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燃烧器课件.ppt
《煤粉燃烧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粉燃烧器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6,35-1,第三节 煤粉燃烧器,本节重点 直流煤粉燃烧器 结构 特点 适用范围,16,35-2,煤粉炉的燃烧设备包括: 煤粉燃烧器(也称为喷燃器) 点火装置 炉膛 煤粉燃烧器的作用: 输送煤粉和空气 组织煤粉迅速稳定地着火 组织煤粉迅速完全地燃烧,16,35-3,燃烧器的性能要求: 一、二次风的风速比要适当 着火迅速稳定,火焰充满程度好 风粉混合强烈,燃烧迅速 流动阻力小 较大的调节范围,16,35-4,一、直流煤粉燃烧器的类型及特点 (一)直流煤粉燃烧器的射流特性 几个专业术语 射流 直流自由射流 湍流(紊流)自由射流 直流燃烧器各个喷口出来的射流,一般都具有比较高的初速,其雷诺数Re都
2、较高,一般Re106,因而射流都是湍流。而且射流射入炉膛的空间尺寸总是远远大于喷口的尺寸,射流离开喷口后就不再受任何固体壁面的限制,所以直流燃烧器出来的射流都是湍流自由射流,如下图所示。,16,35-5,16,35-6,煤粉空气射流在喷口以初速、初温 、煤粉初始浓度状态射人炉膛后,炉内高温烟气就是射流的周围介质,在湍流扩散的作用下,射流边界上的流体微团就与周围介质发生质量交换和动量交换,将一部分周围介质(高温烟气)卷吸到射流中来,并随同射流一起向前运动。 卷吸使射流的横截面扩大,流量增加,速度逐渐减慢,煤粉浓度也逐渐降低。,16,35-7,16,35-8,射流的结构及术语等速核心区射流外边界射
3、流内边界射流的转折截面射流初始段射流主体段射流扩散(展)角 因为射流的始段一般很短,仅为喷口直径的24倍,这段距离在煤粉炉内往往处于尚未着火阶段,因此,我们主要研究主体段内的射流特性。,16,35-9,16,35-10,16,35-11,16,35-12,对于矩形喷口,其高宽比ho/2bo对射流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射流初速和喷口通流截面不变时, ho/2bo愈大,射流的外边界面也增大,从而使射流卷吸周围介质的能力增加,但射流轴线速度衰减加快,射程将缩短。 为组织燃烧和混合过程,要求射流具有一定的射程。另外,射程对于确定燃烧器的功率和炉膛尺寸等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直流煤粉燃烧器中,空气和燃料是
4、通过几只喷口喷入炉膛的。喷口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气流出口速度对炉膛内气流特性有很大影响。,16,35-13,至于直流射流的扩展角,一般不大,只有1522。射流的扩展角决定了射流的外边界,也就决定了射流的形状。在直流燃烧器中,射流扩展角的大小,决定了相邻两股气流的开始混合点,直接影响煤粉的着火和燃烧情况。,16,35-14,(二)直流煤粉燃烧器,直流煤粉燃烧器的出口是由一组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的喷口所组成。煤粉气流、燃烧所需空气以及由制粉系统来的乏气(三次风)分别由不同喷口以直流射流形式喷进炉膛。 直流煤粉燃烧器大多布置在炉膛四角上,由四角的燃烧器喷出的四股气流在炉膛中心形成一个或两个“假想切圆”
5、。这种组织燃烧的方法常称为“切圆燃烧”。我国采用直流煤粉燃烧器的锅炉很多,大都采用此种“四角布置切圆燃烧”的方式。,16,35-15,16,35-16,根据煤种的不同,直流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喷口和二次风喷口有各种不同的布置方式,使燃料稳定地着火、煤粉与空气有效地混合、完全燃烧和避免结渣。 直流燃烧器可分为均等配风燃烧器和分级配风燃烧器两种形式。,16,35-17,1.均等配风直流煤粉燃烧器 均等配风方式是指一、二次风喷口相间布置,即在两个一次风喷口之间均等布置一个或两个二次风喷口,或者在每个一次风喷口的背火侧均等布置二次风喷口。 在均等配风方式中,由于一、二次风喷口间距相对较近,一、二次风处自
6、喷口流出后能很快得到混合,使煤粉气流着火后不致由于空气跟不上而影响燃烧,故一般适用于烟煤和褐煤,所以又叫做烟煤褐煤型直流煤粉燃烧器。 典型的均等配风直流煤粉燃烧器喷口布置方式如图53所示。,16,35-18,分清图(b)中的“向火侧”、“背火侧”,16,35-19,向火侧,背火侧,16,35-20,2.分级配风直流煤粉燃烧器 分级配风方式是指把燃烧所需要的二次风分级分阶段地送入燃烧的煤粉气流中,即将一次风喷口较集中地布置在一起,而二次风喷口分层而置,且一、二次风喷口保持较大的距离,以便控制一、二次风的混合时间,这对于无烟煤的着火与燃烧是有利的。故此种燃烧器适用于无烟煤、贫煤和劣质煤,所以又叫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燃烧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1813.html