:提升循化文化活力的核心区 文化休闲活力区,定位:,规划定位,3.1 规划目标,淳朴生活,实用功能,文化传承,宜居环境,规划区毗邻黄河,通过公共开敞空间的设计与引导,培育生态友好的空间结构。通过系统设计营造“对原生态自然环境低干预”的良好居住社区。考虑到改造区域的民族文化特征,通过对建筑风格要素和空间构成特点的保留,积极传承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在循化总规的要求下进行宏观布局、设计。构筑循化城东片区的“山水格局”,成为循化生态,宜居、文化的示范性社区。,规划,以生活服务、文化娱乐、
11、居住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体现生态山水、撒拉风情的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片区。,功能定位一:引领循化向北跨黄河发展的先导区公共服务,功能定位三:彰显循化和谐宜居的高品质居住区滨水生态宜居区,功能定位二:提升循化文化活力的核心区 文化休闲活力区,定位:,规划定位,3.2 规划定位,功能定位: 提供崭新的少数民族社区居住和生活方式;,形象定位:提高循化城市形象为社区和城市设立高品质居住环境的新基准。,规划,以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居住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体现生态山水、撒拉风情的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片区。,功能定位二:提升循化文化活力的核心区 文化休闲活力区,定位:,规划定位,3.3 规划原则,生态以基地周边
12、及内部的自然生态绿廊为基础,使水景、城景有机交融创造同心共享的城市生活空间。,宜居建立生态节能循环体系,结合景观系统,生态住区构筑水循环系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文化恢复当地文化,依托城市文化,打造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居住片区,使各功能组团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渗透。,规划设计,Regulatory Detailed Plan,Planning Design,4,1土地利用规划图2.规划总平面图3.规划结构分析图4.交通分析图5.景观结构分析图6.功能分区分析图7.建筑户型分析图8.建筑高度分析图9.停车分析图10.消防分析图11.日照分析图,规划用地平衡表,上位规划用地,现状用地,规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 棚户区 改造 修建 详细规划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